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利用SPAMS研究南宁市四季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南宁市四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污染来源,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对南宁市2015年四季大气细颗粒物进行观测.SPAMS所测得4个观测阶段大气细颗粒物数浓度与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7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颗粒物数浓度可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南宁市四季大气细颗粒物平均质谱图体现出冬、春两季二次反应生成的污染物质较多.利用自适应共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细颗粒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南宁市细颗粒物各化学成分数浓度占比和污染来源在四季均有差异,且化学成分能体现污染来源.冬季元素碳最高,对应较高的燃煤源;秋季有机碳最高,对应较高的机动车尾气源;夏季富钾颗粒、左旋葡聚糖和矿物质较高,对应较高的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源;春季富钠颗粒和重金属略高.在污染升高过程,生物质燃烧源和燃煤源等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2.
岗台警花     
  相似文献   
53.
可视对讲系统中涉及的传输信息有视频、音频和数据,传统的可视对讲系统一般采用各信号独立传输的方式,最少需四条传榆线,这种传输方式导致可视对讲系统连线多.安装维护复杂.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可视对讲系统中引用频分复用技术,在信号传输端将视频、音频、数据调制为复合信号,同电源叠加后经两条线传输,在接收端再对复合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各信号.采用两线制传输信号的方式使得可视对讲系统连线减少、安装维护简便,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54.
对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几点思考--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单介绍四川省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如何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生态保护与规划相结合,以及开展"数字国土"等几点思考.研究表明,作者提出的新思路可较好地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5.
采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天全县1992~200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79.14%,但年变化率则很小,只有0.29%;耕地占的比例很小,仅有5.50%,而且10年间面积减少了4813.3hm2,但年变化率比林地大,高达2.68%.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年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不断下降.由此得出产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是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更受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一、新疆生态环境条件分析 (一)自然环境基本特征新疆地处欧亚火陆腹地,四周高山环抱,属封闭或半封闭地形结构,形成独特的“三山夹两盆”地貌。光热资源充足。年总辐射量在125—155千卡/匣米~2之间,居全国第二位;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高达2500—3500小时;积温高,大部分地区≥10℃积温在3000—4000℃;温差大,昼夜平均,温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57.
桉树人工林间种山毛豆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林木生长有极其显著的作用。间种5年后,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N、P、K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21kg/hm^2、0.85kg/hm^2、0.43kg/hm^2、1.30kg/hm^2,而对照林地分别为13.70kg/hm^2、0.56kghm^2、0.34kg/hm^2、1.10kg/hm^2;林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显著改善;桉树生长量显著增加,刚果W5桉平均株高增长16%,平均胸径增长22%,单位面积的木材蓄积量增加59%。  相似文献   
58.
在当地现行的生产技术规程和营林措施的条件下,刚果W5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N和K的收支帐为亏损,P、Ca、Mg为盈余。在一个轮伐期内,每公顷养分质量的收入中,N为327.13kg/hm^2,P为110.48kg/hm^2,K为206.13kg/hm^2。,Ca为679.53kg/hm^2,Mg为173.72kg/hm^2;每公顷养分质量的支出中,N为366.59kg/hm^2,P为35_3lkg/hm^2,K为212.22kg/hm^2,Ca为452.77kg/hm^2,Mg为79.52kg/hm^2。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观数字。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桉树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不能回归土壤,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转变思想认识,制定有效的措施,使桉树凋落物和采伐剩余物回归土壤,同时在桉树行间间种豆科绿肥牧草。  相似文献   
59.
采用田间试验和定位方法,在标准样地中研究养分的输入、输出和贮存。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贮存,包括土壤、桉树林分和凋落物三者贮存的养分。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大量的分析数据。论述了刚果W5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的贮存量、林分的养分贮存量和凋落物层的养分贮存量以及上述分系统内大、中量元素的含量比例。土壤养分的贮存量,全量养分以K最多,其次为N、P;有效养分贮存量大小的顺序为N,K,Ca,P,Mg,Mn,Zn,Cu,B。桉树林分的总养分贮存量,是逐年增加的,但以第2年的增量最大;各元素贮量大小,则每年不同。凋落物层的养分贮存量,总体上逐年增长,但以第4年最多;各元素贮存量大小的顺序为N,Ca,Mg,K,P。这些结果,对于指导桉树施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工业污水总有机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业污水总有机氯化物质监测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准确、灵敏、最小检测限25μ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