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44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低频环境噪声对思维判断能力的干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3种典型的城市居住区设备低频噪声实样和声学仪器产生的白噪声,使用剂量作业法,分别测定了播放噪声和无噪声干扰2种环境下,被试者的思维能力指数(AYP)和错误率.研究结果显示,在噪声干扰的条件下,多数被试者的AYP较无噪声干扰时有所下降,错误率上升,二者差异显著.多数被试人员在3种噪声实样对比组中的平均AYP和错误率变化较白噪声的对比组中较明显,其中AYP差异达显著水平.由此认为低频成份是影响思维能力的主要频率成份.配对t检验和对实录样本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室外空调机噪声样本的影响程度最大,表明峰值频率在50~300 Hz频率段的低频环境噪声比其他噪声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2.
氯氟烃的代用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紫萍 《环境科学》1991,12(3):62-66
本文介绍了氯氟烃的应用现状.面对氯氟烃生产和消费的削减应采取的措施为:开发代用品,合理使用和控制排放,回收和再生,分解和破坏,文中综述了其主要研究动态及存在问题.对我国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施用不当而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加,是当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国内外对农药所造成的生态污染从各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特别是DDT和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自然降解的速度很慢。但我国过去和现在使用有机氯农药数量很大,给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特别是对于农产品的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此,如何控制和消除这种污染,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机载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老化特征和电气性能退化规律分析,研究其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的环境适应性。方法 根据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PCB板的实际使用环境大多为舱室内部封闭或半封闭的情况,分别设计并开展海南万宁海洋平台棚下暴露场和某海域环境户外简易遮蔽玻璃框下3 a的自然环境试验。结果 PCB板的焊点、焊盘、印制导线以及引线头等部位在2种试验环境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破坏,试验后期,所有部位的腐蚀程度全部达到了4级,导通电阻从几十毫欧增大至几十兆欧,绝缘电阻从10 GΩ以上降低至几兆欧。结论 在万宁站试验2 a和某海域试验3 a后,PCB板均不满足耐电压的技术要求(500 V交流电压60 s),万宁海洋平台棚下暴露场对PCB板的环境适应性更为严酷。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引起的双层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渗透变形水-土-气三相耦合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程序中通过采用合理的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使其可描述双层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时的渗透-变形耦合力学特性变化,进而更加清晰明了地阐述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以2层不同湿密度的非饱和砂土边坡的模型实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降雨强度(50、100 mm/h)与双层坡角(59°和68.3°)等4个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很好地再现试验观测现象,包括不同工况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破坏时间。计算结果表明:1)由于2个土层的透水系数有所差异,水在2个土层之间的水分迁移较为缓慢。2)坡角越小(59°)或者降雨强度越小(50 mm/h),边坡破坏所需要的时间越长。3)在降雨过程中塑性破坏是从边坡左侧的坡趾附近开始,逐渐延伸至坡顶,最后形成一条贯穿整个边坡的塑性剪切带。4)边坡左侧的土体整体沿着滑动带向下滑动。在降雨强度较大(100 mm/h)的情况下,边坡滑动的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6.
自然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区和社会的恢复力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策略,但对自然灾害恢复力概念理解的模糊和混乱,影响了对自然灾害恢复力的深入研究与有效应用。对恢复力的研究背景、概念发展和国内外新近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认为自然灾害恢复力是指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具体保护居民生命、生活以及相应基础设施免受扰动,并使其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得到修复的能力。概括了灾害恢复力的9项特征,分析了与自然灾害恢复力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即灾害脆弱性、适应能力。总结了恢复力评估的5种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地表产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末期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通过GIS分析方法,对洞庭湖区近1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1996年7月日降雨资料分别计算了1989年和1999年土地利用状况下区域的产水量。结果表明:洞庭湖区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水域面积的增加。土地利用的主要转化方式有水田转化为建设用地、水田转化为水域、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以及旱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同样的降雨条件下,洞庭湖区1999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1989年多206×105 m3,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这一时期产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汛期产水量和汇流速度,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合理控制调整土地利用状况是减轻洪涝灾害威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8.
根际/根内微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碳、氮、硫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福建九龙江口南岸互花米草纯林、秋茄纯林及互花米草和秋茄混交林等生境,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植物根内、根表及根际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组成.结果显示:互花米草纯林根际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混交林和秋茄纯林;Uni Frac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各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类植物根表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其中互花米草纯林中各类细菌占比分别为78.0%、5.6%、3.3%和1.6%;根内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等为主.线性判别分析(LDA)结果表明植物根内和根表存在大量与碳、氮、硫循环相关的功能微生物,如假交替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和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等.本研究表明与根际微生物相比,根内细菌群落对植物入侵造成的环境变化更加敏感,结果可为深入研究互花米草入侵机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威胁,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污染对滨海湿地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根际、根内微生物的影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PAHs的潜力,设置含有不同浓度菲和芘的沉积物处理,通过盆栽实验对互花米草幼苗进行暴露.结果显示,培养70 d后,菲和芘的去除率分别为13%-36%和11%-30%;菲处理的互花米草根际沉积物中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非根际沉积物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降低10%.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显示,菲处理显著降低了根际沉积物微生物量(P〈0.05),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下降了24%;而芘处理对脱氢酶、多酚氧化酶以及总微生物量的影响相对较小.100 mg/kg菲处理使得根际与根内革兰氏阴性菌PAHs-环羟基双加氧酶基因(PAH-RHDα-GN)丰度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00倍和3倍;而100 mg/kg芘处理使得根际与非根际沉积物中PAH-RHDα-GP丰度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PAHs污染存在明显的响应,其根内细菌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本文借助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GC-QTOF/MS)开展了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非靶标筛查,并对识别出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半定量分析.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和NIST质谱数据库的匹配,样品中共识别出139种污染物,主要以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主;除此之外,还识别出多种尚未受到监管的杂环类化合物,例如苯并噻唑、四甲基哌啶酮、1-甲基-2吡咯烷酮、氧杂蒽等.识别出的有机污染物半定量浓度为288 ng·m-3,其中大气常规监测的16种PAHs的浓度是18.1 ng·m-3,仅占总浓度的6.28%.PAEs的浓度为44.6 ng·m-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浓度最高(14.8 ng·m-3).以含氮、氧、硫为主的杂环化合物浓度是47.9 ng·m-3,其中苯并噻唑浓度最高,为9.51 ng·m-3;其次是1-甲基-2吡咯烷酮、四甲基哌啶酮、尼古丁和二苯并呋喃,浓度分别为9.22、8.78、5.11、4.15 ng·m-3.本研究展示了高分辨质谱技术在未知物识别中的优势,并对识别出的特征污染物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其结果能够为后期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