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食物碳消费及其环境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祯  崔胜辉  李桂林  任引  徐礼来 《环境科学》2013,34(4):1636-164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对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其中城市家庭食物碳消费对全球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贡献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厦门市为例,通过分析1988~2010年居民食物碳消费的动态变化和家庭分布特征,评价并预测了由食物碳消费导致的环境负荷.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人均食物消费量和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分别下降了6%和25%,但由于厦门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食物消费和食物碳消费的总量均不断增加,分别增长了116%和70%.居民食物碳消费总量的增加导致环境负荷量不断上升,由9.88万t增长至16.62万t,特别是进入土壤的碳通量近年来快速增加.预测显示2011~2024年间厦门市居民食物碳消费总量以及环境负荷量仍将继续上升,2025年将有所下降,人均食物碳消费量则从2011年起持续下降.对厦门市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分析表明,家庭户均食物碳消费主要受到家庭收入、食物消费费用、家庭用餐人数的影响,食物碳消费较高的家庭通常平均家庭用餐人数3人、平均食物消费费用约3 125元.月-1,户均食物碳消费为1 134.91 kg,人均食物碳消费量为378.30 kg,高食物碳消费的家庭人均食物碳消费量是低食物碳消费家庭人均消费量的4.84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工厂在生产优质产品供给社会需要的同时,都要排出大量的工业垃圾,如何使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企业各级领导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深思的难题据初步统计:号称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武汉第二汽车制造厂平均年排废砂12.4万吨,目前废砂坝堆积量已达61万吨,占地86亩,而且铸造一厂和铸造二厂现有的废砂坝再过2~3  相似文献   
14.
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某硫酸厂因突发污染事故,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受损一案的调查处理为例,提出大气纠纷处理程序是:根据农作物受损特征,确定是否属于大气污染,对受损农作物进行有离的理化分析,确定污染因素:对污染日气象资料和相关厂家生产状况分析,确定造成农作和员的污染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调解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18.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4—2003年间4个时段的TM影像解译获得该时期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变化规律,并结合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了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筛选出非农用地高速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揭示了主导驱动力在不同时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农用地扩张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显著变化,GDP、上海对苏州的经济辐射作用和人口增长是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急剧扩张的3个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详细的区域地质研究 ,将阜新地区划分为两个大的构造岩浆带和两个稳定构造区 ,并依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资料 ,把发育于不同构造单元中的花岗杂岩区分为新太古代TTG杂岩、印支期二长花岗质杂岩和燕山期花岗杂岩 ,同时还讨论了不同时代花岗杂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