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采用克氏文献综述五步法,从碳排放概念、测算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①碳排放概念内涵可指CO_2-e的排放,也可特指CO_2;②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测算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思路,具体的测算方法一般采用碳排放指数法;③旅游交通碳排放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研究、测算及特征研究、碳减排研究三个方面。文章认为,旅游交通碳排放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殊性:比重大、测算难度高、跨区域性明显以及涉及部门多。然而,以往研究中仍存在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各类交通方式的碳排放系数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我国交通统计数据不能直接用于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研究。鉴于此,结合旅游交通与交通碳排放的宏观研究视角与内容。认为未来旅游交通碳排放研究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加强:研究方法上,应加强对各国家、区域的标准化数据的研究,如碳排放系数;研究尺度上,应凸显不同空间尺度对象研究中的尺度效应,包括国家尺度、市级尺度、景区尺度等;研究内容上,应完善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系统研究,丰富相关研究内容,在碳源选择、测算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区域碳减排责任分配、碳减排措施、游客交通体验与行为、减排政策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12.
本文对河道治理工程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力求通过注重建材堆放、科学设置污水池、保持水土、减低噪声等方式,在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13.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全过程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雨水收集处理方法进行评估分析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要求,对3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展开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绿色屋顶原材料最为环保,污染物排放最小;雨水花园产生的综合环境影响最小,水体污染物减排效应最为显著,环保优势较为明显;透水路面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荷,应考虑环保材料、改进工艺等手段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雨水收集系统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14.
坡地果园是大渡河干暖河谷两岸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大面积坡地果园垦殖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一定程度的氮、磷面源污染.为了解经营模式与坡位是否及如何影响果园的土壤养分,选择大渡河流域两类典型经营模式(散户和集体经营)下的黄果柑坡地果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坡位(下坡、中坡、上坡)土壤养分的差异,并探讨土壤有机质(SOM...  相似文献   
215.
坡地果园是大渡河干暖河谷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而土壤生物学特性是土壤肥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解不同经营管理措施下坡地果园的土壤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黄果柑坡地果园不同经营模式(散户和集体经营)和不同坡位(下坡、中坡和上坡)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并探讨它们与细根生物量、土壤养分等的关系.结果显示;经营模式和坡位...  相似文献   
216.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喷涂用锌丝、锌铝合金丝和铝丝及其喷涂层在海水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和阴极保护性能;测试了3种喷涂层经实海曝露4年后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3种喷涂层材料对碳钢在海水环境中均具有阴极保护效果,但喷锌涂层腐蚀较快,喷铝和喷锌铝合金涂层表面生成氧化膜,腐蚀较小。  相似文献   
217.
PM_(2.5)污染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年、季、日变化及周末效应4个时间尺度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京津冀地区PM_(2.5)的时空效应,并构建空间回归模型量化分析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对PM_(2.5)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3—2016年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污染程度依然很高,基本都没有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35μg/m~3)。四季的达标天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中南部的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为PM_(2.5)浓度高值区,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受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影响较大;北部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为PM_(2.5)浓度低值区,中东部的天津、北京、沧州、唐山、廊坊为PM_(2.5)浓度中值区,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较大。石家庄、北京的周末效应表现为白天PM_(2.5)浓度工作日高于周末,晚上周末高于工作日。(2)京津冀地区PM_(2.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013—2016年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始终表现出高-高集聚特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始终保持低-低集聚特征。汽车尾气排放是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能源消耗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18.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该方法将污水处理的曝气及沉淀等单元操作工序在一个反应池中按时间顺序反复进行。在总结SBarg特征和运行控制基础上,为了探讨低温条件(10-15℃)下SBR工艺设计和运行参数的影响因素,实现低温条件下SBR法处理生活污水工艺条件的优选,在一个有效容积为5.5m^3的反应器内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工况时间设置为厌氧3h、曝气8h、缺氧1.5h、闲置1.5h时,达到最佳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219.
为探究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类群间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21年4月在黑石礁岩相潮间带采集了受人为干扰(S1)和自然生境保持良好(S2)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用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对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S1底栖动物的δ13C、δ15N值变动范围分别在-20.04‰~-18.63‰和6.30‰~11.05‰,采样点S2底栖动物的δ13C、δ15N值变动范围分别在-19.96‰~-13.71‰和6.28‰~14.62‰。S1底栖动物营养级范围为2.00~3.40,S2底栖动物营养级范围为2.00~4.45,表明受人为扰动的潮间带生物营养级均值较低,营养级层次较短。由δ15N值计算所得的营养级图分析可知,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初级消费者主要为滤食性双壳类及杂食性的腹足类,次级消费者主要为植食性多板类、甲壳类及肉食性虾虎鱼类。  相似文献   
220.
中国各城市细颗粒物(PM_(2.5))环境空气质量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区域污染特征。合理划分PM_(2.5)污染防治区域、开展区域性大气环境管理,是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2015年全国108个重点城市大气PM_(2.5)的日均浓度数据,使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各城市的PM_(2.5)全年污染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划分出不同防治区域。依据聚类分析的3项原则,综合比较4种不同聚类方法及结果,最后提出可以划分出8个PM_(2.5)污染防治区域:a赣鄂湘接壤地区(长株潭及周边城市),b成渝及周边地区,c粤桂地区,d闽浙沿海城市群,e东三省地区,f长三角地区,g山东及周边地区,h京津冀、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城市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