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转型,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也进入新的阶段,然而目前常规的清洁生产审核无法适应不同类型企业间实行差异化清洁生产考核的需要。重点阐述了简易清洁生产审核的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环境管理对策与建议,为提升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效果和加强环保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2.
碳纳米管导致小鼠肺部急性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检测未经处理的碳纳米管作为送药载体对肺组织是否会产生毒性作用,将3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7组,用腹腔注射进行一次性染尘,6组分别注入0.1、0.2、0.4mg·mL-1的多壁碳纳米管(粒径20 ̄40nm)或标准碳黑颗粒(粒径<5μm)颗粒悬液1mL,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染尘7天后对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进行测定,从而比较二者对肺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肺组织MDA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但所有标准碳黑组的升高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0.2、0.4mg·mL-1碳纳米管染尘组与同浓度的标准碳黑染尘组比较,肺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0.1mg·mL-1无显著变化.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肺部GSH含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0.1mg·mL-1组p<0.05,0.2mg·mL-1组p<0.01,0.4mg·mL-1组p<0.01).碳黑染尘组也有所降低,但仅0.2mg·mL-1和0.4mg·mL-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肺部GSH含量与同浓度的标准碳黑组比较,仅0.4mg·mL-1浓度组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未经处理的碳纳米管作为送药载体对肺将产生一定程度毒性作用,且毒性大于相同浓度的标准碳黑.  相似文献   
93.
含聚合物采出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回注是解决油田环保风险和生产压力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长庆油田陇东区域某试验站的采出水水质进行调研和评价,发现处理后的含聚采出水平均悬浮固体含量高达102.5mg/L,无法达到Q/SY CQ 08011—2019《陇东油田采出水处理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悬浮物≤50mg/L的回注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对悬浮物去除的影响,根据聚合物含量提出不同的采出水处理工艺: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高含聚合物废水的臭氧气浮处理技术,聚合物降解效率≥60%;针对聚合物浓度<50mg/L的,形成了微涡流絮凝固液分离技术;在最佳搅拌条件和加药量下,处理后聚合物浓度≤10mg/L,悬浮物含量≤25mg/L,可达到 Q/SY CQ 08011—2019的回注标准。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开展含聚采出水现场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
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尺度依赖性毒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二氧化锰颗粒物所致的尺度依赖性DNA损伤作用,将纳米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ano-MnO2)和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进行了对比研究.将Hela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100、200、400μg·mL-1)的Nano-MnO2和Nor-MnO2中,染毒24h,采用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DNA损伤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ano-MnO2和Nor-MnO2均可使彗尾DNA百分比(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显著增加(p<0.01);而在同一浓度水平上,Nano-MnO2所致的DNA损伤则比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更为严重(p<0.01).结果提示: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具有尺度依赖性毒作用,纳米尺度比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毒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95.
将电动力强化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微生物修复含油土壤,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找到合适作用条件,结合微生物处理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实现两者的耦合技术,以对油泥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电场对油泥中NO_3~-、SO_4~(2-)等带电离子以及石油烃在电场作用下的分布特征对微生物作用方式和除油效果的影响;研究了营养液传输损失的过程规律及优化与补给方案,把营养液一次性补给到修复系统中,节约人力;分析了微生物种群伴随迁移特征及原位活性损失的补给,论证了活性补给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作者在起重机的实际监督检验工作中发现.有很多生产企业的电动单梁起重机上仍在使用没有紧急断电开关的操纵盒,而且大多数存在问题的企业,对由此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因此,本文专门对电动单梁起重机.紧急断电开关的型式和检验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7.
安徽省森林生态承载力及其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72个区县为研究样本,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运用熵权法与专家法确定综合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森林生态承载力指数,并对2001~2016年安徽省森林生态承载力进行时空分析,同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安徽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重心轨迹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森林生态承载力状况整体上得到了很大改善,全省大部分区县处于可载等级;政府林业投资强度、天然林保护面积占比、退耕还林面积占比、林分结构等指标权重较大;省内森林生态承载力水平分布不均衡,超载地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地区,可载地区则大多分布在皖西南山区;森林生态承载力重心在2001~2006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2006~2009年从东南向东北方向迁移,2009~2016再次向东南方向迁移,且迁移的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98.
选择西南地区某军事训练场及军事油库区土壤,采用溶剂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质量比、来源和风险水平研究,并对军事场地、工业场地、污灌农田土壤多环芳烃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各种类型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多环芳烃质量比存在较明显差异,总质量比从小到大顺序为军事油库土壤、军事训练场土壤、污灌农田土壤、工业土壤.军事训练场、军事油库区土壤为油类、草木等燃烧与石油类的混合污染,污灌农田土壤为草木燃烧与石油类的混合污染,工业土壤为煤炭高温燃烧所致.苯并[a]芘等效质量比从小到大顺序为军事训练场土壤、军事油库区土壤、污灌农田土壤、工业土壤.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军事训练场土壤和军事油库土壤处于安全水平以内,工业土壤存在严重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9.
Pseudomonas putida MnB1是存在于淡水和土壤中的锰氧化细菌。本文在中性条件下对MnB1锰氧化特性及锰氧化产物进行了研究。XANES结果显示,MnB1可将溶液中Mn(Ⅱ)氧化并形成Mn(Ⅳ)的锰氧化物;XRD结果进一步证实锰氧化物为δ-MnO2。MnB1的锰氧化性能受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其中Cd2+影响最大、Cu2+影响最小。在4μM Cd2+、6μM Pb2+、200μM Cu2+和20μmol/L Ni 2+的体系中,锰氧化速率和氧化量均有所降低,锰氧化量由208.5μM分别降至20.3μM、192.5μM、129.5μM和52.7μM。  相似文献   
100.
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鹏康  杨珍瑞  李蓉  李岩  周立辉 《环境科学》2017,38(5):1982-1990
本实验通过建立一套两级串联UASB反应器研究油田集输系统及高含盐量废水中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工艺处理特性,并在工艺稳定运行后对形成的颗粒污泥性状及微生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Na NO2可促使反应体系中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DNB)数量由7.0×103CFU·(100 m L)~(-1)增加至7.3×105CFU·(100 m L)~(-1)并保持稳定,DNB对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的竞争抑制作用导致SRB数量由8.0×105CFU·(100 m L)~(-1)减少,稳定至7.6×104CFU·(100 m L)~(-1),同时,硫酸盐还原过程被抑制,硫离子的抑制率不断增加,最终稳定至82%.生物量与亚硝酸盐的质量比为1 200时,反应体系对S2-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2%,可实现较好的硫酸盐还原过程抑制效果;该工艺对其抑制率可保持在92%左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形成的反硝化颗粒污泥为棕褐色,基本为椭球形和球形,表面光滑且密实.反硝化抑制前,颗粒污泥的粒径多分布于1.0~1.4 mm,平均粒径为1.17 mm,经反硝化抑制后,粒径多分布在1.2~1.6 mm,平均粒径为1.21 mm,反硝化抑制过程促进污泥粒径的小幅增加;形成的反硝化颗粒污泥平均沉速为47.6 m·h~(-1),沉降性能较好.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反硝化抑制作用使微生物菌种由18种减少至14种,优势菌种由4种减至3种,多样性降低,反硝化抑制前后微生物种群相似性为62.6%,种群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优势菌群由SRB演变为DNB,SRB优势菌种由4种减至2种,同种菌的丰度明显降低;反硝化抑制过程的主要功能菌为Uncultured Sulfurimonas sp.,是一种自养型反硝化细菌,与SRB抢夺电子并占优势,抑制硫酸盐还原过程及SRB生长繁殖,从而抑制硫化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