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329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659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1.
912.
<正>目前,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并明确了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教育模块中加入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对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任务的积极践行,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育现代化改革目标的具体落实。客观而言,当下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地时间仍然较短,其在教育理念、机制、主体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结合由胡欢编写,  相似文献   
913.
以贯穿福州市城区和郊区的道路为实验靶区,采集路侧慢行道PM2.5、PM10和黑碳(Black Carbon, BC)的高分辨率浓度样本,统计解析不同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利用暴露剂量模型精细测算并分析慢行者污染暴露差异.结果表明:(1)尽管城区较郊区的慢行道有更高的颗粒物平均浓度,但城区和郊区慢行道的颗粒物热点大都分布在交通量大且拥堵、路侧高楼密集或绿化覆盖率低的位置上.(2)慢行道颗粒物浓度的强弱变化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大气压强、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是能够较大程度解释各类型路段的颗粒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它们的影响权重会因污染源、污染背景、地理区位、路段交通、微气象及设施建筑的不同而变化.(3)MPPD模型能更精细地估算不同时间及不同出行方式下出行者的颗粒物暴露水平,其估算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交通流量、道路拥堵状况、植被覆盖率、路侧环境通透性等均是影响个人暴露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最大化减少慢行道污染和降低慢行者暴露风险,需要综合考虑路段的差异化特征来优化交通及改善路边设施,同时,慢行者应选择交通量少、人车冲突少、绿化密度大等道路环境出行.  相似文献   
914.
林金钩 《环境工程》2022,40(8):178-184
研发除草剂降解菌剂是绿色低碳处理除草剂残留的有效途径。采用椰糠载体(玉米粉、椰糠、高岭土、白糖)和海藻酸钠凝珠载体(海藻酸钠、高岭土、甘油)制备草酸青霉菌菌剂载体。结果表明:椰糠制备的载体为粉末状,细碎柔软,呈褐色或白褐色;海藻酸钠凝珠载体为圆形颗粒状,质硬,呈白色或偏黄色。2种菌剂储藏1个月后,菌剂中有效活菌数最低为2.7×1010,1.7×1010个/g,但均高于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标准;海藻酸钠凝珠载体中霉菌数、总杂菌数低于椰糠制备的载体,杂菌率为14.3%~17.3%。椰糠载体含水量普遍较低,为2.88%~5.27%,海藻酸钠凝珠载体含水量为11.53%~13.96%,均低于GB 20287—2006中的35.0%(粉剂)和20.0%(颗粒)。2个载体中的细度质量分数均超过90%,高于GB 20287—2006中的最低限值80.0%。结合GB 20287—2006要求载体pH值为5.5~8.5,确定椰糠载体最佳组分为:玉米粉、椰糠、高岭土、白糖比例为10∶8∶6∶3(质量比,g/g);而海藻酸钠凝珠载体最佳组分为:海藻酸钠2%(质量浓度,g/mL)、高岭土1%(质量浓度,g/mL)、甘油60%(质量比,g/g)。两者相比较,椰糠载体的有效活菌数、杂菌数等占优势,是除草剂降解菌剂较可行的载体。研究结果可为除草剂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15.
对隔声材料的隔声功能进行了分析,根据两种以上不同质的复合材料可避开各自的阻隔波谷,能更有效地提高阻隔宽频噪声的总体性能的声学原理,提出了安装有阻尼层的隔声板,可有效提高隔声板的隔声量。  相似文献   
916.
