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氯酸盐是一种具有高度扩散性的持久性无机污染物,由于其对甲状腺功能的干扰尤为严重,高氯酸盐又被称为"强力甲状腺毒素",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安全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文章就高氯酸盐污染物的来源、危害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展高氯酸盐污染问题的研究和建立饮用水的高氯酸盐安全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碱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水中环丙沙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碱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对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的去除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碱活化PMS体系能够高效地去除CIP.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确定了单线态氧(~1O_2)和超氧自由基(O_2~-·)是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种.NaOH浓度、PMS浓度、反应温度和共存阴离子等对CIP在碱活化PMS体系中的去除均有一定影响.随着NaOH和PMS浓度的增加,CIP的降解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提高反应温度能够加大CIP的反应速率,经过阿伦尼乌斯方程拟合得到的反应活化能为5.09 k J·mol~(-1).不同的阴离子对CIP的去除呈现不同的影响:Cl~-、SO_4~(2-)和NO_3~-对CIP的降解没有呈现明显的作用,H_2PO_4~(2-)能够有效地抑制环丙沙星的去除,而CO_3~(2-)极大地促进了反应进程.通过UPLC-MS/MS可检测到10种降解产物,CIP分子结构中的哌嗪环易于受到活性物种的攻击.  相似文献   
63.
三种植物对南京秦淮河重金属污染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了南京外秦淮河小行站至汉中门附近7个不同采样点的三种植物-沉水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沿岸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和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共64个样品中Zn、Fe、Mn、Cu、Ti及Al等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调查的...  相似文献   
64.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7°~32°N,128°E以西)的大型浮游动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对陆架区毛颚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多样性指数以冬季最高,夏秋季次之,夏季第三,春季最低;平面分布格局大致呈近海向外海、北部向南部递增的趋势;多样性指数主要取决东海暖水、黑潮和东海沿岸水的消长,反映了不同季节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5.
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量排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实现VOCs的高效去除,本文采用自蔓延燃烧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将稳恒直流电场引入典型VOCs气体苯的催化氧化过程,并基于不同电场条件下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表征结果进行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nxCey催化剂对含苯废气的去除有良好的效果,稳恒直流电场显著促进了催化剂的活性,其中Mn1Ce3的催化性能最佳,电流为5 mA时,Mn1Ce3催化剂在155℃可达到50%的苯转化率,在202.4℃可达到90%的苯转化率,对应的转化温度T50T90比传统方法分别降低了62.4℃和48.3℃,且电场中的反应活化能由52.32 kJ·mol-1降低至32.31 kJ·mol-1.根据实验现象及表征结果,发现协同效应与活性位点的快速持续再生及活性氧物种的转化有关,由此提出苯在MnxCey催化剂上的氧化机理及电场协同催化的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66.
为尽可能减少PM2.5重污染带来的环境和健康危害,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显得十分关键。文章使用WRF气象模型和CMAQ空气质量模型输出的2015年1-12月逐小时的中国地区27 km×27 km网格化气象场、污染排放和细颗粒物模拟浓度数据,训练深度学习预报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深度学习预报结果与CMAQ模拟结果在测试集上的均方误差为10.52μg/m3,优于已有的大部分其他研究,深度学习在重点城市的PM2.5预测浓度趋势与CMAQ基本一致,其RMSE为28.82μg/m3,整体空间分布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准确重现CMAQ模拟结果。该研究进一步使用国控点实际观测数据对训练完成的深度学习预报模型进行优化,以减少CMAQ理论模型所带来的固有误差。优化后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报结果在总体上更接近实际观测的真实结果。此外,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报速度在相同CPU环境下比CMAQ模型提升93倍,在GPU加速环境下提升高达465倍,可以做到快速实时的浓度预报响应。该研究构建的耦合数值模型和实际观测数据的深度学习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苏鲁界湖南四湖水源保护与利用状况的详细考察,全面系统分析了湖域水资源现状、存在的关键问题、影响因素等。针对湖域水资源现状,探讨了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同机制,即建立湖域水资源协同规划与管理机制、湖区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生态修复与补偿协同机制、群众协同参与与监督机制、水危机协同处置机制和湖域界面冲突协同控制机制等,以促进跨界区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统筹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南四湖湖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8.
聚合氯化铝铁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氯化铝铁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结合铝系和铁系净水剂的优点,有助于减少水中铅含量。利用《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铅(GB15892-1995)》和《净化剂聚合氯化铁(GB14591-93)》的方法,对聚合氯化铅铁主要技术指标的检验做了探索。经反复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在对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的富集(15 d)、释放(15 d)过程中肝脏的生物标志物(EROD、GST、SOD、CAT、GPx、MDA)的响应,结果显示:在富集阶段,第1 d低浓度实验组(0.05 g/L)和高浓度实验组(0.45 g/L)六种生物标志物即均显著受到诱导(P0.05),诱导程度与暴露浓度成正相关,而后不同种类生物标志物呈现差异性的变化趋势,EROD继续上升并在第10 d后达到稳定状态,GST继续上升并在第10 d后受到抑制下降,SOD、CAT、GPx均受到抑制逐渐下降,且均在15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MD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直接反映了肝脏的氧化损伤程度。在释放阶段,低浓度实验组各生物标志物的恢复速度较高浓度实验组要快,且均能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高浓度实验组各生物标志物则均未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肝脏具有一定恢复能力,各生物标志物对BaP暴露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BaP暴露的浓度及时间是影响各生物标志物响应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水稻秸秆生物炭中铜和镉的形态分布及释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目前缺乏对生物质原料来源的管控办法,极有可能用产自受污染农田土壤的秸秆制备出具有高重金属含量的生物炭,因此,研究生物炭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特性对于防控生物炭应用产生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分别采集江西省贵溪铜冶炼厂周边九牛岗污染区和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清洁区种植的水稻秸秆制备生物炭(分别记为“九牛岗生物炭”和“红壤站生物炭”),分析两种生物炭中Cu、Cd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考察不同固液比及pH对生物炭中Cu、Cd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的总量(以w计)分别为119.99、3.83 mg/kg,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19.50、0.96 mg/kg).尽管九牛岗生物炭中w(酸溶态Cu)、w(酸溶态Cd)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但在形态分布上,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主要为相对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二者占比分别为80.3%、76.7%,高于红壤站生物炭(二者占比分别为53.2%、48.0%).高固液比和低pH可有效增加两种生物炭中Cu、Cd的浸出毒性,其中,九牛岗生物炭在固液比为1:20和1:60时,浸出液中ρ(Cu)、ρ(Cd)均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限值.动力学及累积释放试验表明,两种生物炭中的部分Cu、Cd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而后逐渐平稳并有上升趋势,且九牛岗生物炭中Cu、Cd释放量显著高于红壤站生物炭.研究显示,来自污染区水稻秸秆生物炭中的Cu、Cd活性显著高于清洁区生物炭,具有更高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