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正相液体色谱法测定ppt量级的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硒作为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其有关研究报告日见增多。在我国,已经报道了由区域环境低硒引起的大骨节病、克山病、以及区域性癌症。相关研究工作包括我国低硒带的成因、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方病病因的探讨。由于中国低硒带内环境样品硒含量低,其中饮水中硒的总量一般低于0.1ppb,形态分析中的组成部分含量甚至低于0.01ppb,因  相似文献   
92.
狄平宽  单忠健 《四川环境》1992,11(2):31-36,33
本文评论介绍了中国高硫煤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中国高硫煤的化学组成,概述了中国高硫煤脱硫技术的现状。作者认为,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高硫煤的洗选脱硫是一项减少SO_2对大气排放量的切实可行而又经济的办法。  相似文献   
93.
利用淮河4个采样点同时采集的水、表层沉积物和鲤鱼体内多氯联苯不同同系物的浓度分析数据,讨论该类污染物在水体多介质体系中转移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场条件下观察到的水,沉积物有机碳分配系数(KOC)的对数及生物富集因子(BCF)的对数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的对数之间没有相关性.但是当假定水中的多氯联苯同系物与溶解有机碳相互作用并改变了有机污染物在水中形态分布时,以游离态多氯联苯浓度重新计算得到的log KOC和log BCF正比于log KOW,因此,在评价多氯联苯污染生态效应时,溶解有机物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4.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纤维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受到广泛的关注,其高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数量巨大的作用位点,使得萃取容量大且效率高,在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富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对海水中狄氏剂与7种PCBs进行分离富集,通过考察海水盐度与pH对纳米纤维分离富集效果的影响,优化萃取实验条件,建立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海水中狄氏剂与7种PCBs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壳聚糖交联β-环糊精对水中铬酸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在壳聚糖分子链上引入β-环糊精,制备出壳聚糖交联β-环糊精高聚物(CTS-CD),并研究了CTS-CD对水中铬酸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pH=5、318 K的条件下,CTS-CD对铬酸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5 mg·g-1;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表观活化能为32.2 kJ·mol-1;吸附等温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式,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铬酸盐的ΔH、ΔS、ΔG分别为40.6 kJ·mol-1、158 J·mol-1·K-1、-9.54 kJ·mol-1,表明CTS-CD对水中铬酸盐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6.
基于活性污泥絮体微观参数的污泥沉降性能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活性污泥沉降性检测仍采用人工检测污泥容积指数(SVI)的现状,采用活性污泥絮体微观图像分析技术,以实现对污泥沉降性简单、快速的判别.将20个微观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为3个污泥絮体微观特征综合指标,即大小因子、形态因子和浓度因子,并以3个综合指标建立污泥沉降性能Fisher判别模型,再分别以原始训练样本数据和2座污水厂3个月的检测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对模型可靠程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判别正确率分别为79.8%和80.6%.研究表明,模型判别结果较为直观,能直接表达为"正常"或"膨胀",可为实现污泥沉降性的在线自动判别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7.
为了分析难降解焦化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中的微型动物群落特征,本研究考察了活性污泥法焦化废水处理厂中的微型动物群落,分析了其与处理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本研究共采集的64个水样中,鉴别出28个种属微型动物,其中,原生动物27种(22种纤毛虫、4种鞭毛虫、1种有壳变形虫),1个类群微型后生动物.固着型和匍匐型纤毛虫为共优势群,固着型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为绝对优势种.除小口钟虫(V.microstoma)(出现频率100%)外,出现频率较高的种类还有轮虫(rotifers)(97%)、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69%)等.与常规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相比,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微型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偏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学参数与出水水质、运行参数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其中,累枝虫属(Epistylis spp.)与出水氨氮(r=-0.740,p0.01)、氰化物(r=0.509,p0.05)和DO(r=0.514,p0.05)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吸管虫属(Podophrya spp.)与硝化效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它们可作为系统处理性能参数的指示微生物;其他种属与出水水质和运行参数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因子分析揭示了与系统相关联的潜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某些微型动物种属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8.
微波技术因其独特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在水处理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微波技术发展至今可分为4个方面:(1)微波直接辐射法处理污水;(2)微波场辅助活性炭处理污水;(3)微波与其他技术(光催化技术、金属催化剂等)联合应用处理污水;(4)微波辐照再生与制备催化剂。微波技术对各类污染物(如染料、氨氮废水、焦化废水和酚类、酸类和酯类等有机废水)的降解率影响显著。从降解效率的角度看,现代化微波工艺将朝着微波与高级氧化技术的联合应用方向发展,其联合反应机制和配套装置也有待做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