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311.
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态恢复环境效应评价即对受损生态系统恢复进行评价,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进行科学、客观和准确的评价,不仅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也为生态恢复进一步实施提供重要指导.文章在系统总结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生态恢复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1)将实地监测结果应用到区域恢复效应评价中;(2)提高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的普适性与实用性;(3)推进生态恢复效应评价指标贡献的量化研究;(4)加强生态恢复区域效应的研究;(5)重视外来种对生态恢复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2.
乌鲁木齐南部冬季空气中气相多环芳烃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择乌鲁木齐南部大气作为研究对象,利用TSP串PUF大流量采样器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采集气相多环芳烃,并对气相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气相多环芳烃中二环和三环的质量分别占总量的56%和43%;通过特征分子含量比值法对大气气相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部冬季大气气相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燃烧;毒性当量因子法分析表明,大气气相中90%样品的多环芳烃总毒性当量(Ba Peq)浓度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限值(1 ng/m3)。  相似文献   
313.
重金属污染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前城市土地安全开发需解决的迫切环境问题。以广州市某钢铁企业搬迁遗留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处置为例,系统研究污染重金属晶体结构化固定过程机制。对遗留场地土壤通过采样调查发现,在场地某些区域的土壤中,重金属Ni和Cd的浓度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二次开发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通过研发以氧化铝为基质的黏土固定剂,以一定比例与污染土壤混合后压实成型,在1100℃的温度下煅烧,通过X-射线衍射研究发现,烧结体中重金属以尖晶石晶体结构成分的形式固定。进一步采用TCLP毒性浸出程序研究烧结体中重金属的浸出风险,结果发现,烧结体中滤出液中重金属浓度均远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值,获得烧结体中重金属浸出风险低。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置,对于目前重金属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氮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宁  娄翼来  梁雷 《生态环境》2010,(1):223-226
以辽宁彰武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对比研究了传统犁耕和6年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氮储量,为广泛评价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碳、氮截获功能和合理选择农业耕作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犁耕相比,免耕覆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0-5cm和5~15cm土层的有机碳、氮储量,对15cm以下土层没有影响,从而增加了0~100em土体总的有机碳、氮储量,证明了免耕覆盖的土壤碳、氮截获功能,年均截获率分别为1.37Mg·hm-2和0.84Mg·hm-2有机碳、氮在犁耕土壤0~30cm剖面的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免耕覆盖后则发生明显的分层,产生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315.
企业是消防安全的主要责任承担者,然而,园区内各企业的消防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部分企业消防能力不足、救援力量薄弱的问题,本文从消防大队和企业联动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优势互补,构建一支“专业强、定位准、联动快”的消防联动队伍。  相似文献   
316.
沈抚灌渠污水构筑湿地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沈抚灌渠下游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响应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首先对现场场地条件进行调查.现场采样分析,并进行湿地构筑物模拟试验研究,考查了温地构形、基质与水力停留时间对COD,NH4+-N,TP去除效果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表面流和垂直流构筑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COD,NH4+-N,TP,采用构筑湿地作为核心技术修复沈抚灌渠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17.
乌鲁木齐市典型城区大气PAHs气-粒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中PAHs的气-粒分配是影响其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采集大气气相和颗粒相样品,对聚氨酯泡沫样品的气相和石英纤维膜的颗粒相(TSP)中的16种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颗粒相和气相中ρ(∑16PAHs)总和的年均值为(116.71±92.74) ng/m3,采暖期〔(173.16±84.26) ng/m3〕是非采暖期〔(39.46±16.19) ng/m3〕的4.4倍;采暖期颗粒相中ρ(∑16PAHs)平均值为(40.60±3.03) ng/m3,气相为(134.46±13.05) ng/m3,2~3环PAHs主要存在于在气相中,4~6环PAHs主要存在于颗粒相中.在非采暖期,颗粒相ρ(∑16PAHs)平均值为(25.37±3.21) ng/m3,气相为(14.95±1.06) ng/m3.采用吸附和吸收模型对PAHs的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PAHs的lg Kp(Kp为分配系数)与lg PL0(PL0为过冷蒸汽压)线性关系显著,在采暖期斜率绝对值为0.34,说明PAHs的气-粒分配以吸收为主;在非采暖期的斜率绝对值为0.78,表明PAHs的气-粒分配受吸收和吸附共同作用.PAHs的lg Kp与lg Koa(Koa为正辛醇-大气分配系数)线性关系显著,在采暖期斜率为0.38,表明PAHs气-粒分配并未达到平衡;在非采暖期,斜率为1.22,表明PAHs气-粒分配接近平衡.研究显示,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PAHs气-粒分配在采暖期及非采暖期特征不同,应区别制订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18.
为探索小流域w(SOM)(SOM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模拟的最佳方法,以我国东北黑土丘陵区海沟河小流域为例,借助地统计学和3S技术提取与w(SOM)显著相关的地形及环境因子,对海沟河小流域表层(0~20 cm)w(SOM)分别进行协同克里格插值、回归克里格插值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空间插值模拟,并进行精度验证. 结果表明:我国东北黑土丘陵区海沟河小流域表层w(SOM)平均值为12.96 g/kg,空间变异程度为中等. 海拔、距水系距离均与w(SOM)显著相关,能够用来辅助w(SOM)的空间分布插值;与协同克里格插值结果相比,回归克里格对w(SOM)的插值精度提高了56.09%;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插值精度提高了90.87%;对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插值所产生的残差进行二次统计分析及合理插值,能够进一步提高插值模拟精度;将人类干扰因素纳入插值模型,是未来提高w(SOM)空间分布模拟精度的关键. 研究显示,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插值有效提高了w(SOM)空间插值模拟的精度,并且存在改进和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19.
通过对耐盐微生物的驯化培养,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对一定矿化度条件下含油污水进行了处理。试验证明,在矿化度为2~5g/L时,利用耐盐驯化的微生物,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水,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该系统运行稳定,运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320.
高温堆肥过程对猪粪来源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研究大规模好氧高温堆肥过程对猪粪来源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4个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erythromycin resistance methylase,erm A、erm B、erm C和erm F)、3个β-内酰胺抗性基因(beta-lactamase,bla TEM、bla CTX和bla SHV)和2个喹诺酮类抗性基因(quinolone resistance,qnr A和qnr S)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堆肥初期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含量显著高于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性基因(P0.01),其中erm B基因丰度最高为9.88×10~8copies·g~(-1),其次是erm F为9.40×10~8copies·g~(-1).在高温堆肥结束时β-内酰胺抗性基因和喹诺酮类抗性基因丰度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在堆肥结束后仍然具有较高含量.其中,erm F基因与堆肥初期相比甚至出现了增加的情况,这表明高温堆肥过程不能有效去除所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对于某些抗生素抗性基因,堆肥可能还是良好的生物反应器而导致抗性基因的增殖,农田中堆肥产品的施用有可能会造成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