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87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重大危险源分级是对危险源监管的重要依据,合理分级能够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研究利用集对分析法对码头储罐区危险源进行动态分级,依据码头储罐区液体化学品特有的危险性,并根据池火灾伤害模型、爆炸模型、高斯烟团模型计算出危险源的灾害后果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LabVIEW软件编程,对宁波港青峙化工码头储罐区危险源进行动态评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的码头储罐区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法克服了重大危险源静态分级过程中事故形态和评级指标单一的不足,能够反映石化码头的危险源时时变化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2.
乳液液膜法处理高浓度兰炭含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磷酸三丁酯为载体的Span-80/甲苯/NaOH乳状液膜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性.通过乳液液膜法处理兰炭含酚废水,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用量、NaOH浓度、乳水比、乳水接触时间、油水比等对除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体积分数为4%,膜助剂体积分数为3%,载体的体积分数为3%,内水相NaOH浓度为3%,乳水比1∶3,乳水接触时间10 min,油水比1.2∶1,废水pH值为5左右的条件下,除酚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03.
DZH2-8型蒸汽锅炉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轻投入重产出,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水处理措施不完善,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素质低是导致事故率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的回收概况、来源与分类、回收工艺和方法、回收技术瓶颈,重点讨论了熔融造粒法回收和改性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的工艺与进展,不同造粒回收工艺适合的原料种类,资源化利用的方向等,并对不同回收工艺的聚苯乙烯粒子性能作出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湿法物理分级方法将湖南省某焦化厂遗留场地表层土壤分成4种粒级的有机-矿质复合体组分,即粘粒(<2μm)、粉粒(2—20μm)、细砂(20—200μm)和粗砂(>200μm),并研究了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在其中的分布特征及土壤不同有机-矿质复合体组分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对PAHs赋存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中PAHs的含量顺序为粗砂>粉粒>细砂>粘粒,低环PAHs(环数≤3)在粘粒中的含量较高,达到56.3%,而高环PAHs(环数≥4)在粉粒、细砂和粗砂中的分布较高含量分别是79.37%、72.7%和71.63%,各粒级矿质复合体中PAHs含量与土壤有机碳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对有机-矿质复合体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场地土壤粘粒和粉粒中粘土矿物含量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染物质在其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6.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界面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界面上雨后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林地以及二者组成的林草界面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异系数差别均不大,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则相反;移动窗口法分析表明,林草界面对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水分影响范围均为4.0 m;草地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变异函数模型可以拟合成高斯模型,林地和林草界面则可以拟合球状模型,草地土壤水分总体空间异质性要大于林地和林草界面,草地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的平均变程为10.96 m,林草界面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平均变程分别为5.37 m和4.31 m。对于描述界面土壤水分分布情况,克立格制图直观性强,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7.
根据在海外钻井工程服务项目HSE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介绍了国外防翻架的安全标准及其设计、选材、制作和安装要求,为中国油田服务承包商进行轻型车辆防翻架制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全氟烷基物质在胶州湾海水、沉积物及生物中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胶州湾全氟烷基物质(perfluorinated alkyl substances,PFASs)的污染水平及特征,本研究于2018年4月在胶州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海水、沉积物及菲律宾蛤仔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35种PFASs的含量.结果表明,海水中检出12种PFASs,PFASs总质量浓度(ΣPFASs)范围为21. 1~38. 0 ng·L-1,沉积物中检出10种PFASs,ΣPFASs含量(以干重计)范围为0. 459~1. 20μg·kg-1,菲律宾蛤仔中检出19种PFASs,ΣPFASs含量(以干重计)范围为15. 5~27. 5μg·kg-1;与国内外报道的其他地区相比,胶州湾ΣPFASs污染处于中等或偏高水平.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胶州湾PFASs的首要污染因子,6∶2全氟辛烷二磷酸酯(6∶2 fluorotelomer phosphate diester,6∶2 di PAP)是海水及沉积物中检出的主要前驱物,全氟辛烷磺酰胺(perfluorooctanesulfonamide,PFOSA)是菲律宾蛤仔中检出的主要前驱物.此外,PFASs的沉积物-海水分配系数(Kd)、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KOC)及生物累积因子(bioaccumulation factors,BAF)随碳链的增加而增加,而生物-沉积物累积因子(bioaccumulation factors between organism and sediment,BSAF)随碳链(C8~C13)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9.
贵屿电子垃圾处理对河流底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处理场为对象,主要研究了电子垃圾场附近河流的底泥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底泥中Cd、Cr、Cu、Pb、Zn质量分数分别为52.9-67.1、309-359、79.2-1485、391-449、37.5-111 mg.kg^-1;土壤中Cd、Cr、Cu、Pb、Zn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54.1-57.1、278-320、93.5-116、382-415、46.2-68.1 mg.kg^-1。底泥和土壤中Cd、Cr、Cu、Pb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其中以Cd和Cu污染最为严重。底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重金属具有较高迁移性,重金属的迁移性为Cd〉Cr〉Pb〉Zn〉Cu。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水热合成-浸渍法制备锌掺杂TiO2纳米管(Zn-TiO2纳米管),透射电镜照片显示Zn-TiO2纳米管为两端开口形貌均一的中空管状结构,管径约6~8 nm,壁厚约1 nm,长度约50~200 nm。研究了Zn-TiO2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适量锌提高了TiO2纳米管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0.4%Zn-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同时还探讨了Zn-TiO2纳米管用量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显示Zn-TiO2纳米管能有效地降解甲基橙。随着光催化反应进行,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可能是由于芳基和烷基降解速率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