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库的影响,对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为探明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板栗林对土壤氮磷钾库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浙江省临安市三口镇采集了相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板栗林(板栗林由天然常绿阔叶林改造而来)的表层(0~20 cm)与亚表层(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不同形态氮磷钾素和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H值、水溶性有机氮(WSON)和微生物量氮(MBN)均显著降低,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 < 0.05);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而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树脂提取态磷(Resin-Pi)、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3-Pi)、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盐酸提取态磷(HCl-Pi)和残余态磷(Residual-P)含量分别增加了61.4%、53.5%、19.2%、55.1%和25.3%,亚表层土壤Resin-Pi、NaHCO3-Pi、HCl-Pi和Residual-P含量分别增加了64.6%、61.2%、13.7%和17.3%;而表层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含量分别下降了24.8%和18.3%,亚表层土壤NaHCO3-Po和NaOH-Po含量分别下降了20.5%和7.7%;表层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矿物态钾和全钾含量均显著增加,亚表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而矿物态钾和全钾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亚表层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P < 0.05)。综上,上述林分转变对土壤无机氮磷钾库具有正面效应,而对土壤有机氮磷钾库与酶活性具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2.
水电站工程开发建设充分利用了流域水资源,改善地区环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应做好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确保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本文以九寨水电站为例,通过计算分析确定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并对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
对应分析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定性研究龙岩市大气颗粒物来源问题。结果表明:龙岩市4个监测点位中龙岩市环境监测站的主要污染源为高岭土矿和土壤风沙尘;龙岩学院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和土壤风沙尘;龙岩师专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尘、小煤炉尘、水泥成品、水泥厂除尘器集尘和钢铁厂除尘器集尘。该方法能将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综合体现样品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原油及油制品中多环芳烃化学指纹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油及油制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化学指纹特征进行溢油鉴别是确定海上溢油事故污染源的重要技术.使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测定了汽油E90#、汽油E93#、润滑油150SN、轻柴油-10#、柴油5#、重柴油180#、重柴油380#、俄罗斯原油及大庆原油的PAHs化学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各种PAHs中,萘(Nap)、2-甲基萘(2-MN)和1-甲基萘(1-MN)的含量最高,三者总和占52%~86%(质量分数,下同).轻质油(汽油、轻柴油、柴油和润滑油)和重质油(原油和重柴油)的化学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重质油中2-MN平均为28%,轻质油中Nap平均为42%.Nap/2-MN(Nap与2-MN质量比,以下各物质表述意义同)和Nap/1-MN的比值关系区分的趋势类似,并且存在典型的线性相关性(R=0.92,p<0.01).表明原油及油制品中的Nap、1-MN和2=MN的含量相对固定,使用Nap/2-MN和Nap/1-MN比值方法鉴别油类品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9种油样的PAHs化学指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和有潜力的溢油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5.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广泛,人口与原居住地、人口与户籍长期分离,已经成为普遍现实,这种现象在促进经济搞活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综合治安管理、抑制各类违法犯罪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目前我们所延用的户籍管理制度及现行的居民身份证制度已趋于名存实虚,已跟不上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时代的进步,意识和观念的转变,已向这两种管理制度提出了改进的要求,那种相对静态以不变应万变的身份证识别功能已经落后,花样繁多的各类做假,已成为妇孺皆知的事实。当前我们急需推出一种新的户籍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6.
<正>自然亲水教育项目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水环境教育的授课能力,鼓励教师结合课堂所学,立足本地,向当地学生开展水环境教育,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水环境的知识和能力。5月21日至24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环境教育》杂志社承办、东陶(中国)有限公司支持的自然教育培训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举行。来自安徽、福建、天津等17个省(区、市)的中小学校校长、环境教育骨干教师、生态环境部门  相似文献   
27.
正如果说大都会是超人的主战场,高谭市是蝙蝠侠的主战场,那么普陀区的中小学校则是戴剑的主战场。从踏入教坛算起,"70后"的戴老师已在教师岗位上"奋战"了23年。换过岗位,转过学校,未变的是对教师岗位的热爱,对生态环境教育的情意。戴剑爱笑,有两个梨涡,散发着天然的亲和力。父母给他取了一个英气十足的名字,可他却选了从文从教。其父其弟均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会员,可他却走出了自己的路。"种好一亩三分田"是他的微信名,熟识他  相似文献   
28.
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亟待需求从群落及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毒理学复合危害效应的研究。本文采用以美人蕉(Canna indica)种植根区水培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方式,观察菲胁迫下其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美人蕉种植根区水对斜生栅藻生长具有化感效应,且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而在菲胁迫下,种植根区水比例为15%和30%时随着菲浓度的增加,生长促进作用增强,且在菲浓度为1 mg·L-1出现最高值;在100%种植根区水时随着菲浓度的增加生长抑制作用增强。说明,菲胁迫使美人蕉种植根区水对藻类的化感效应增强。进行逻辑斯谛生长拟合发现,30%、1 mg·L-1处理组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斜生栅藻种群出现暴发增长的生态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29.
于2021年4月对鸭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体中14种目标有机磷酸酯(OPEs)的浓度水平及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中∑OPEs的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质量浓度为11.6~557.0 ng/L,平均质量浓度为202.5 ng/L,处于世界偏低,全国中下水平。鸭绿江水体中ρ(氯代OPEs)>ρ(烷基代OPEs)>ρ(芳基代OPEs)。14种OPEs中,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平均占比分别为31.8%和20.9%。鸭绿江上游水体中OPEs的质量浓度为11.6~135.5 ng/L,平均值为52.8 ng/L,质量浓度最高的是烷基代OPEs;下游水体中OPEs的质量浓度为179.1~557.0 ng/L,平均值为382.3 ng/L,质量浓度最高的是氯代OPEs。上游水体中OPEs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径流携带等环境迁移,下游水体则主要受到丹东市区生活污水和沿江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的影响。研究可为今后科学评估此类物质的环境风险并采取精准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辽东湾海水中PAHs(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状况,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对辽东湾及其海上石油开发活动密集区表层海水样品中16种PAHs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风险商值法对辽东湾海水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及其海上石油开发活动密集区海水中ρ(∑PAHs)平均值5月和6月明显高于8月,其中ρ(Nap)(Nap为萘)最高,为20.6~288.5 ng/L;其次为ρ(Phe)(Phe为菲),为19.2~59.5 ng/L.表层海水中PAHs均属于轻度-中度污染,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西南部海域、辽河口和大辽河口附近海域以及金州湾和普兰店湾附近海域,海水中低分子量芳烃占主导优势;异构体比值分析表明,辽东湾海水中PAHs存在石油来源;BbF(苯并[b]荧蒽)为高风险PAHs单体,高分子量芳烃对生态风险贡献最大,贡献百分比为50%~82%.研究显示,辽东湾海域及其海上石油开发活动密集区均属于中等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