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为了研究水分对煤中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对水分含量分别为3%,5%及7%的不同粒径的煤样进行了测定,绘制了不同粒径煤中瓦斯放散初速度随水分变化的曲线图,并从煤对瓦斯的吸附、解吸特性及渗透率等方面深入全面地分析了产生该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决目前常用预测模型对随机波动性较大数据预测精度偏低的问题,文章在灰色预测GM(1,1)的基础上引入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建立了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GMM),并将该法运用到煤矿顶板致死人数的预测中。经计算GMM模型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81%,最大相对误差3.426%,与GM(1,1)法相比,后者精度分别提高了21倍和13倍。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民用燃煤在不同燃烧阶段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散煤与正烧炉在旺火阶段排放颗粒物粒径主要集中在0.2μm以下(d50=0.15μm),加煤和封火阶段在0.2~0.5μm (d50=0.38mm),质量占比46.6%~68.97%.型煤与正烧炉在各阶段排放的颗粒物均以0.2μm以下颗粒物为主,质量占比44.64%~56.24%.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燃煤排放PM2.5为大量超细颗粒物聚集形成的簇团状结构.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到散煤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为4.72g/kg,分别是旺火和封火阶段的12和11倍.将散煤更换为型煤,能够使得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减少90.9%,从而显著降低PM2.5排放.  相似文献   
24.
张平  袁梅        王玉丽  许石青        李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12):98-103
为了对LNG接收站选址进行科学评价,综合考虑了环境、政策、交通及经济4方面因素,选取自然条件、安全性及城市发展规划等14个指标作为LNG接收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三角模糊熵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理想点法原理计算理想点贴近度,得到LNG接收站选址评价结果;构建了基于三角模糊熵-理想点法的评价模型,并进行评价模型实例应用。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LNG接收站选址论证单位的比选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为LNG接收站选址评价提供了1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根据流动电位与ζ电位的关系,设计研制了一台测定滤料表面流动电位的装置,并测定了石英砂、核桃壳、沸石滤料的流动电位.研究滤料流动电位的稳定时间及压差对稳定时间的影响,并讨论电解质溶液pH值对滤料流动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pH=7.0、压差为2 cm水柱时,石英砂、核桃壳和沸石流动电位的稳定时间分别为45 min、60 min和120 min;2)压差越大,各滤料流动电位的稳定时间越短,因此在保证水流流态为层流条件下,应尽量在大压差条件下测定流动电位;3)随着电解质溶液pH值的升高,各滤料流动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其中石英砂滤料的等电点约在pH=5.0,核桃壳和沸石滤料约在pH=3.0.可见,研究滤料表面的流动电位对提高过滤效率以及开发改性滤料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6.
以江苏省涉铅行业综合整治工作为例,建立第三方评估方法,构建由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指标类别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江苏省已经开展的涉铅行业综合整治措施开展试评估。结果表明,涉铅行业综合整治效果达到预期效果的80%,政策实施对污染防治产生一定效果。研究指出,从环境效益为出发点、兼顾考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的指标体系,可较为客观、公正、全面地对环境政策举措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真实反映生态环境政策举措对环境、经济、产业、社会造成的影响。提出,第三方评估法可用于指导、推动政策不断改进、修订和补充;生态环境政策在制定时应适当关注社会、经济等因素,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为推动江苏省生态环境政策举措第三方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基于遥感与Web GIS技术,构建了山火检测及火势蔓延监控平台,主要包括多模型联合的火点检测、基于Rothermel模型的地表火蔓延模拟和基于粒子模拟的三维可视化等功能。系统在多源遥感数据的基础上,联合多项火点检测模型,实现高温异常点的定位,并模拟不同下垫面及气象等因子影响下的火势蔓延过程,进而建立直观的可视化模拟。文章以大同市森林火灾为例,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检测火点并模拟预测火势蔓延情况,对于提高山区森林防灭火工作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