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375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678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41.
2012年6月8~11日,江苏安徽2省发生了一次持续性的空气污染过程.利用MODIS观测的气溶胶产品和地面气象资料,结合火点监测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细粒子比例(FMF)、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特征,探究这次空气污染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这次过程中苏皖2省8个代表城市的能见度大部分时间低于10km,相对湿度低于90%,API均达到或超过污染等级,AOD显著增长,且污染物以人类活动产生的细粒子为主.区域细粒子比例(RFMF)达0.79,高FMF(>0.6)出现的概率高达74.8%.另外,苏皖2省稳定的天气形势,不利于污染物扩散.6月8~11日,苏皖2省(北部地区为主)出现大量的火点,表明有秸秆焚烧现象的存在.从HYSPLIT模式的模拟结果来看,苏皖2省8个代表城市在此期间主要受到偏西方向的气流以及局地气流的影响,偏西方向的气流有利于外部秸秆焚烧的污染物经过输送影响本地区,同时局地气流不利于扩散,从而造成污染物积累,形成污染.  相似文献   
542.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功能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量度指标,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的影响可以通过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直接显现,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不同。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比研究两种人为干扰强度(干扰强和弱)对江油地区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wienner指数H值、Simpson优势度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Jsw值来综合衡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1)在总面积3200 m2的8个样地中记录到124个物种,隶属于105属56科,干扰强的群落各层次物种数均低于干扰弱的群落。(2)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马尾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不同,干扰弱的群落径级结构呈近正态分布,在径级Ⅵ(7 cm≤d〈9 cm)处出现数量的峰值26株,群落结构较稳定;干扰强的群落径级结构不呈正态分布,在径级Ⅶ(13 cm≤d〈15 cm)处出现峰值43株。干扰弱和干扰强的群落高度级结构与其径级结构具有相似性,干扰弱的群落的个体主要集中在低中高度级(3≤H〈17);干扰强的群落的个体数在各高度级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中高高度级(H≥13);干扰强的群落的个体数在各径级和高度级分布相对不均匀,群落结构趋于不稳定。(3)人为干扰对马尾松人工林群落造成负面影响,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均匀度多样性指数Jsw值降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H′值增大,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43.
针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铊的消解要求高,干扰严重等问题展开研究,考察了消解体系、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基体改进剂以及干扰因素,建立了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环境管理要求的方法.所建立的方法条件为:灰化温度600℃,原子化温度2100℃,以硝酸-氢氟酸-双氧水为消解体系,以硝酸钯+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抑制氯离子等的干扰和提高测定的稳定性.所建立的方法检出限为0.1 mg·kg~(-1),测定下限为0.4 mg·kg~(-1).采用电热板消解法,该方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铊的精密度在3.3%—8.1%之间,准确度在0.6%—9.9%之间;采用微波消解法,该方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铊的精密度在4.5%—9.3%之间,准确度在1.1%—8.6%之间.  相似文献   
544.
中国东部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蒸散包括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冠层截留蒸发三个组分,在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基于Priestley-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Model (PT-JPL)模型,估算温带针阔混交林、人工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003-2008年蒸散(组分);在模拟结果基础上揭示了蒸散(组分)的季节变异规律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①PT-JPL模型在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估算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②蒸散(组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规律差异较小,但主控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温带针阔混交林蒸散和植被蒸腾季节变异主要由净辐射和增强植被指数(EVI)共同控制,而亚热带人工常绿针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受净辐射影响;EVI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土壤蒸发季节变异的主控因子,截留蒸发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VPD影响。  相似文献   
545.
矿工在煤矿井下的生产过程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矿工能否正确处理外界刺激,将直接产生安全或不安全行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发重大事故。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应用感觉、注意和记忆理论对矿工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建立矿工信息加工模型,并对模型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信息加工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可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及安全培训内容及环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6.
针对脉冲生物滤池的硝化功能,依据物料衡算方程、Fick第一定律构建生物膜传质子模型以及简化的ASM3模型,建立生物膜反应子模型。以Matlab软件为平台编程,模拟在沿脉冲生物滤池水流方向上基质浓度,并依据实测值和参数灵敏度进行分步校正。实测和模拟结果均表明:COD、NH+4-N、NO-2-N的去除主要集中在脉冲生物滤池的中上部、中部、下部,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45%、50%。当改变有机负荷和布水周期时,氨氮去除率随有机负荷的增大而减小,随布水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47.
为明确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识别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首先,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版引文数据库(WOS),给出公共场所行人异常行为广义定义与泛在特征,将常见异常行为划分为危害行为、不合群行为和违规行为3类;其次,从数据和技术基础视域,将现有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划分为人工设计法、人体骨架法、红绿蓝(RGB)图像法和可穿戴传感器法4类;然后,梳理国内外主流人群异常行为数据集,分析相关算法在数据集上的性能表现;最后,从可用数据集和数据融合检测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方法局限性,给出未来研究方向与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4类异常行为识别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异常行为识别领域缺乏行为种类丰富、定义清晰、高质量的人群异常行为数据集;未来研究应聚焦稳健性强、准确率高的异常行为识别方法、模型及算法;探索多维数据融合互补检测方法,提升异常行为识别理论成果的应用场景的自洽性和自适应性,提高公共场所人群安全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48.
河流生态缓冲带指河流与陆地之间一定区域内的立体植被带.缓冲带生态构建是驻点跟踪研究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遥感分析,得出长江干流江阴岸线缓冲带主要存在岸线开发强度高、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生境破碎化严重、生物多样性较低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缓冲带分...  相似文献   
549.
采用批实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地下水中检出率较高的三氯乙烯和甲苯在沿污水河包气带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吸附情况。从3个地点分析结果来看,其中有机碳(OC)的质量分数均较低(最高为1.01%)。在河床和近河处土壤对甲苯和三氯乙烯的吸附总体上呈现出浅部土壤吸附性强的特点。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土壤中无机矿物对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三氯乙烯)的表面吸附扮演了重要角色。土壤对甲苯的吸附表现出了强烈的非线性,而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甲苯的吸附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关系要比三氯乙烯更密切,这说明了吸附作用过程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疏水性等方面的性质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550.
低硒和维生素E(VE)不足是否会引起人体疾患,近年在一些专著中已有论及.本文作者曾论证了低硒和VE不足与动物白肌病、人体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关系,并建议开展用亚硒酸钠和VE预防治疗大骨节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