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2016年12月~2017年5月陕西省10个地级市6项常规大气污染物逐小时监测数据,分析陕西省冬春季大气污染现状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冬季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最差,陕南、陕北地区较好,进入春季后,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有显著提高;(2)冬季延安市SO2浓度异常高于其它城市,各市冬春季大气污染以颗粒物污染为主;(3)关中城市全天颗粒物污染较重,温度变化对O3小时浓度变化影响最显著,各市O3污染高频时段集中在午后。建议关中地区应加强冬季大气颗粒型污染物浓度控制,延安市应加强对SO2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相似文献   
52.
以沈阳市为例,从黑臭水体分布、已完成的整治措施及问题识别与诊断3个方面总结了沈阳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治理现状及进展,提出了黑臭水体整治的近期目标。基于黑臭水体汇水单元污染负荷的分析结果,明确了沈阳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与整治措施,并以已完成治理的满堂河和白塔堡河为典型河流,总结分析了黑臭水体治理的经验及成效。  相似文献   
53.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自1984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6年、2008年两次重大修订。2015年,全国人大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列入五年立法计划。2016年3月,环保部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初稿,4月征求工信部、财政部、发改委等31个国务院部委及各省市环保厅意见。6月12日,环保部公布《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开启修订之路。2016年12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提交的《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根据2017年3月印发的《国务院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国务院将配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继续审议《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二审)。2017年4月27日,以"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为主题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全国政协2017年唯一一次以立法协商为主要内容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现将此次座谈会部分专家、委员发言集结刊登,以飨读者,希望推动水污染防治立法进步、为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发挥更大效力。  相似文献   
54.
针对2019年4月22—26日昆明出现的臭氧污染过程,利用昆明空气质量数据、气象观测数据、NCEP及ERA5再分析资料,综合气象条件、天气形势、外源输送条件,分析本次污染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本次臭氧污染过程O3浓度呈“单峰型”变化,7:00—8:00出现每日的谷值,13:00—15:00出现每日的峰值.(2)高温低湿条件利于O3的形成,温度为24~29℃,相对湿度为15%~35%,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南风时O3浓度易超标.(3)此次污染过程中存在O3的水平和垂直外源输送,在天气系统的作用下,近地层静稳天气导致污染物的积累和生成,并利于将云南以西区域高浓度O3向昆明上空水平输送;平流层下层-对流层上层的垂直入侵使高层含高浓度O3的空气向对流层及近地层输送.(4)HYSPLIT后向轨迹进一步验证,污染过程外源输送的气团来源于云南以西的中低纬度地区,污染物浓度与气团移动路径及天气系统相吻合.  相似文献   
55.
中国人民从“温饱型”转向“美食型”,要球主食更加甘美可口,往昔帝王将相才能享用的“贡米”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气味芬芳的香米,米皮带有黑、紫、褐、红等色泽的色米,比普通白米可口而富于营养,是农民长期培育出来的特种优质稻。因其栽培带有地域局限性,需要专门的种植技术,产量较低.不能大量种植。目前全国特优稻栽培面积不上1亿亩,年总产原粮约300亿公斤,占水稻总产  相似文献   
56.
李原  献菲 《环境》1995,(10)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恒河,流贯印度北部,在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5亿印度教徒视恒河为“圣河”,他们在恒河中沐浴洗刷“罪孽”,饮恒河之水以“祛灾”,祷告时在头顶或食物上喷洒恒河水,死后也要在恒河边火化而将骨灰撒进河中。恒河哺育印度37%的人口,灌溉印度47%的土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两岸有了林立的工厂和星罗棋布的村镇,每天将8.3亿升未经处理的工业、生活废水排入“圣河”。虔诚的信仰,促使印度人继续来这里沐浴,饮水;下水管道源源倾泻污  相似文献   
57.
2200多年前屈原投江自尽的汨罗江,90年代再次扬名天下。湘东北这条小河,流贯平江县和汨罗市,人们从来不为饮水发愁。1993年8月14日,平江县环保  相似文献   
58.
巴西亚马孙地区有一片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280万平方公平,蓄积木材600亿立方米(占世界木材蓄积量38%),为地球提供30%的氧气,号称“地球之肺”。每年5~10月的干季,人们进入林区伐木、垦荒,挑最好的木材砍走,留下枯枝和残林;烧了一片森林翻地耕种,几年后耗尽地力弃之而去,再烧一片林播种。如此反复,森林年年减少。 1987年是亚马孙大灾之年,飞机任何时候从林区上空经过,都能看到腾空的烟火和过火后的灰白点。据美国卫星观测计算,过火面积达2000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安徽省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7—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臭氧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区分析,分别评价安徽省臭氧污染区域分布和气象要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并分析区域传输对安徽省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 2017—2019年安徽省及各市臭氧浓度增长显著,2019年同比2017年增幅为12.2%,第二季度(4、5、6月)和第三季度(7、8、9月)是O3浓度相对较高的时期,且O3污染有"前移后滞"趋势.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安徽省内部地区,潜在源分布显示,皖中地区(合肥、安庆、马鞍山等城市)的贡献比例最大,外地源贡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等.臭氧浓度与温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关联性不大.结论 安徽省臭氧污染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排放的加剧,外源输送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加之高温和强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加剧臭氧污染的程度,并导致重污染.  相似文献   
60.
李原 《环境》1995,(12)
冬、春美国水果淡季时节,南半球的智利却是夏天,丰收的水果源源运到美国应市。美国冬半年所需水果有一半来自智利,智利年出口水果7亿美元,居智利出口额第2位。1989年春天,恐怖分子故意在智利进口的少数葡萄中,注射进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