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2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6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46篇 |
综合类 | 353篇 |
基础理论 | 80篇 |
污染及防治 | 47篇 |
评价与监测 | 21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灾害及防治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稀有鮈鲫封闭群和野生群对重铬酸钾、五氯酚、氯化汞、对氯苯胺、氯化镉等几种常见化学品的敏感性差异,并通过7d亚慢性毒性试验以及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检测了对氯苯胺、氯化镉对稀有鮈鲫封闭群的亚慢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r6+、五氯酚、Hg2+、对氯苯胺和Cd2+对稀有鮈鲫封闭群的96h LC50分别为69.0mg/L,111.4,56.9μg/L,35.5,12.2mg/L;Cr6+对封闭群的96h LC50低于野生群(99.8mg/L)(P0.05).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和7d亚慢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Cd2+和对氯苯胺暴露后封闭群在孵化率、畸形率、死亡率、生长等方面均表现出毒性效应,其中生长指标更为敏感.以生长为观测指标,2种试验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对Cd2+的NOEC均为0.1mg/L,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试验中对氯苯胺的NOEC为2mg/L,7d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对氯苯胺的NOEC为4mg/L.本研究证明了稀有鮈鲫封闭群对化学药品的敏感性高,可作为化学品生态毒理学测试的种源. 相似文献
512.
513.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絮凝处理模拟油田聚合物驱采油废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条件下,端氨基聚醚Jeffamine-T403与二硫化碳反应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型絮凝剂DTC(T403).考察了DTC(T403)对模拟聚合物驱采油废水的絮凝除油性能,研究了DTC(T403)、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Fe2+和Fe3+的投加量以及pH值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DTC(T403)与Fe2+络合形成的网状螯合物通过网捕作用取得良好的絮凝除油效果;HPAM的存在影响絮凝除油效果;在同时投加Fe2+和DTC(T403)且二者的投加量分别为10mg/L和25mg/L的条件下,HPAM含量在0~900mg/L范围和含油量约300mg/L的模拟水样经絮凝处理后其含油量均可降到10mg/L以下.DTC(T403)的絮凝除油效果受pH値的影响,在pH7.5条件下可取得良好的除油效果.DTC(T403)适用于含Fe2+的聚合物驱采油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14.
515.
CANON反应器运行稳定性及温度冲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为考察长期运行条件下全程自养脱氮(CANON)反应器的运行效果,以人工配置无机高氨氮废水为进水,研究了连续流CANON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CANON反应器在控制内部温度为35℃±1℃,pH 7.39~8.01,水力停留时间3.7~5.1 h条件下,稳定运行超过1 a,短程硝化性能与厌氧氨氧化性能均获得稳定,平均TN去除负荷达到1.8 kg.(m3.d)-1,平均TN去除率为65.09%,最大TN去除率可达81.65%.低温冲击时,虽然ANAMMOX菌与AOB都会受到低温的抑制,但由于ANAMMOX菌对低温更加敏感,受到的抑制更加严重,因此造成NO2--N严重积累.温度恢复35℃后,CANON反应器性能很快恢复正常,短暂的低温冲击不会对CANON反应器稳定性构成显著影响;当经历超过50℃以上的高温冲击时,尽管AOB可在1周内恢复正常,但ANAMMOX菌的活性被完全破坏,使CANON反应器彻底崩溃,应予以避免. 相似文献
516.
利用地闪定位系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6月4El和7月7日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地闪演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强对流发展到最旺盛的时候,地闪强度和数量也达到最大值(地闪以负闪为主);地闪主要发生在大于40dBz的区域或其邻近地带,稀疏的地闪通常发生在强回波外围10~30dBz的范围或其邻近区域。随着回波降水的开始,地闪强度也开始减弱;比较密集的地闪发生,通常预示着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一般在对流单体发展阶段,正闪在总地闪中的比例相对较大,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517.
