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探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的变化特征,对荒漠河岸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黑河下游垂直于河道的乌兰图格嘎渣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分析距河道4 500 m范围内荒漠河岸地带土壤水盐和养分在沿河梯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pH、土壤电导率、土壤总碳、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在沿河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随着沿河距离增加,土壤含水量大体表现为下降的变化趋势,在300 m和2 950 m处达到峰值,均值分别为26.57%和8.72%;而土壤容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4 500m处最高,均值为1.73g·cm~(-3)。土壤pH值随着沿河距离的增加呈凹型变化趋势,较大值出现在距河岸300-800 m和4 000-4 500 m处,均值分别为9.21-9.24和8.7-9.18,而土壤电导率则大体呈凸型变化趋势,较大值出现在距河岸2 200-3 200 m,均值为5.69~(-1)4.92 ms·cm~(-1),盐分表聚现象严重。随着沿河距离增加,土壤总碳、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都表现出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在4 000-4 500 m处值最小,均值分别为5.71、0.11、2.81和73.76mg·kg~(-1),土壤养分(0-10cm)波动最为明显,由表层向下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沿河梯度上,生态输水对近河岸地带土壤的演变机制和恢复趋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沿河距离增加影响力渐小。在荒漠河岸生态系统恢复中,可在垂直河岸梯度上延长生态输水距离,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属性。  相似文献   
92.
大庆油田水务公司西水源水厂以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采用臭氧/活性炭+超滤膜(UF)处理工艺;自2014年投产至2019年底已经运行5年,水厂出水浊度、有机物(CODMn)和菌落总数等水质指标均稳定达标,但超滤膜污染导致膜性能变化。为了探究5年运行过程中超滤膜处理性能演变情况,对膜出水水质、膜通量、跨膜压差和膜污染层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滤膜对浊度和微生物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对CODMn平均去除率维持在9%。运行5年过程中,超滤膜的比通量每年下降2.1%~4.6%,恢复性化学清洗(CIP)对超滤膜的通量与比通量恢复率分别维持在73%~91%和85%~92%。污染层分析结果表明,超滤膜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腐植酸和蛋白质等;无机污染物包括锰、铁、硅、钙和铝等。高价金属元素与有机物形成络合污染物,在污染层中起到支配作用;另外,钙和硅的无机盐垢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3.
运用大型试验管道对瓦斯爆炸传播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并对瓦斯爆炸压力峰值、火焰速度和呈现时间进行分析,得出:在不出现爆轰的前提下,爆源点附近的压力峰值是全管道的最大值;爆炸压力峰值在沿管道的传播过程中从爆源点附近是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逐渐增大且压力峰值最早呈现在出口附近;火焰传播速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且在爆炸初期增大速率更快;瓦斯浓度对爆炸压力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和呈现时间等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
生态稳定塘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态稳定塘系统在德州市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对工程设计参数及其设计特色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95.
基于Donnan分离原理,研究磷酸盐离子在无电压条件下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迁移过程以及膜内磷酸盐的分布。结果表明,阴离子交换膜采用NaCl溶液浸泡预处理后,促进磷酸盐离子的第1步迁移过程,磷酸盐离子的迁移去除效果提高5%。受体液NaCl浓度是阴离子交换膜内磷酸盐含量的控制因素,其浓度从0.001 mol/L增加至0.1 mol/L时,膜内磷酸盐含量由0.077 mg/cm2降至0.002 mg/cm2。受体液NaCl浓度较高时,有利于促进磷酸盐离子的第3步迁移过程,且2层膜内磷酸盐含量的分布由给体液至受体液呈递减趋势。温度升高,低浓度受体液条件下膜内磷酸盐的含量增加,对高浓度受体液条件下膜内磷酸盐的含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96.
生物法降解养殖场臭气中H2S的反应器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畜禽养殖场臭气成分复杂,完全去除较为困难。生物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脱臭方法,其中能否将生物膜附着在填料上是影响生物法去除恶臭气体效率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采用定时定量投加Na2S的方式驯化活性污泥,并选用MLSS浓度和SO42-浓度增量变化2个指标作为污泥驯化成熟的指标,比传统的以MLSS作为污泥驯化成熟的指标更准确。采用循环污泥的挂膜方式,运行2 d后,通入新鲜的空气和H2S气体,2周后反应器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97.
自1993年开始,中国连续18年成为FDI流人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在地区上呈现出“东多西少”的不平衡现象。自2004年以来,我国FDI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相关研究尚不多见。以我国西部地区吸引FDI的主要城市西安市、成都市和重庆市为研究对象,从引资规模、投资质量、产业分布、投资来源地和投资方式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SPSS软件比较了FDI对当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结论为:①重庆市引资规模最大,西安市利用FDI质量最高;西安市的FDI主要投资于第二产业,重庆市和成都市集中于第三产业;三大城市的投资来源地和方式基本相同。②西安市的FDI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地区资本形成的影响最大,但溢出效应最小,落后于成都市和重庆市。③FDI对西安市城市规模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对成都市的城市化水平提升最显著。  相似文献   
98.
首次研究凹凸棒土对饮用水中腐殖酸的低温吸附性能,考察5℃条件下,吸附时间与腐殖酸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pH对凹凸棒土吸附腐殖酸的影响,确定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等相关理论参数,研究凹凸棒土对腐殖酸的吸附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江苏盱眙凹凸棒土在温度5℃、pH=4、水中腐殖酸初始浓度为5 mg/L,投加量为15 g/L的条件下,吸附180 min后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达97.26%。凹凸棒土对腐殖酸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由孔隙内扩散过程控制,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包括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根据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拟合计算,5℃、pH=7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9 mg/g,说明凹凸棒土对于低温饮用水中腐殖酸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99.
中国二元经济中水资源流转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及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间的结构性短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之一。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工农业两部门的"双赢"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对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水资源流转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经济学阐述,进而得出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中的流转是从无限供给状态到体现稀缺性的过程。并结合1949-2009年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中国水资源在两部门经济中的流转进行了阶段识别和趋势研究,即"余水"流转、"低效水"流转和"竞争性用水"流转,从而为水资源流转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学理性解释,并据此提出通过建设引水工程基础设施、完善用水额度和税费标准法律规范,健全水资源流转的农业补偿机制和加强农业生产部门节水意识宣传,以完善我国水资源流转制度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微污染原水,同时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温度、水力负荷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等对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微污染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TP、TN、NH+4-N、NO-3-N和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55%、49.90%、51.74%、 47.36%、52.67%和63.23%。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经过湿地处理后,出水COD平均值达到Ⅰ类;出水TP平均值达到Ⅱ类;出水TN平均值基本接近Ⅳ类;出水NH+4-N平均值达到Ⅱ类。另外,研究表明, 本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水力负荷为0.2 m/d处理效果最好,温度的变化与污染物的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植物生长旺盛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