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包头白云鄂博矿区进行铁矿、稀土矿开采已近60a,稀土矿中伴生的232Th未利用而暴露于环境中,可能引起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对该矿区周边表层土壤中w(232Th)及其分布特征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w(232Th)为3.43~59.09mg/kg,平均值为12.79mg/kg,高于世界平均值(7.50mg/kg)和我国全国平均值(9.88mg/kg),说明包头白云鄂博矿区周边土壤中232Th的分布受到了矿物开采活动的影响;其主要来源是矿区东、西两侧的2个尾矿堆,矿区周边表层土壤中232Th的分布主要受风力作用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剖面0~20cm区间w(232Th)平均值与五分法土壤表层中的w(232Th)接近,矿区南部(16号采样点)和北部(12号采样点)土壤中232Th的分布未受白云鄂博矿区的影响,其剖面上w(232Th)变化不明显,接近全国平均值;矿区东南部(17号采样点)底层土壤w(232Th)较低,表层土壤w(232Th)较高,并且在10.5~17.5cm区间出现w(232Th)剧增的趋势,w(232Th)由14.70mg/kg升至19.54mg/kg,表明土壤中232Th的分布明显受白云鄂博矿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为探讨利用土壤酶总体活性表征铅锌尾矿砂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本文对阳朔思的村水稻田、柑橘园和玉米地土壤中铅、锌、铜、镉的有效态质量分数以及参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的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镉、铅、锌的有效态质量分数(分别为2.39-4.42、173.71-221.66、140.11-244.10 mg· kg-1)均高于其全量在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级标准,分别是Ⅱ级标准值的9.56-14.73、2.18-2.77、0.77-1.22倍,并且土壤中有效态镉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为进一步评价铅锌尾矿砂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在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质量分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发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水稻田、柑橘园、玉米地。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属复合污染物铅、锌、铜、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既有抑制作用,又有激活作用,因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单一土壤酶活性状态与土壤所遭受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规律。而以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数对各样本进行分类,发现水稻田、柑橘园、玉米地的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数分别为4.345、5.153、5.502,其结果与以重金属有效态归一化处理之后获得的综合污染指数划分结果呈反比,从而说明利用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数来表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3.
为探究堆肥腐殖酸形成过程及腐殖酸的氧化还原性能,以城市生活垃圾不同堆肥阶段提取的腐殖酸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色谱学技术、光谱学方法和电化学分析,研究了堆肥过程不同形态氮和碳官能团形成腐殖酸的特征,探究了堆肥腐殖酸的氧化还原性能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堆肥腐殖酸中50%~75%的氮为氨基酸态氮,检出的15种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Asp和Glu)含量(高于100 mg/g)最高、丝氨酸(Ser)含量(3.78 mg/g)最低. 与堆肥腐殖酸中其他组分和官能团相比,氨基酸易被生物降解和利用,其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后期氨基酸态氮占比逐渐降低. 腐殖酸中碳有多种形态,包括苯环、羧基、脂肪族等多种官能团,随着堆肥发酵的进行,木质纤维素降解形成腐殖酸,脂肪族官能团亦被氧化降解;与之相反的是,腐殖酸中羧酸类、醛、酮及苯环等官能团不断增加,导致腐殖酸氧化还原性能增强. 氧化和还原过程中,腐殖酸得失电子均会造成部分官能团结构破坏,大分子腐殖酸被降解和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 研究显示,堆肥腐殖酸活性较高,可利用腐殖酸修复环境过程,但需要适当补充活性腐殖酸,防止腐殖酸因修复氧化还原过程导致降解后只能作为碳源.   相似文献   
114.
互花米草对苏北滨海湿地表土有机碳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互花米草引入苏北滨海湿地后,逐渐替代本土植物盐蒿并形成单一植被的互花米草湿地.选择苏北地区盐蒿湿地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互花米草湿地,采集其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全土和分离的土壤粒径组分中总有机碳及δ13C值,分析湿地土壤有机碳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引入盐蒿湿地后,表层土壤有机碳浓度显著增加(增量达70%),且随着互花米草生长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与盐蒿湿地相比,互花米草湿地土壤中大团聚体(>250mm)和微团聚体组分(53~250mm)有机碳浓度均显著增加,而粉粒组分(2~53mm)则无明显变化.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原状土及各粒径组分的δ13C值均明显高于盐蒿土壤,源于互花米草的新碳在各粒径组分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富集在大团聚体组分中,占该组分总碳的31%~43%,说明互花米草生长对土壤有机碳浓度增加主要反映在粗粒径组分中,而对粉、黏粒组分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5.
外源可溶性有机物(DOM)活化土壤Cu(Ⅱ)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底泥水溶性有机质(DOM)活化处理土壤Cu(Ⅱ)的可行性,以寻求最优实验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DOM活化土壤铜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土壤铜潜在去除率(y)与DOM投加量(X1)、振荡速度(X2)、振荡时间(X3)和反应温度(X4)四个因素间的正交回归模型: y=47.73671+55176X3-2.63327X21-3.46235X22-1.09187X1X2+1.40813X1X2+1.40813X2X4-1.09187X3X4.从模型推知,最佳实验条件为:DOM投加量为31.1 m1、振荡速度159r·min-1、振荡时间为1.7h和反应温度为24.3℃.在此条件下,根据数学模型推知土壤铜潜在去除率可达53.4%,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6.
为有效提升消防安全协同治理的效能,在识别和量化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社会消防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社会影响因素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辨识影响实现高效消防协同治理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部门的权力与利益、有效领导和组织激励3个因素对政府消防协同治理影响最为显著;交流沟通和参与渠道分别是影响企...  相似文献   
117.
受天然铀矿物形成条件的启发,通过改变含铀废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即能在含铀废液中形成较稳定沥青铀矿或者其他沉淀物,实现除铀目的。这种除铀方法被定义为沥青铀矿结晶法。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采用此方法处理了含铀废液,其结果表明,升高温度、降低Eh,除铀速度加快,除铀效率提高,其中,在物理化学条件为T=85℃、p H=3、Eh=+61.1 m V时,铀元素以沥青铀矿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除铀率高达99.6%,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8.
为避免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出现扭振现象,建立曲轴系在全周期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得到曲轴系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结合Campbell图确定曲轴系的共振转速点,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到曲轴系在不同转速点的耦合振动速度响应规律。开展压缩机曲轴系现场振动测试,结果表明,曲轴系存在3阶扭振现象,仿真与试验所得的共振转速点及响应速度峰值的吻合度高,验证了曲轴系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针对曲轴系3阶扭振现象,开展了联轴器结构的正交优化设计研究,优化后的曲轴系抗扭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曲轴系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9.
根据企业不同的用水用途与相应的水质要求相匹配的原理,确定不同上应的用水定额,提出 一计算各用水部门节水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抚顺钢铁公司为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计算的该工了水潜力,供企业节水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0.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灾情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晋  李强 《自然资源学报》1993,8(4):356-363
本文选择我国北方典型易灾、多灾、重灾的区域--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通过一系列反映农业灾情的指标,分析了本区农业灾情的现状及空间分布规律,总结出农业灾情的4种主要类型。利用产量偏差率这一指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灾情过程一致性分区,讨论了农业灾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区域分界,揭示出不同的区域在减产年出现的时段、减产程度、对应的致灾因子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