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0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7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46篇 |
综合类 | 355篇 |
基础理论 | 82篇 |
污染及防治 | 49篇 |
评价与监测 | 21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472.
以B(iNO3)3.5H2O和NaCl为原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水解法合成碳纳米管负载氯氧化铋复合型光催化剂(BiOCl/MWCNTs)。通过TEM、XRD、UV-Vis对催化剂的微观形貌、主要成分和光学吸收进行了表征,并以500 W氙灯为可见光光源,研究了其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能力。TEM和XRD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中BiOCl成块状与MWCNTs结合,粒径小,分散好;UV-Vis则显示,BiOCl/MWCNTs对420780 nm波长段的光的吸收强于BiOCl,有利于可见光催化。光照2.5 h后,BiOCl和BiOCl/MWCNTs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8%和96%。BiOCl/MWCNTs对罗丹明B光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速率常数为1.23 h-1,相比BiOCl提高了98.2%。 相似文献
473.
为研究DEHP降解菌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启动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两座上向流反硝化生物滤池进行对比试验。两座反硝化生物滤池进水均投加120μg/L的DEHP,一座反硝化生物滤池(1~#滤池)按照1∶1000(V菌液∶V进水)仅在挂膜阶段投加DEHP降解菌菌液,另一座反硝化生物滤池(0~#滤池)不投加DEHP降解菌菌液作为空白对照。对比试验期间对反硝化生物滤池在1.5 m/h的滤速下运行,通过29 d的对比试验,结果发现,DEHP降解菌使反硝化生物滤池的挂膜时间由15 d变为9 d,加快了40%,稳定阶段0~#滤池和1~#滤池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0.45%和95.55%,硝氮去除率分别为69.35%和76.19%,DEHP降解菌提升了滤池对COD和硝氮的去除能力,但对出水亚氮的浓度无明显影响,出水亚氮浓度几乎为0。反硝化生物滤池对DEHP的去除也有明显的效果,0~#滤池和1~#滤池在稳定阶段的DEHP去除率分别为74.77%和86.66%,DEHP降解菌也提升了反硝化生物滤池对DEHP的去除率。另外,在反硝化滤池内部,COD、硝氮、DEHP的去除主要集中在进水端0~0.4 m内。0~#滤池的亚氮积累率随滤池的增高而降低,但1~#滤池的亚氮积累率随滤层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4.
475.
黄海绿潮灾害应急遥感监测和预测预警系统是在绿潮应急遥感监测技术、应急快速漂移预测等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构建了集绿潮遥感信息解译和提取、多源监测数据融合、快速漂移预测和预警产品制作和发布综合业务化平台。在应急遥感监测数据提取方面主要研发了信息提取准自动化技术和多源多时间窗的绿潮监测数据融合技术;在应急预测技术方面主要基于精细化大气和海洋环境动力场,研发了绿潮快速应急漂移预测模型,并通过海上和后报实验提高模拟精度。本系统服务于国家海洋局和政府防灾减灾应急部门,为海上运动、水产养殖、滨海旅游、交通运输、渔业生产等涉海活动和海洋管理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保障,特别在2008年奥运会帆船/板赛和2012年亚洲沙滩运动会的绿潮监测和预测预警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76.
477.
日本工业技术院北海道工业技术研究所研制出能使因有机氯污染地下水的有害物质无害化的处理技术。 该方法是通过脱氯化分解,将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金属铁的触媒充填在还原处理装置,通污水进行10分钟反应,即可通过脱氧反应改性为脱氧的碳化氢。由于水 相似文献
478.
采用A/O除磷+半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三污泥系统,实现了城市污水营养物经济高效去除.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6h条件下,A/O除磷系统出水总磷(TP)≤0.5mg/L;在常温、DO0.2mg/L和HRT=4.6h条件下,半亚硝化系统实现了亚硝氮累积率为75%~96%的半亚硝化;在温度为27~30℃和HRT=1.4h条件下,厌氧氨氧化(ANAMMOX)系统出水总氮(TN)≤8mg/L,最低值为1.6mg/L,TN去除负荷达到0.57kg/(m3·d).三污泥系统中聚磷菌、氨氧化菌和ANAMMOX菌均在各自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优化了污泥种群,提高了各工艺单元的处理效率.城市污水自养脱氮系统理论上可以减少62.5%的供氧量,节省100%反硝化碳源,同时降低了污泥产量,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与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比,三污泥系统具有节能降耗减排上的巨大优势和潜力,也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79.
赤潮异湾藻与三角褐指藻的竞争及其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赤潮异湾藻和三角褐指藻间竞争及其化感作用的论述,定性分析了两种微藻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的最大环境容量(K)和生长速率(r)等生长参数,同时利用逻辑斯谛方程和Lotka-Volterra的竞争模型进一步定量比较了微藻间的竞争力参数(α和β),并采用对比微藻在f/2培养基中和其他微藻滤液中生长情况的方法,初步探讨了赤潮异湾藻和三角褐指藻间竞争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赤潮异湾藻对三角褐指藻有强烈抑制作用(α=6.38),而三角褐指藻对赤潮异湾藻抑制非常轻微(β=0.23),赤潮异湾藻的竞争能力大大强于三角褐指藻,推测这种竞争作用与这两种微藻间存在的化感作用相关外,还可能与其他因素如接触性信息传递等相关。此研究对调控藻类生物的生长和数量变化、鱼虾蟹等水产养殖水体中藻害的防治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80.
曹广明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4,14(7):9-11
<正>LNG接收站也称为LNG接收终端,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存储和再汽化LNG,并通过天然气管网向电厂和城市用户供气。LNG接收站物料的低温深冷特性、易燃易爆特性、低温装置工艺操作条件的苛刻性以及站址周边复杂的环境特征,决定了其安全的重要性。自1912年第一个LNG工厂建成以来,LNG安全标准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1944年美国俄亥俄州Cleveland的East Ohio Gas LNG调峰站一座LNG储罐(罐体材料采用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