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动态转换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入经济新常态,农业现代化发展仍然是"新四化"中的薄弱环节与战略焦点。新时期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诸多争议,现有政策架构设计和任务聚焦虽然将农业现代化提到新的高度,但过多强调物质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在"四化"同步新时期以及"谁来种粮"困境倒逼下政策效果并不显著,而且随着"四化"同步深化,这种不兼容性可能还会凸显。现实困境与制度背离催促政策调整和路径创新。为此,本研究从人力资本视角探求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动态转换性,旨在对这种困境成因给予解答。基于相关量化数据,本文建立普通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样本跨期内,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且相比其他变量其边际影响系数最大;人力资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不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不同工业化阶段存在显著的动态转换特征:具体来说,随着人力资本积累深化或者说当人力资本跨越相应"门槛值"后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强度亦会发生变化,但总体来说呈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从工业化阶段层面来看,随着工业化阶段转变,人力资本作用与地位会愈发凸显,尤其是其跨越第三个门槛值后迈入第四阶段后,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将达到最大。研究不但揭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力资本之谜",也为"四化"同步新时期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政策调整指引了方向。此外,从控制变量层面来,农业分工、农业结构对农业现代化影响显著为负,农业研发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影响显著为正。最后,文章基于实证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17.
时元智  崔远来  才硕  洪大林  程婕 《环境科学》2023,44(3):1572-1582
稻田是一个既排放CH4又吸收CO2的复杂生态系统,在全球水碳循环和碳收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涡度相关法得到2020年鄱阳湖平原双季直播稻田的CH4和CO2通量,定量揭示了稻田碳通量变化特征、累积量和2种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双季直播稻田为CH4排放源,全生育期排放量为52.6 g·m-2,日均排放0.208 g·(m2·d)-1. CH4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强排放期(排放峰)集中在早稻生长中期和晚稻生长前期,早稻85.5%和晚稻92.1%的CH4在强排放期被释放,日尺度峰值分别为0.638 g·(m2·d)-1和1.282 g·(m2·d)-1.CH4通量日变化呈显著单峰型、不显著单峰型和无规律型,强排放期主要为单峰型,该型式下早稻季峰值0...  相似文献   
918.
马小宾  侯国林  李莉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694-2709
共享住宿的兴起是城市旅游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科学认识其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对城市旅游发展意义重大。通过Airbnb网站获取我国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共享住宿房源信息,运用标准差椭圆,DBSCAN聚类算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房源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房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空间格局变化较快,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2017—2019年,空间格局趋于稳定,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期;(2)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发展具有时空依赖性,聚类中心随时间均不断增加,多数城市的共享住宿逐步向城市四周扩展,东中西三个区域之间聚类中心的时空差异明显;(3)从发展方向和高级别聚类中心数量来看,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发展方向存在四周型和“单—多”方向主导型以及“0-1”“X-1”“1-X”三种演变模式;(4)商业、交通、人口等指标因素对国家中心城市共享住宿的空间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各区域之间及各城市之间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显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住宅小区等成为驱动共享住宿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19.
珠江口海域是典型的二类水体,光谱特性复杂,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基于2014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珠江口海域四个航次实测的表观光谱资料,探讨了珠江口海域遥感反射率的类型及时空分布特性。结果发现珠江口海域四季水体遥感反射率呈5大类型,每一类光谱都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其谱峰在450~575 nm范围内随季节变化而移动,A类型常年分布在珠江口内,B类型冬春季节分布在珠江口外混合过渡类水体中,C类型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口门外水深较深的离岸海域,D类型春夏季在万山群岛附近海域出现,E类型与大洋水体的光谱特征类似。分析表明5种光谱类型的谱型变化趋势由不同的水质因子主导。该研究对深入探讨珠江口等我国近海二类复杂水体的光谱特性及其水色要素的遥感反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0.
利用网状玻碳电极(RVC)作为阴极,构建了一种基于穿透电极的electro-peroxone (E-peroxone)反应器,并系统研究了其对布洛芬的降解性能,考察了电流、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能耗计算.结果表明,E-peroxone可以在30min内完全去除初始浓度为2.5mg/L的布洛芬,而电化学氧化和臭氧氧化去除率分别为59%和64%.曝入气体流速为250mL/min,气相臭氧浓度为8mg/L的条件下,电流为100mA,反应溶液流速为300mL/min时,E-peroxone技术去除布洛芬的效率最高,且能耗(EEO)仅为传统臭氧氧化技术的1/7(0.76kWh/m3-log vs.5.30kWh/m3-log).提高流速可以强化穿透电极E-peroxone体系中的传质,从而强化布洛芬的去除,并降低EE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