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9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49篇 |
综合类 | 416篇 |
基础理论 | 83篇 |
污染及防治 | 84篇 |
评价与监测 | 32篇 |
社会与环境 | 18篇 |
灾害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2015年1月8日夜间~10日,云南出现暴雨和暴雪并存天气,是1961年以来1月最极端的一次降水过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不同相态降水过程中锋生作用及其伴随的次级环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强雨雪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孟加拉湾至滇南的水汽输送偏离气候平均度达3σ,滇南锋区中心强度为-5×10-5K·m-1,异常冷暖气流在云南交汇造成此次强雨雪天气。进一步地锋生函数分析表明,2015年初强雨雪中,暴雨前期低层水平辐合及上升运动加剧,使降水出现峰值,此后水平变形场(主要是切变变形)的增长,使锋生作用维持,但强度明显减弱;对于暴雪而言,第一次降雪峰值的形成主要是倾斜项作用;第二次降雪峰值的形成则主要是水平变形项中的伸长变形增长和倾斜项作用。次级环流上升支处的强上升运动为强雨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52.
653.
沧州地区多年来大量开采深浅层地下水,破坏了咸淡水层的界面,并导致咸水面下移,对下部含水层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沧州地区地下水中的盐分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资料收集分析、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和现阶段地下水TDS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沧州深层和浅层地下水中TDS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现在30余年,沧州地区深、浅层地下水的TDS均呈升高趋势,浅层水TDS高的区域从滨海向区域中部延伸,深层水TDS仍为滨海中部西部;补给量减少是浅层地下水TDS增大的主要原因,深层地下水开采是深层地下水TDS增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有效解决深层地下水超采问题,同时,对TDS高的微咸水和咸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等措施来改变沧州区域地下水TDS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54.
江苏省不同营养状况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研究其对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响应,于2012年春秋两季对江苏省16个湖泊51个采样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调查,分析水质指标与底栖动物指数间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16个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5.5~66.4,其中约81.2%的湖泊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水质从好到中度污染;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优势度为13.0%;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范围为0.00~2.20,级别范围由极贫乏到较丰富状态,表明水质污染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污染。从全省尺度看,水质评价结果与生物学(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otic Index(BI)指数)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历史数据相比,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清洁敏感物种减少甚至消失,总体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16个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底栖动物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指数)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综合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生境状况等因素发展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55.
nZVI对亚硝化颗粒污泥性能的冲击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批次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纳米零价铁(n ZVI)对亚硝化颗粒污泥(NGS)性能的冲击性影响,并对氮形态转化规律、氨氧化菌比耗氧速率(SOUR-A)、胞外聚合物(EPS)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组成、铁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n ZVI投加量从0mg·L~(-1)提高至10 mg·L~(-1)时,SOUR-A值显著提高,NGS对氨氮的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亚硝态氮比累积速率(μ(NO-2-N))由27.3mg·g~(-1)·h-1提高至30.7 mg·g~(-1)·h-1,EPS中多糖与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上升.然而,当原水中n ZVI浓度高于25 mg·L~(-1)时,SOUR-A值大幅降低,EPS与SMP中的多糖组分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当n ZVI投加量达到700 mg·L~(-1)时,NGS对氨氮的去除率降至58.9%,μ(NO-2-N)值为17.5 mg·g~(-1)·h-1,仅相当于对照组的64.1%.此外,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n ZVI在NGS表面的大量吸附不仅严重抑制了功能微生物的活性,也会显著改变污泥表面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57.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周期和稳定性已成为工程化应用的制约因素,铁元素可促进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BC-nZVI诱导下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与长期稳定运行特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BC-nZVI复合材料,成功将粒径100~500 nm的nZVI负载于生物炭表面。在膨胀颗粒污泥床(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EGSB)中,BC-nZVI的投加大幅缩短了Anammox工艺的启动时间,提高了氮负荷冲击性能以及在弱酸性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通过投加30 mg·L−1 BC-nZVI,仅需43 d即可快速启动Anammox工艺,总氮去除负荷和去除率稳定在0.22 kg·d−1和80%以上。在BC-nZVI强化成熟的污泥体系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xteria)占主导,其中 unclassified-Brocadiaceae作为AnAOB优势菌属相对丰度达22.3%,成为绝对的优势功能菌。 相似文献
658.
采用自制的2-乙基蒽醌修饰石墨毡阴极,通过SEM、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扫描曲线(CV)等方法对其微观形态和催化活性进行表征,并进行电化学降解土霉素废水二级出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乙基蒽醌修饰石墨毡阴极是良好的空气扩散电极,2-乙基蒽醌晶体的存在使石墨毡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当以钛涂钌铱DSA电极为阳极、2-乙基蒽醌修饰石墨毡为阴极,在电流密度0.06 A/cm2、极板间距4 cm、电解质浓度0.2 mol/L和不调节废水初始pH的条件下,电解60 min,土霉素废水二级出水COD可由258.7~269.2 mg/L降低至105.0~118.6 mg/L,出水水质满足《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要求,COD降解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59.
ZnO光催化降解苯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ZnO作为光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光催化降解苯的实验结果表明,ZnO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400ml5mg/L的苯酚水溶液光催化15分钟,去除率即可达到100%。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初始浓度对表现一级速率常数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60.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价格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6年长江经济带129个城市的土地出让平均单价为基本数据,采用趋势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和关联特征,并运用在分析共线性因素方面具有优势的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测算长江经济带及其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子市场中各地价影响因素的强弱差异,进一步探讨区域内城市地价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地价分级为统计依据,城市数量与城镇人口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等级分布;(2)长江经济带城市地价的行政等级差异明显,地价水平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非副省级省会城市—地级市—地级州"逐级递减;(3)从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地价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低的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呈现近江区域高、远江区域低的"倒U型"结构。从局部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高值聚集、武汉城市圈高低异质等空间聚集和异质的特征丰富;(4)影响东、中、西部城市地价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房地产开发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城镇常住人口对东部地区地价的影响较大;第三产业增加值是中部地区地价分异的核心因素,城市等级的作用也在中部凸显;西部地区地价主要受到城市等级、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城镇常住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