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21.
用于预应力筋长期实时应力监测的光纤传感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筋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关键受力构件,对其应力状态的监测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传统测试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其应力分布测试问题的现状,提出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测试技术的预应力筋长期实时应力监测方法。设计模拟张拉装置,并构建预应力钢筋的光纤光栅应变测试系统,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其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适合于预应力筋的工作环境,具有线性度高、重复性好,且不影响基体性能的特点。此外,针对预应力钢绞线的特殊结构和工作特点,提出具有温度补偿能力的锚端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力传感测试方案,并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验证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用于预应力筋应力测试的可行性,并为其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2.
笔者所在的胜东社区为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下属的二级单位,现有职工3678人。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党委和管理中心把发展教育、强化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并在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和方法以及培训激励机制方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3.
草梅 《环境教育》2005,(1):78-78
“收养一条街道?”有没有搞错.只知道许多西人到中国去收养小孩.没听说街道也可以收养,这街道是怎么个收养法儿?假如你收养了一条街道.还真成了街道的爸爸妈妈不成?  相似文献   
124.
125.
以碳纳米管(CNT)为核心改性材料,采用喷涂法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界面改性,研究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膜经聚乙烯醇交联稳定后,呈现微弱的通透性降低和明显的亲水性提升,CNT交织网状层提高了界面粗糙度;在牛血清白蛋白(BSA)污染试验中,CNT-10改性膜的抗污性能最好,在20mg/L BSA试验后,...  相似文献   
126.
基于2022年8月6—18日一次典型臭氧(O3)污染过程监测的数据,从时间、空间维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基于观测的箱体模型(OBM)识别VOCs的主要来源和O3生成机制。结果表明:本次O3污染过程中,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泰州市VOCs体积分数和NO2浓度在污染中阶段比污染前阶段分别升高了8.2%、24.2%,是O3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对OFP贡献较高的是烯/炔烃、芳香烃,间/对二甲苯是3个监测站点污染前阶段OFP贡献最高的物种,异戊二烯、乙苯、间/对二甲苯分别是兴化市、姜堰区、海陵区监测站点污染中和污染后阶段OFP贡献最高物种。源解析结果显示,溶剂使用源(26.5%)、工业源(20.9%)、移动源(20.5%)是泰州市污染期间VOCs的主要污染源。此次O3污染过程中泰州市的O3生成机制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时间上,由于各监测站点大气中氮氧化物(NO<...  相似文献   
127.
稳定化修复是广泛应用的土壤修复技术之一,然而目前对该项技术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并不完善。鉴于此,提出分层原位取样的淋溶实验及外源污染的截留柱实验作为评价方法,分别评价稳定化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风险和稳定化修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稳定化修复后5cm深度土壤浸出液中As和Pb浓度分别降低了92.6%和98.4%;而稳定剂对于25cm深度土壤中的Pb、As截留效果不同,稳定化修复后的As污染土壤对Cd有较好的截留效果,而稳定化修复后的Pb污染土壤对于Cd的截留能力低于对照组。基于淋溶实验和截留柱实验的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8.
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环境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9.
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的卫星云图资料、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地面污染物监测数据,结合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污染源溯源方法,对2018年2月青海高原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因以及沙尘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在300~700 hPa形成了强烈的辐散下沉,槽后的高空急流随之东移。在其东移过程中,受高空急流动量下传及偏北气流中的冷空气共同作用,青海东部出现了大风沙尘天气。边界层中逆温层的存在是此次污染天气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未出现明显降水,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通过运用LPDM对此次污染天气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来看,气团影响的模拟高度层距离地面100 m,气团层趋势一致。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0~100 m高度的气团足迹可以反映出PM 10污染气团的输送路径。同时,0~100 m是主要的人为源排放空间,也是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气团足迹与PM 10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青海东部沙尘污染主要是由河西走廊沙尘倒灌进入青海东部导致,这与天气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0.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其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要求逐渐严格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企业克服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莱钢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在同行业较早研究工业生态化理论,并将此理论成功地应用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形成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