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53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61.
外秦淮河疏浚后底泥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GC-MS对外秦淮河疏浚后3个月及6个月采集的13个底泥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后3个月底泥中PAHs含量较低,疏浚后6个月PAHs含量明显上升,说明疏浚对减少水体底泥污染确实有效果,但保持时间不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沉积和富集后污染物含量会发生回复现象,外源输入和河道沉积物内源释放对疏浚后新生表层底泥PAHs含量有较大的贡献. 草场门和集庆门河段处底泥中PAHs含量较高. 底泥中的PAHs以4~6环高分子量的PAHs为主,低环PAHs所占比例春季比冬季高. 根据PAHs中特殊组分(菲/蒽和荧蒽/芘)比例(w(Phe)/w(An), w(Flu)/w(Pyr))判断外秦淮河表层底泥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为石油产品燃烧.   相似文献   
62.
黄原酸化膨润土对Cu^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黄原酸化膨润土(XB)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XB对Cu2 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吸附条件为:[Cu2 ]起始>=80mg·1-1,pH=6,XB用量2g·1-1,吸附作用时间60min,XB对Cu2 的去除率最高达99.9%,残余浓度为0.077mg·1-1,远低于国家综合污水排放一级标准.采用FT-IR,TG,SEM,XRD和粒度分析等表征手段,分析了XB吸附Cu2 前后表观形貌和晶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酸化改性增大了膨润土的粒度,使之极易沉降;推测Cu2 在XB吸附剂上的吸附为络合或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63.
α-MnO2/水界面磺胺嘧啶的氧化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反歧化法合成α-MnO2,并以α-MnO2为氧化剂,研究了不同锰氧化物剂量、不同磺胺嘧啶初始浓度和不同pH值下α-MnO2/水界面磺胺嘧啶的氧化降解动力学,并讨论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α-MnO2可以有效的氧化降解甚至矿化磺胺嘧啶,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25 ℃,pH 4.6的反应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11.5 mmol·L-1的α-MnO2对0.02 mmol·L-1磺胺嘧啶去除率达到99.98%.α-MnO2剂量和磺胺嘧啶的初始浓度均与磺胺嘧啶氧化降解的动力学常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因子分别为0.67和0.18,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61和0.9979;而磺胺嘧啶的降解动力学常数与体系的pH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因子为-0.25,相关系数R达到0.9975.初步探讨了锰氧化物氧化降解磺胺嘧啶机理.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中的锰氧化物可以有效促进其中残留抗生素类药物磺胺嘧啶的降解消除过程.  相似文献   
64.
识别黄河三角洲县域的经济韧性水平及其障碍性因素,有利于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三角洲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DPSIR模型与双向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经济韧性动态双向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障碍度模型探究2011—2020年黄河三角洲县域经济韧性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17年县域整体的经济韧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8—2020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各县域单元的经济韧性呈上升趋势,经济韧性差距逐渐扩大,韧性得分排名变化不明显;(3)经济韧性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差异,经济韧性从随机分布转向空间集聚,西北部韧性水平整体低于东南部韧性水平,各时点韧性均值主要处于中等韧性;(4)经济韧性基尼系数均在0.2以下,区域内经济状况高度平均;经济韧性差异的来源,首先是组间差异,其次是超变密度差异,最后是组内差异;(5)各组经济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相似,集中在资源水平、贫富差距、技术进步、消费潜力准则层。  相似文献   
65.
脉冲电晕放电脱硫产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拟烟气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化脱除SO2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60℃ ̄70℃,氨硫化学计量比为1:1条件下,(NH4)2SO4含量占脉冲放电脱硫产物含量的80%以上;50%左右的产物吸附于反应器内,其余部分随着尾气排出;提高电压有利于正盐的生成;尾气与反应器中(NH4)2SO4比值也随之增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NH4)2SO的化学平衡常数,得出在氨硫化学计量比1:1,温度60℃ ̄70℃的脉冲烟气  相似文献   
66.
PCDFs的Ah受体结合能力的定量结构效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单苯环氯取代方法取G1~G1010个分子结构描述符,通过正向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对于Ah受体结合能力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AR)模型.与有关文献相比,此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竞争结合Ah受体logEC50值,各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PCDFs分子Ah受体结合能力与其分子氯取代位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本文简述齐齐哈尔近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68.
砷是一种强致癌有毒类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环境之中。微生物还原As(Ⅴ)产生As(Ⅲ),可致使砷移动性增强,毒性升高,环境风险增加。前期有氧条件下的报道中,研究者更多关注微生物砷氧化,但对于溶氧浓度如何影响砷抗性微生物的砷还原缺乏定量研究。嗜水气单胞菌HS01(Aeromonas hydrophila HS01)为该文研究团队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系列环境功能的菌种,前期已证明其包含厌氧铁还原、硝酸盐还原、偶氮染料还原脱色、DDT生物转化等能力。选取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了该菌具有arsB砷载体蛋白基因和arsC胞内砷还原基因,明确了它的砷还原功能;通过构建砷还原微宇宙反应体系,解析了不同电子供体、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HS01的砷还原动力学,发现其砷还原能力受氧气调控显著。在该研究使用的多种电子供体条件下,嗜水气单胞菌HS01均不能在厌氧环境中还原产生As(Ⅲ)。而微氧(297μg·L-1)条件下,砷还原速率常数达到0.09/d,反应速率约25.3μmol·L-1·d-1;随溶氧浓度增加,砷还...  相似文献   
69.
专用肥料是根据不同的作物特性和土壤特点进行科学配方设计生产的肥料.它适宜于特定的作物,其肥效及其肥料利用率最高,是农业上科学施肥、配方施肥的新成果.多功能专用肥,是在专用肥的基础上,引人诸如防治病虫害、除草、保温保肥、一次施肥等理念配制成多功能性的专用肥料.  相似文献   
70.
硅藻砷甲基化和氧化过程在淡水生态系统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硅藻的重金属抗性与营养元素硅酸盐有效性紧密相关。然而,不同硅藻对无机砷的转化能力和砷抗性差异,硅酸盐对硅藻砷转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选取2种淡水硅藻,即针状菱形藻(Nitzschia acicularis)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砷甲基化和氧化作用,以及硅酸盐影响下砷转化和此过程中的相关基因转录活性。结果表明,硅藻暴露于As(Ⅲ)的10 d培养期内主要产生二甲基砷,针状菱形藻的二甲基砷转化率为5.54%,高于谷皮菱形藻的转化率(0.80%)。谷皮菱形藻的As(Ⅲ)氧化作用比针状菱形藻强,前者和后者的氧化率分别为90.1%和3.2%。2种硅藻砷甲基化和氧化能力的差异表明不同硅藻As(Ⅲ)胁迫下的主要砷抗性策略不同。针状菱形藻在As(Ⅲ)胁迫下显著上调砷甲基转移功能基因(arsM)表达,并显著下调硅酸盐转运基因(sit)表达。这表明硅藻驱动胞内砷甲基化反应和减少硅/砷转运活性,从而有助于胞内砷解毒和减少As(Ⅲ)吸收。硅酸盐添加对针状菱形藻的arsM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