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71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得益于现行的土地政策,尤其是发达地区,土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32.
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使用的三段论推理存在的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判断问题,以及类比推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运用推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收集了1972~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9°25'~32°00'N、124°00'E以西)所记载的赤潮事件,基于GIS软件平台,系统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绘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分布图.分析表明:①近40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多达174次,暴发面积〉1 000 km2的有25次.赤潮发生核心区集中在...  相似文献   
334.
新修订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2012年5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并于2012年7月1日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4号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335.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软体动物13科24种,棘皮动物4科6种,其他类群5种.整个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5种,分别为光滑河篮蛤、日本倍棘蛇尾、日本浪漂水虱、纽虫和西格织纹螺.调查区内底栖动物种类数、栖息密度以及生物量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呈斑块状互相嵌套.大型底柄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8.28 m-2,平均生物量为22.75 g/m2;其中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30.52 m-2,生物量为6.92 g/m2;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48m-2,生物量为4.15g/m2;甲壳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2.76 m-2,生物量为1.86g/m2;棘皮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6.38 m-2,生物量为8.64 g/m2.1959年渤海各分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牛物量为10.29~12.83 g/m2.与其相比,除莱州湾外,目前各分区的平均生物量(16.45~22.75 g/m2)均显著升高,变化幅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336.
目的 针对自主研制的算法和模型进行软件化、标准化、自主化,解决“因人因事”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基于属性细分原则,形成应用体系和流程。方法 选取中远场水下爆炸预报与评价流程设计为目标,按照知识封装,属性细分的原则,首先针对每一个细分属性,采用由“程序到软件”的思路,集成专家知识,开展封装设计、系统测试和验证,形成细分属性APP,然后开展各APP间数据交换和需求流程化设计,最终形成中远场水下爆炸设计流程。结果 针对中远场水下爆炸APP开展体系梳理和细分APP开发,形成了中远场水下爆炸APP集,并基于数值船海AppStudio平台,构建了中远场水下爆炸性能预报流程。结论 基于属性细分的舰船中远场水下爆炸预报/评价体系初步设计与实现,为我国后续舰船抗爆抗冲击体系化开发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也为总体所开展抗爆抗冲击设计提供了APP集和流程化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