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1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安全科学   330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202篇
综合类   1185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194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表面分析技术在环境颗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忻  杨孙楷 《环境化学》1989,8(1):81-88
本文就近期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二次离子质谱、激光微探针质谱、电子探针X射线分析等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在环境颗粒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比较。具体阐述了这些技术在大气颗粒物、煤飞灰、汽车废气颗粒、水中悬浮粒及生物样品中颗粒物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实例,并论述了对环境颗粒物进行表面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2.
以联苯和萘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了厌氧污泥对这两种有机物单独及混合存在条件下的吸附试验,并考察了双模式模型(分配作用加表面吸附)对厌氧污泥吸附有机物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联苯或萘单独存在时,厌氧污泥对其吸附的实验结果与双模式模型基本吻合;当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实验结果表明在竞争溶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较低浓度联苯和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此外,还考察了高含盐量对厌氧污泥吸附萘及联苯性能的影响,发现含盐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双模式模型在高含盐量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243.
为精确判定地下隐蔽高温火区的位置和范围,针对现有隐蔽火源探测常用的技术手段(热红外探测法、电阻率法、气体探测法、测氡法及数理解算法等)的原理及应用概况,分析煤矿井下隐蔽火源探测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对比各类探测技术手段优缺点。结果表明:现有的常规探测技术可一定程度上实现煤矿井下采空区隐蔽火源位置探测及圈定,但受实际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实现位置和煤自燃程度的精准判定。声学法测温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有效的温度检测技术,已在大气、海洋、高炉测温等领域广泛应用。在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的推动下,结合煤矿采空区隐蔽火源探测需求,探索基于声学法的煤体温度场重构方法,将为采空区隐蔽火源的精准探测技术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244.
为更科学地开展尾矿库风险评价,提升库区下游防减灾能力,首先引入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使用无人机(UAV)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研究尾矿库溃坝外泄泥流在下游精细地形上的运移规律;然后以华东某尾矿库为研究案例,分析泥流流动状态及关键指标。结果表明:案例中,溃坝发生 15 s 内,泥流覆盖坝脚处,以超12 m/s流速向沟谷内流动,受沟谷地形影响,流速峰值升至15 m/s以上;该尾矿库溃坝模拟结果受地形因素主导,大量高速流动泥流迅速聚集在沟谷,且影响扩散范围较广;流速、冲击力及淹没深度指标分析显示,下游苗圃、厂房面临较高风险。通过UAV遥感技术可获取库区及周边精细地形图片,具备分辨率高、时效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考虑精细地形的SPH溃坝模拟方法具备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45.
为研究燃料氢气泄漏、爆炸的特性和规律,预防高压储氢系统中氢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以加氢站为背景,数值仿真45 MPa高压储罐氢气泄漏并引发爆炸事故,分析泄漏爆炸动力学性质以及爆炸波在非均匀氢气浓度中的传播机制。同时,基于泄漏爆炸事故演化的力学机理,开展氢气泄漏爆炸动态风险分析,针对氢气不同泄漏量,建立泄漏扩散形成的气云体积、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与空间x,z方向上危害距离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氢气泄漏过程中,气云氢气浓度变化与流场雷诺数具有较好一致性;氢气扩散受到高压储氢罐周围装置影响,流场中氢气浓度分布不均匀;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时,冲击波参数和湍动能变化梯度大;得到复杂布局区域冲击波超压峰值与比例距离之间关系式,其相比于理论方法更精细、计算结果更准确。研究结果可为降低高压储氢系统泄漏爆炸事故后果、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46.
<正>2019年7月,欧洲环境信息和观测网络(Eionet)发布《2018年法国资源效率和循环经济政策、方法和目标概述报告》。本文旨在详细梳理法国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并就中国未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47.
基于国家气象局气象预报数据,建立了基于AERMOD的钢铁企业污染预报模型,模拟了新冠疫情管控期(2020年2~3月)及解封后期(2020年4~10月)河北省某钢铁企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并结合空气质量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显示,不利风向条件下,该钢铁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当地3个国控站点SO2、NOx和PM10的平均浓...  相似文献   
248.
为有效的控制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事故,须分析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从各种不安全行为中提取13个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和调研获得直接影响矩阵,借助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DEMATEL)计算出每个因子的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由此分析出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安全认知和安全培训在影响因素体系中最为重要,领导的重视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很大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因素是影响工人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通过影响个人因素影响工人的安全行为。最后,针对个人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开展安全培训、加强现场行为管理、加强安全心理干预、完善用工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49.
本文研究了我国铜产业采选、冶炼、加工和再生等环节的演化趋势,构建了铜产业直接碳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相结合的多层级碳排放核算模型,分析了我国铜产业各环节碳排放演变规律及碳中和实现机制。结果表明:①1980-2020年我国铜精矿、精炼铜、铜加工材、再生铜产品分别增长了6.6倍、 25.1倍、 88.5倍、 37.1倍,受碳中和目标实现对电力需求量增加的影响,预计2060年铜资源消费总量将较2020年提升62.3%,铜资源社会存量将达到3.9亿t,再生铜将于2030年超过原生铜成为主导资源类型。②2020年铜产业的碳排放总量达到2968.2万tCO2e,其中,采选环节的吨铜碳排放量最高,达到了3.4tCO2e,是第二位冶炼的2.3倍;冶炼环节的碳排放总量最大,达到铜产业的39.3%;再生环节的降碳效果突出,相较原生采选冶炼环节减少1251.2万tCO2e;进出口贸易则进一步降低了该产业43.7%的碳排放总量。③预计2060年铜产业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499.8万tCO2e,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等举措,可大幅降低产业的碳排放总量,其中国际贸易及循环经济情景的碳减排效果在2030年前均较显著、随后逐渐下降,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是该产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根本,在2060年的减排潜力分别达到535.9万t及607.9万t。为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双碳”目标实现,建议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合理调控铜产业结构,秉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构建铜产业绿色供应链,紧随碳中和发展趋势促进资源循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250.
针对含油污泥危害性大、难处理的环保难题,以实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开展了含油污泥热解实验研究,优化了热解工艺,并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在催化剂加量1.2%、热解温度为420℃、停留时间3.0 h、加热速率12℃/min、N2流速为90 mL/min条件下对含油污泥进行热解,结果表明:热解油回收率 可达72.35%;热解回收油品质有较大的改善,产生的不凝气体组分可用于燃烧供热,热解残渣热值较高,可制成燃料重复利用,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