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污灌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取自鞍山的6种不同类型农田(弃耕地、旱田、菜田、大棚、污灌稻田和清灌稻田)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田种植和灌溉方式的不同会在区域农田土壤污染物含量和土壤环境质量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性.6种类型农田中,弃耕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最好,以下依次是菜田、旱田、清灌稻田和大棚,污灌稻田的土壤环境质量最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6种类型农田土壤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除菜田和旱田的排序结果略有不同外,对其他4种类型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污染物的定量化识别.   相似文献   
122.
环保督政约谈制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环境管理转型、法律依据、责任主体及成效与问题出发对环保督政约谈制度开展研究。认为该制度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但发挥其实效的关键在于厘清责任主体。总体上,约谈对推进地方政府整改环境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责任主体偏窄、信息公开不足、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创新约谈模式、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3.
通过南方冰冻灾害对应急对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引发的社会现象中总结防灾减灾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采用灾害链的研究方法,对规划设计、长周期气象灾害、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手段备份、应急机制、灾害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4.
125.
近郊农村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循环系统被打破,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活废水任意排放、垃圾堆放无序、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造成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因。本文以成都市金牛区为例,分析近郊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6.
杭州市余杭区典型农村暴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探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暴雨径流污染特征,选择杭州市余杭区的漕桥与蒲家头两个典型建制村,采集了屋顶、场院、农田和污水汇集口这4种下垫面的3次降雨过程中的径流水样,重点分析了氮、磷和重金属元素(Mn、Cu、Zn、Ni、Cr、Cd、As、Pb)浓度,对比了不同下垫面3次暴雨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差异和年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在漕桥暴雨径流中,TSS、COD、NH+4-N、TP和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19、21.01、0.74、1.39和2.39 mg·L-1;在蒲家头暴雨径流汇中,TSS、COD、NH+4-N、TP和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0、15.69、0.90、0.78和3.58 mg·L-1;暴雨径流中各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与地表水标准比较,漕桥和蒲家头TP的EMC分别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1.9倍、3.5倍,TN分别超标1.8倍、1.2倍.另外,农田下垫面中的TSS和COD年污染负荷最高.  相似文献   
127.
选择平面应变破坏时的中间主应力σ2=(σ1σ3)~(1/2)更适合于岩土材料,本文提出了基于SMP破坏准则的岩土平面应变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该理论与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滑移线场理论相比,由于考虑了中间主应力效应,能使土体强度参数提高15%~37%左右。通过算例计算验证表明:基于SMP破坏准则的滑移线Prandtl解比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滑移线Prandtl解和Terzaghi解值都偏大;基于SMP破坏准则上限法计算的竖直坑壁临界高度同样比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计算的临界高度值大。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岩土平面应变滑移线场理论体系,应用于工程实际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8.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在春季起身后套作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小麦/半夏)、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收获后复播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油菜-半夏)和春玉米(Zea mays L.)与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间作(玉米+半夏)3种耕作模式,探讨晋南两熟半干旱区适宜半夏的粮药耕作模式。结果表明:与油菜-半夏、玉米+半夏耕作模式相比,小麦/半夏耕作模式经济产量最高,生态效益最好;不同半夏品种中,西河半夏(原产地温度相对最低)产量最高,新绛半夏(原产地温度相对较高)产量最低。表明半夏适宜于从低温地区引种到高温地区栽培,可提高产量。与商洛半夏和新绛半夏相比,西河半夏分别增产19.1%和41.9%;小麦/半夏耕作模式为最佳粮药耕作模式,其半夏产量与油菜-半夏和玉米+半夏耕作模式相比,分别增产53.4%和70.8%。  相似文献   
129.
环境噪声法现有的标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等难以满足新时期对环境噪声管理的要求,本文结合《噪声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尽快开展《噪声法》的修订工作,从理清环境噪声标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环境噪声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0.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痕量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