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石油裂解气中汞的形态主要有气态汞和颗粒态汞。《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废气中汞有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和玻璃纤维滤膜(滤筒)两种采样方法。溶液吸收法适合气态汞采样,滤膜(滤筒)采样法适合颗粒态汞采样。本文将两种采样方法串联对某石化企业的石油裂解气总汞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石油裂解气中颗粒态汞与气态汞比例约为1:9;气态汞样品平行性较好,两个点位6次RSD值分别为17.2%和17.0%;颗粒态汞两个点位6次RSD值分别为25.3%和23.1%。建议对石油裂解气总汞监测采用玻璃纤维滤膜和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串联采样。  相似文献   
282.
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nton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高级氧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含有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处理领域中。本文论述了Fenton法、Photo-Fenton法、电-Fenton以及类Fenton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技术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原理、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技术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这些技术在工程化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要点,旨在为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83.
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利用2002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中188组农田总氮(TN)地表径流试验样本,基于Bayesian递归回归树模型建立了长三角地区农田肥料部分(不包括土壤本底含量)总氮流失估算模型.同时,在ArcGIS平台上,估算了2008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上海、江苏、浙江与安徽)1 km×1 km农田肥料总氮地表流失率和流失负荷.结果表明:基于长三角地区化肥施用量、年降雨量、土地利用现状与水系等数据构建的长三角地区农田肥料TN地表流失率估算模型是有效的,模型校准和验证R2分别达到0.820和0.744,模拟结果相对可靠.长三角地区农田TN流失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其中位值为3.36%(R50为3.09%~3.63%),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粘粒比重、施N量等;相应地,2008年流失负荷为88.1 Gg·a-1(71.9~104.4 Gg·a-1,以N计).TN流失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淮河北部及江苏东部沿海区域,流失负荷贡献最大的市依次为盐城、徐州、阜阳、亳州,共占研究区域农田肥料TN流失负荷的41%.  相似文献   
284.
沱江和涪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且都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其中氮(N)和磷(P)为最主要污染物.通过对沱江和涪江干支流进行取样并进行水体N和P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寻找不同空间水质差异的原因,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流域地表水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沱江水系和涪江水系均存在严重的总氮(TN)污染,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分别高达94%和50%,总磷(TP)污染适中,主要集中在Ⅱ类~Ⅳ类水质,但沱江水系TN和TP浓度整体上要高于涪江水系,污染程度要比涪江水系更严重;对沱江而言,干流硝态氮(NN)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氨氮(AN)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干流上游位点,中下游浓度较低,每流经一座城市后,TP浓度均明显增高,涪江干流的TN和NN浓度呈现上中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沱江和涪江水系均表现出支流TN和TP浓度大于干流的现象,且河流中的TN、 TP和NN还受水体pH和水温(T)影响,可见河流N和P污染控制应重视水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5.
漳州地热田成因模式及其与控制构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漳州地区区域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漳州地热田居里面深度等值线图,发现漳州地热田居里面深度的中部隆起带正好与相对阻水的F5断裂相吻合,得出漳州地热田的成因是由F2断裂汇集西部水源及F5断裂提供深部热源且具阻水而成的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大房农场西侧山前是本区具有地热资源开发的远景地带.  相似文献   
286.
薄光永  陈钊英  弓振斌  马剑 《环境科学》2022,43(11):4845-4857
砷是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并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砷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地下水中砷导致的慢性中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环境水体中砷的形态多样和毒性不尽相同,且在采样和运输过程中易于转化,而使实验室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开发砷的现场分析方法和获得准确的数据是研究砷的形态转化和生物吸收过程和准确判断其毒性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砷的实验室内分析方法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但砷的现场分析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总结归纳了近10年来(2011~2022年)环境水体中砷分析方法相关的综述,讨论了砷的比色法、发光法和电化学法等现场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环境水体中砷现场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为新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7.
为探究港口地区污染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潜在来源,以青岛港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期间采集了4个季节的PM2.5样品(n=59),分析了PM2.5中PAHs的季节变化和组成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气象因素对PAHs浓度的影响,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和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模型对潜在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ρ(PAHs)平均值为(8.11±12.31) ng·m-3,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PAHs的季节性分子组成相似,以4~5环PAHs (75.43%)为主.荧蒽、苯并[e]芘、苯并[a]蒽、菲、芘和䓛是研究区域PAHs的优势物种,这与船舶尾气中主要化合物组成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PAHs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大气压和风向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差.PMF分析提取出6个贡献因子,结果表明,青岛港地区受航运排放(28.83%)影响最大,其次是机动车排放(20.49%)以及原油挥发(13.47%)等,夏季受航运排放影响最大.PSCF结果表明,京津冀、环渤海和鲁北地区是远距离传输的主要来源区域.  相似文献   
288.
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与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移动电话、视听设备、空调器、微波炉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一种新型污染源——电磁辐射正悄然向人们袭来,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后的第四种污染。这些有害的电磁辐射不仅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还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它。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还相继采取法律形式宣布禁止产生电磁污染的产品(即电磁兼容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专家们强调市民应树立预防为先的意识,注意减少同电磁波的长期接触,采用某些方法对电磁波进行屏蔽,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工作人员应穿用特殊的防护服装。  相似文献   
289.
《巴黎协定》让更多国家投入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我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立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虽然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但仍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缺位、缺少法律强制力以及上位法缺失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内涵,通过上位法及相应强制力的制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90.
用萃取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挥发酚时,因预料不到其浓度高低,常出现水样挥发酚浓度超过测定上限(0.12mg/L)的情况,影响测定结果。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采用少取试样,稀释后重新放入蒸馏瓶中进行蒸馏,再萃取的方法(称标准法)。此法不但费时、费事,而且不利于大批样品的应急监测。多年来,根据标准法测定水中挥发酚浓度的经验,我们采用一种改进测定高浓度挥发酚的方法,即在蒸馏完毕后,将馏出液定量稀释,再萃取,测定吸光度的方法(称本法)。对2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法不仅省时、省事,而且其精密度和线性关系均令人满意。1 实验部分1.1 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