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浦江水质规划和综合防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浦江的污染现状和特点作了分析和评价。阐述了治理污染的水质目标须综合考虑不同江段的水体功能、自净能力及经济发展、财政能力。对于黄浦江实际系统进行仿真,建立了水力、水质数学模型体系。根据对黄浦江水环境容量及大水体稀释能力的研究,通过多方案比较,归纳了5项综合治理方案。进一步优化的结果表明,采取上下游均截流的 E 方案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2.
淀山湖沉积物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研究分析了淀山湖沉积物中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淀山湖沉积物含有较丰富的磷,TP变化范围在266~1146mg·kg-1之间,全湖平均含量为572mg·kg-1,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受上游来水影响,淀山湖沉积物TP含量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逐步降低,其中以北部湖区沉积物污染程度最高.表明虽然近年仍有大量的外源污染物进入淀山湖,但淀山湖总体存在一定的自净能力.以全湖平均来看,淀山湖沉积物中磷存在形态由高到低顺序为HCl-P>NaOH-P>OP>Ex-P.Ex-P含量最低,不足TP的1%.沉积物NaOH-P与TP相关性良好,表明沉积物中TP含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NaOH-P.在空间分布上,西北部湖区TP主要以NaOH-P为主,东南部TP主要以HCl-P为主.OP在表层沉积物中分布较平均,在垂直分布上,各样点底部有机磷所占TP的比例普遍高于上层,暗示近年来生源磷沉积处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3.
河道生态护坡对地表径流的污染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上海市进木港生态河道示范区,通过现场模拟径流试验,研究了柴笼、灌丛垫、植草3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坡对地表径流的延滞作用和污染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生态护坡在控制地表径流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柴笼对地表径流的平均延滞时间为28.00~33.33min,可拦截80.95%粒径为30.07~111.05μm的悬浮固体,可截留92.58%~97.15%的水溶态营养盐和75.75%~91.24%的泥沙结合态营养盐.灌丛垫使地表径流进入河道的时间比对照裸坡滞后9.70~15.33min,可有效截留88.53%~92.94%的水溶态营养盐;但其对悬浮颗粒的拦截能力比柴笼和植草护坡弱.植草护坡延滞地表径流的能力不及柴笼和灌丛垫,但其对地表径流中较小粒径的悬浮固体(14.89~52.63μm)和泥沙结合态营养盐的拦截率分别达到85.93%和80.53%~85.33%.研究还探讨了生态护坡对地表径流污染的控制与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抗剪强度等指标的关系,并提出了控制地表径流污染的生态护坡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4.
湖泊营养物控制的国家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蓝藻的暴发将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焦点聚集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上。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制定湖泊营养物控制的国家战略,在这个国家战略下确立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物基准和标准,采用TMDLs总量控制方法和营养物削减集成技术,依靠国家的强力行动和全民的积极参与,改善湖泊水质状况,恢复湖泊生态环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5.
脱硫石膏改良滨海盐碱土的脱盐过程与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上海滨海盐碱土的特点,借助土柱淋洗试验方法,研究了脱硫石膏改良滨海盐碱土的脱盐过程与效果,分析了不同石膏质量配比条件下(0%,1%,2.5%,5%和10%),土壤团粒结构和水力传导度变化以及盐碱土-脱硫石膏体系中的离子交换过程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脱硫石膏之后,盐碱土团粒结构得到改善,孔隙度变大,水力传导能力增强,平均导水系数是对照组的4~5倍,有效加快脱盐过程;在土柱开始淋洗的前6d内,离子交换过程表现最活跃,淋洗液的电导率和离子浓度急剧下降.添加脱硫石膏的土柱中钙离子优先置换出钠离子,平均脱钠效率达到对照组的1.8倍.钙钾离子交换和钙镁离子交换也同步发生,但规模明显小于钙钠离子交换.当脱硫石膏质量配比超过1%时,盐碱土的脱盐效果主要取决于原土中的交换性阳离子总量.随着配比增加,盐碱土脱盐的边际效益增加量并不显著.在充分混匀的理想条件下,建议上海滨海盐碱土改良过程中添加脱硫石膏的质量配比高于1%为宜.  相似文献   
36.
水质交易政策被认为是美国在改善水质方面既经济又可靠的方法。介绍了美国水质交易政策的概念和实施。分析了水质交易所必备的环境,经济和技术要素,及其可获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对排污交易政策在上海市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上海在排污交易方面具有多年的积累,可以借鉴美国在水质交易方面的实践经验,全面实施点源和非点源交易,采用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刺激政策来解决由城市和农田径流产生的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7.
为深入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毒理性和生物有效性,研究了苏州河7个不同断面底泥SEM/AVS的沿程分布及5种同步提取的重金属Cu、Zn、Pb、Cd、Ni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各采样点SEM/AVS比值均在0.17~079范围内,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毒理性,但上游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普遍低于下游河段;底泥中与挥发性硫化物结合较多的重金属有Ni、Zn,Cd却很少与挥发性硫化物结合;重金属Zn在SEM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Zn与SEM/AVS之间负相关性系数高达-0.61916,是影响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然后依次为Ni、Pb、Cu、Cd。藻类实验表明,苏州河的表层底泥(浮泥层)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毒性,且富含某些有利于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38.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长期变化规律及其对藻类增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认识淀山湖生态环境状况,从淀山湖20a的监测数据和藻类增长潜力试验(AGP)的试验结果入手,结合20a的遥感影像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方差分析、概率分布和箱线图等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了淀山湖氮磷营养物的长期变化规律及其对藻类演替和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85年第1次大规模藻类水华算起,经过15a的营养物积累,在1999~2000年之间,淀山湖由中度富营养化湖泊逐渐转化为重度富营养化湖泊;1999年之后淀山湖水体氮磷营养物大量聚集,叶绿素a水平迅速提高,分别以1999年前速率的2.25、6.67、3.40倍上升.其中以磷的上升速率为最快;透明度则以平均每年递减5cm的速度下降.藻类群落转化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藻类水华的频率为1999年前的2~3倍.当水体TN浓度超过3.5 mg/L时.AGP试验不再有任何显著性反应.氮和铁可能共同限制藻类增长.研究证明,淀山湖已经具备暴发大规模,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条件,水体TN浓度超过临界值(>3.5 mg/L)的频次越多,淀山湖暴发蓝藻水华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9.
在pH7.0的条件下,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邻苯二甲酸(PA)和苯甲酸(BA)在3种不同功能化碳纳米管(羟基化H-CNTs、羧基化C-CNTs和石墨化G-CNTs)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进一步探究共存BA对PA在碳纳米管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均可对PA和BA在3种碳纳米管上的吸附数据进行较好的非线性拟合,其中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更好(Adj r2均达到0.88以上);3种碳纳米管对PA和BA的吸附能力大小均依次为:C-CNTs > H-CNTs > G-CNTs;解吸实验中,C-CNT和H-CNTs对BA和PA的解吸均具有明显的滞后现象,说明BA和PA在C-CNT和H-CNTs上的吸附有较强化学作用力的发生,而G-CNTs对二者的解吸曲线与吸附曲线几乎重合,不具有明显的滞后现象,这与G-CNTs表面缺乏官能团有关;当PA和BA共存在时,以PA为主要吸附质,BA为竞争吸附质,发现在H-CNTs和C-CNTs上,共存BA对PA为竞争作用,而在G-CNTs上,共存BA对PA起协同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当今水体污染中氮素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和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近年来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启动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不同污泥源、反应器对厌氧氨氧化启动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的可控因素,以期为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