目的 快速评估氟橡胶密封圈的贮存寿命,解决评估过程中经验常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方法 利用圆弧模型分析高温加速试验过程中φ17.5 mm×2.4 mm规格氟橡胶O形密封圈压缩永久变形随加速老化时间的性能,确定氟橡胶密封圈性能的参数初始值,对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变换,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圆弧半径和老化时间进行二项式数据拟合,得到某加速温度下圆弧半径与老化时间的数学关系式,进而计算任意老化时间的速度常数,并基于Arrhenius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外推基准贮存温度条件下该型氟橡胶密封圈的贮存寿命。利用5个应力条件下高温加速老化试验的性能退化数据,验证本文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结果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利用圆弧模型能够评估给出该型氟橡胶密封圈寿命结论为32.2 a,贮存寿命结论与设计要求25 a更为接近。结论 基于圆弧模型能够进行有规律退化数据的分析处理,避免了传统数据处理方法中经验常数多次逼近求解过程,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18.
SO42-作为岩溶地区水化学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研究流域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演化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白云岩地区池武溪流域SO42-的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通过运用Piper图、Gibbs图、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该区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共44个水样的水化学相关阴阳离子(Sr2+、Ca2+、Mg2+、Fe2+、SO42-和HCO3-等离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池武溪流域水化学类型主要分为两类:HCO3-Ca型、HCO3-Ca·Mg型,部分地下水水点是以SO4-Ca型和SO4-Ca·Mg型为主.在空间分布方面,地表水SO42-浓度空间变化较平缓,SO42-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洞穴密集分布的水样点及其邻近区域,在河流交汇处SO42-含量少,最低处仅有9.727 mg·L-1,地下水呈现以石膏晶洞、皮硝洞为中心,向两级逐渐递减的规律,最高值出现在石膏晶洞、皮硝洞附近,高达634.579 mg·L-1.Gibbs图表明,流域内岩溶水中的离子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作用.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说明,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明显的水力联系且流域内的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与硫酸盐岩的风化作用.灰色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在天青石中SrSO4的溶解和还原过程为主要作用,FeS2、CaMg(CO3)2与石膏的综合作用,对流域内岩溶水的SO42-有着重要的贡献,在地表水中的贡献率分别为0.772、0.701、0.681和0.663;地下水中分别为0.893、0.791、0.799和0.772. 相似文献
519.
为揭示洞穴上覆土壤CO2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变化对洞内滴水水化学的影响,通过对织金洞上覆4处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和洞内3处常年滴水水化学指标进行一年的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织金洞上覆不同深度的土壤CO2浓度具有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总体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CO2浓度呈上升趋势,除ZJ1#外;由于受气温、降水、土壤有机物氧化分解、土壤微生物活动、植物根系呼吸作用和大气CO2的扩散输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监测点土壤CO2浓度具有明显的差异;受土壤CO2效应的影响,不同滴水点水化学存在明显差异,ZJDS1#Ca2+、HCO3-、EC和lgPCO2(w)均呈现明显夏秋高、冬春低的特点,pH、Mg2+、Sr2+、和SIc相反.而与洞外环境响应较缓慢的ZJDS2#和3#季节变化相对较弱;整体上洞穴滴水的方解石饱和指数均>0,Ca2+处于饱和状态,表明织金洞洞内现代沉积物可能仍处于生长阶段.通过洞穴上覆土壤CO2与洞穴滴水水化学的关系研究,为洞穴风化景观及次生沉积物景观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0.
为比较提取的5种降解菌及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的能力,利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修复后柴油污染土剩余油浓度进行测定,研究温度、pH、含水率及接种量等对柴油污染土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的降解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温度为32℃时,六种组合柴油污染土的降解率均达到最大值;随pH增大,苍白杆菌属的降解率逐渐减小,铜绿假单胞菌的降解率逐渐增加,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减小后增大,博德特氏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含水率增大,苍白杆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博德特氏菌属的降解率呈上升趋势;随接种量增大,苍白杆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博德特氏菌属的降解率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对比试验建议使用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并给出了降解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