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13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41.
为研究不同植物及组合(美人蕉+黄菖蒲、花叶芦竹、黄菖蒲、旱伞草)与不同填料(陶粒、沸石、改性沸石、改性钢渣)对系统处理分散性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建立了8种不同配置的潜流式人工湿地中试系统。结果表明,各湿地对COD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大于70%)。旱伞草、黄菖蒲+美人蕉、黄菖蒲和花叶芦竹四植物系统对TN的去除率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最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7.8%、51.1%、50.4%和45.5%。改性沸石、沸石、陶粒和改性钢渣填料系统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83.7%、34.6%和26.6%。各植物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其中旱伞草系统TP平均去除负荷最大(0.63 g/(d·m2))。各填料对TP的去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改性钢渣、改性沸石、陶粒、沸石,改性钢渣和改性沸石对TP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陶粒和沸石,平均去除率达86.3%和78.8%。研究表明,分别采用旱伞草和改性沸石为湿地植物和填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根据覆岩的实际受力情况,对开采引起的覆岩冒落和地表沉陷机理进行了研究。即首先是岩层离层与弯曲,接着岩体移动,从而导至上覆岩层冒落,出现地表沉陷,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3.
为研究空心楼盖板柱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板柱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对节点的承载能力、开裂模式、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平行布管方式下空心板柱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均优于正交布管方式布管下的板柱节点;配置型钢剪力架能显著提高空心楼盖板柱节点承载力与抗震性能,配置弯起钢筋对节点抗震性能提高的作用不明显。建议工程应用时综合考虑空心楼盖板柱节点的抗冲切与抗震需求来选择增强元件,同时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抗侧力结构布置等情况,合理选择空心芯管的布置方向,以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为采用空心管(或柱状芯材)的空心楼盖板柱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纳污湿地上覆水中重金属的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采集上覆水水样,采用ICP-AES法测定湿地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参照有关标准用水质标准级别法对水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武河湿地中重金属Hg污染十分严重,各采样点均有分布且水质属劣Ⅴ类。重金属元素Cd污染并不严重,总体水质较好。重金属元素As、Cr、Cu、Pb在武河湿地中污染较轻近乎无污染,水质为Ⅰ类。由于重金属Hg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研究区内综合质量等级在4以上,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45.
接种内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严格控制堆肥条件的堆肥反应器中,以鸡粪为堆肥基础原料,内源微生物M37和外源微生物VT为接种剂,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C/N、水溶性碳(WSC)、发芽指数(GI)以及蛋白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M37后,堆肥升温速度加快,且升温期氧气浓度下降速度最快.接种VT后能够增加堆肥高温期的温度,且高温期氧气浓度最低.接种内外源微生物菌剂,C/N下降速度快,WSC浓度相对高.堆肥结束时,GI值显著高于CK,有利于加快堆肥腐熟进程.M37有利于堆肥升温期的蛋白酶和脱氢酶的积累,在高温期,VT处理的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最强,促进堆肥的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46.
滤池被广泛运用于饮用水厂中,前期研究发现某水厂生物滤池处理含砷地下水时,一方面三价砷可被生物氧化锰氧化为五价砷,另一方面滤池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砷还原酶可促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而滤池表面存在的这种微生物竞争关系会影响滤池的稳定性及处理效率.为探讨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选取1株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sp.QJX-1)和1株砷还原模式菌(Brevibacterium sp.LSJ-9),考察在Mn2+、As(As3+、As5+)共存时,两菌株对空间、营养物质以及对砷氧化/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反应时间,Mn、As质量浓度/价态不同,三价及五价砷体系中,Pseudomonas sp.QJX-1生成的锰氧化物在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占主导地位,即能迅速氧化本身存在的As3+(三价砷体系)和砷还原菌产生的As3+(五价砷体系),最终两体系中砷都主要以As5+的形式存在.PCR及RT-PCR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锰氧化菌功能基因(cum A)抑制了砷还原酶(ars C)的表达,锰氧化菌16S rRNA表达量始终比砷还原菌高两个数量级,即锰氧化菌在生长竞争过程中占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是决定出水中砷价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7.
北方庭院生态系统能量分析及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基于食用菌生产的北方庭院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沈阳南郊一典型农户庭院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与养分平衡研究表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产品总输出能为4187214MJ/a,其中平菇产品的生物能占654%;输入输出系统的N、P2O5及K2O基本上保持着养分平衡;该庭院生态系统是一个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可观的系统,对指导该地区农村庭院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8.
施用磷石膏对碱化土壤氟含量及其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就施用磷石膏对土壤氟含量和土壤对氟吸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连续4年施用磷石膏改良土壤后,0—20cm土层全氟积累现象明显.但是,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却随磷石膏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土壤对氟的吸附数据均能与Langmuir,Freundilich和Temkin方程很好地拟合,施用磷石膏处理土壤对氟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没有施用磷石膏处理的.影响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和吸附特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土壤钙含量的增加和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9.
施用缓/控释氮肥对玉米苗期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并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了施用不同种类缓/控释氮肥对玉米苗期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及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脲酶活性分别为49.25和48.13μg.g-1.d-1(以NH3-N计);施用不同种类缓/控释氮肥时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普遍增强,其活性在0.76~1.03μg.g-1.d-1(以N计)之间,但相互间无显著差异,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作用;施用不同种类缓/控释氮肥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施用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时微生物量最多,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为248.19和56.53 mg.kg-1,施用丙烯酸树脂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时微生物量最少,微生物碳、氮含量分别为104.80和23.94 mg.kg-1。施用不同种类缓/控释氮肥时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变化特点表明,丙烯酸树脂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0.
内蒙古草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夏季,利用静态箱方法,对我国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进行了首次测量,同时观测了太阳辐射、温湿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异戊二烯是草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中的主要成分.异戊二烯的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因子分析表明,可见光辐射、温度、水汽含量是影响异戊二烯排放的主要因子,而且可见光辐射是控制其排放过程的最主要因子.根据相关分析,在考虑影响异戊二烯的排放因子时,不仅要考虑通常的影响因子--可见光辐射、温度,还要考虑水汽的作用.箱方法的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箱内外太阳辐射、温湿度等的差别,因此,必须考虑修正采样箱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通量带来的影响.2002年夏季,异戊二烯排放通量(C)的最大值为1649.3μg/(m2·h).6、8、9月采样期间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日平均值分别为886.6、707.0、427.2μg/(m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