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81.
地表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如何合情、合理地制定地表水污染防治政策、规划,在复杂的水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中及时掌握事态的发展和正确的处理处置方法是我国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本论文以建立水质污染扩散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地表水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了一套地表水污染监控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旨在建立废水污染源与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内在联系,用科学的方法为地表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2.
王英  龚起  胡丽娜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6):153-154,166
正交试验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一t~.ej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析因式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本文选择对溶气气浮法为研究对象。通过PAC的加入量、沉降时间、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为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和影响效果的主次关系,选择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设备最佳的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83.
采用菖蒲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复合型生态浮床净化模拟污水厂尾水,以探究在不同季节、不同进水氮形态下两者的脱氮性能差异;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组成,以考察两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功能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和水温对系统TN的去除具有显著影响,在夏季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和复合型生态浮床组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春、秋季,在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水温为(34±2)℃的条件下,两者对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4. 97±3. 90)%和(82. 23±4. 83)%;进水氮形态对系统的运行效果有显著影响,当水温为(25±2)℃时,进水中ρ(NH+4-N)/ρ(NO_3~--N)=1∶1时,系统对TN的去除负荷达到最大,湿地组为1333 mg/(m~2·d),浮床组为923 mg/(m~2·d),适当提高进水中氨氮的比例有利于植物生态系统中总氮的去除。菌群分类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系统均具有很高的细菌多样性,相较于浮床组,湿地组的反硝化菌相对丰度更高,表现出更强的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184.
城市河流沉水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流渠道化造成河流水生态系统普遍退化,重建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城市河流水生态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水生植物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演替影响的科学问题,选择北京清河4个沉水植物修复河段为研究区域,于2012~2013年期间开展河流大型水生植物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动态监测,利用聚类分析、排序分析和方差分析比较水生植物修复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沉水植物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但不同叶片形态的沉水植物中底栖动物的密度、物种数、生物多样性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组间方差不显著,表明采用不同形态植被修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和次生演替的生态效应较为一致.大型底栖动物以直接收集者为绝对优势类群,表明沉水植物通过稳定局部微生境的底质和流速条件,为大型底栖动物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河流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  相似文献   
185.
2018年11月23日-12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出现了一次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复合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为揭示区域性重污染过程中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利用气象资料、空气质量监测等多源数据以及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此次重污染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PM2.5/PM10[ρ(PM2.5)/ρ(PM10),下同]可将此次重污染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11月23-26日)PM2.5/PM10在0.5~1.0内波动,"2+26"城市大气扩散条件转差,一次污染物局地积累及SO2、NOx、NH3等气态污染物在高湿条件下二次转化是污染形成并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阶段(11月27日)PM2.5/PM10突降至0.2左右,"2+26"城市北部受形成于蒙古国的沙尘影响,短时ρ(PM10)快速升高(峰值为818 μg/m3),中南部受形成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沙尘及上风向PM2.5污染的传输影响,ρ(PM2.5)和ρ(PM10)均较高,维持日均重度污染水平(参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第三阶段(11月28日-12月2日)PM2.5/PM10由0.3逐渐升至0.8,在静稳、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下,一次污染物积累并二次转化,第二阶段残留沙尘中的矿物质对硫酸盐起到催化作用,导致ρ(PM2.5)快速上升,"2+26"城市大部分达日均重度及以上污染;第四阶段(12月3-4日)与第二阶段类似,PM2.5/PM10突降至0.2,"2+26"城市再次受到沙尘天气和区域传输的共同影响,因冷空气持续时间较长,污染被有效清除.研究显示,此次污染过程是气象条件、污染物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区域传输、沙尘天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静稳、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或沙尘天气出现时,区域应加强对各类污染物排放的管控力度,以降低污染物的一次排放、二次转化以及沙尘和区域传输的共同影响,进而削弱污染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6.
研究了二甲胺盐酸盐与氯胺反应生成N,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动力学.采用隔离法测定得到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采用尝试法求解反应级数、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和活化能.结果表明:对于二甲胺盐酸盐与氯胺反应生成中间体的第一步过程,反应物两者的反应级数均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在5,15和25℃下分别为1.5361×10-3,1.8707×10-3,7.7217×10-3mol-1·min-1,反应活化能Ea为51.27kJ/mol.由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数值可以看出温度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所得结果可为含二甲胺基及其同系物与氯胺整体反应的动力学研究,以及原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NDMA生成风险的判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7.
水质监测项目及其测点优化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对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质监测项目与测点的相关性;讨论了厦门地区水质监测项目与测点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8.
本文重点给出近年来稀土生产“三废”对环境污染简况及包头市4年治理整顿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9.
通过对地热水的特点及其用途的分析 ,阐述了地热水除铁除锰机理 ,采用曝气充氧、天然锰砂接触氧化的除铁除锰工艺 ,并适当控制反冲洗强度和时间 ,使处理后地热水含铁、锰浓度达到标准 ,且不增加有害成分或减少有益成分。设备投资省、运行成本低 ,热损失小 ,是一种理想的地热水除铁工艺。  相似文献   
190.
本文论述了自己对科技档案工作的作用的认识和自己在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保管和档案利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