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渗滤液污染羽中沉积物氧化还原缓冲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董军  赵勇胜  王翊虹  陈忠荣  刘莹莹  韩融 《环境科学》2006,27(12):2558-2563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含水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及其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污染的加重,沉积物的氧化容量(OXC)减小,而还原容量(RDC)升高.在未受污染的沉积物中,Fe3+是OXC的主要组成,约占OXC的70.5%;TOC是RDC的主要组成,约占RDC的98.7%.在厌氧环境中大部分无定型态和部分晶体态Fe3+被还原,还原产物主要以FeCO3和FeS形式沉淀;在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和铁还原带中,Fe2+的沉积使得可离子交换态Fe2+含量由原样中的0.5%分别升高至3%和1.84%.因此Fe3+是含水层中主要的氧化还原缓冲剂,Fe3+还原、Fe2+沉淀和Fe2+的离子交换等作用大大减小了厌氧渗滤液污染羽的扩展,对进入含水层的还原性污染物有重要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92.
93.
对淮安市5个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区域土壤中PAHs的平均质量比为1 641 μg/kg,城市附近区域--淮海南路旁农田、大运河畔城南农田、北京新村土壤中PAHs的质量比最高,分别为3 421 μg/kg、1 730 μg/kg和1 779 μg/kg,其污染特征因子为苊、菲、荧蒽、(艹屈)、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远离城市的区域--洪泽湖畔农田、洪泽湖大墩岛农田土壤中PAHs质量比较低,分别为716.3 μg/kg、560.9 μg/kg,污染特征因子为芴、苊、菲、(艹屈)等.  相似文献   
94.
采用生物行为传感器监测青鳉鱼在重金属铜暴露下的行为数据,分析不同暴露浓度(20、10、5、1和0.1 TU)下青鳉鱼的行为响应。20、10、5、1和0.1 TU的暴露浓度下青鳉鱼对重金属污染的行为反应模式符合环境胁迫阈值模型,且不同浓度梯度重金属对青鳉鱼产生不同的行为毒性效应。利用重金属作用下青鳉鱼的行为变化来研究重金属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物行为响应机制,从而得到重金属暴露下生物行为的实时变化过程和趋势,可对水环境生态系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海洋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为考察重金属对海洋藻类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次性培养的实验方法,测定了2种重金属Hg(Ⅱ)和Pb(Ⅱ)对8种海洋单细胞藻的急性毒性效应,包括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  相似文献   
96.
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摄入人体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兴奋或抑制作用的新型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可能对水生生物、水生态系统甚至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为评价太湖中精神活性物质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太湖19条入湖河流中13种典型精神活性物质的质量浓度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太湖19条入湖河流中除苯甲酰牙子碱(BE)和去甲氯胺酮(NK)外,其余11种目标物均有检出,质量浓度范围为n.d.~43.2 ng·L~(-1)。其中麻黄碱(EPH)的检出率和中间浓度最高,分别为100%和11.0 ng·L~(-1);其次为甲基苯丙胺(METH),检出频率为58%,浓度中值为1.0 ng·L~(-1);苯丙胺(AMP)在东部湖区均未检出。大部分精神活性物质浓度水平较高的河流分布在竺山湾和西太湖,而海洛因(HR)的高值区主要在南太湖。运用风险熵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太湖流域地表水中检出的13种精神活性物质的风险熵值均<0.1,生态风险较低,但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长期和综合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7.
浮游动物常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示生物,但多集中于湖泊和水库等大型自然水体中。基于放养密度和搭配水生植物不同,中华鳖有不同的池塘养殖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水生态环境。通过调查鳖-单养、鳖-莲、鳖-生态和鳖-菱4种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指标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了解不同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富营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鳖-单养模式DO、NH_4~+-N、NO_2~--N、TN、TP、COD、Chl 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显著高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SD显著低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P0.05);养殖池塘中共记录枝角类6属7种,哲水蚤3属3种,剑水蚤6属6种,共同优势种为毛饰拟剑水蚤(Paracyclops fimbriat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鳖-单养模式单独聚为一类,鳖-莲、鳖-菱和鳖-生态模式聚为一类;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枝角类丰度和TLI呈负相关(P0.05),哲水蚤丰度和TLI呈正相关(P0.05),剑水蚤和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与TLI呈显著正相关(P0.05);RDA显示Chl a、NO_2~--N、SD、WT和COD显著影响了浮游甲壳动物组成(P0.05)。该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华鳖池塘养殖模式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导,而且可以为渔业生产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国内外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体系构成及制备技术,分析了我国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存在的种类和目标组分单一、研制技术薄弱等问题。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和考虑我国需求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基质和污染物种类、完善标准样品体系、加强合作与科研投入、逐步攻克研制技术难点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
探讨了经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提取物处理后,铜绿微囊藻(Microc ystis aeruginosa)细胞膜相关特性的变化,如膜脂过氧化程度、细胞膜透性、脂肪酸组成和所占比例变化等,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铜绿微囊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变化,以初步揭示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添加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可使铜绿微囊藻细胞内丙二醛(MDA)累积量增加,加剧了膜脂过氧化反应;改变了铜绿微囊藻细胞内脂肪酸的组成,使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上升,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下降;经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处理过的藻细胞膜初期出现模糊褶皱、质壁分离等现象,中后期则出现受损、甚至严重破裂等现象,膜系统受损之后,提取物更易进入细胞内,进一步影响藻细胞的内部结构,最终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明显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00.
Fenton和类Fenton氧化处理地下水中BTEX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比较Fenton试剂和类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地下水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的效果及动力学.结果表明,Fenton氧化处理BTEX较类Fenton效果好,且反应过程中体系均处于强氧化环境,pH值维持在3左右;Fenton和类Fenton氧化去除BTEX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1/C=kt+1/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