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贵州阿哈湖物质循环过程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贵州阿哈湖夏季和冬季分层湖水的水化学参数、溶解态微量元素和悬浮颗粒物微量元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阿哈湖湖水夏季热分层和化学分层均较明显,而冬季湖水处于混合状态。夏季湖泊物质循环过程对生源要素Si、DOC以及Mn、Fe、Cr、Co、Ni、Zn和Mo等微量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转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夏季湖泊底层水体中溶解态Mn、Fe、Co和Ni的含量较高,主要受有机质降解和Fe、Mn氧化还原循环的影响,而且Mn的循环强度高于Fe循环,溶解态Cr在底层水体中仅有小幅升高;另外,沉积物孔隙水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作用对底层水体中溶解态重金属浓度的升高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溶解态Zn和Mo在夏季底层水体中的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主要受到金属硫化物形成以及钼酸盐沉淀的影响。夏季悬浮颗粒物的Mn、Fe、Cr、Co、Ni、Zn和Mo均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呈明显富集趋势,主要受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吸附/解吸、氧化还原作用等水-粒相互作用过程的控制和影响;此外,金属硫化物的形成可能也对底层水体中悬浮颗粒物Zn、Mo和Ni含量的升高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2.
浑河冲洪积平原土壤及浅层地下水中铅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浑河冲洪积扇土壤及浅层地下水中铅的含量、来源及其分布特征,对研究区50个土壤样品、5个地表水样品和22个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了铅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污染.表层土壤铅含量较高,在17.72—114.46 mg.kg-1之间,受人为污染影响较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铅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迁移规律与铬、砷、铜等重金属密切相关,受土壤性质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为研究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及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采用BCR三步提取法测定了德兴矿区沉积物中铜的化学形态,并对铜化学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铜的可氧化态>残渣晶格态>酸可溶态>可还原态,铜以硫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晶格态为主;(2)铜的潜在生物可利用形态的平均比例为71.99%,平均浓度为233.88 mg·kg-1,远高于全国沉积物铜的平均值,威胁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安全;(3)铜的酸可溶态与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含量和氧化铁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与铁锰含量和pH值的关系不明显;可氧化态与铁锰含量密切相关;可还原态与有机质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4.
以永定河北京段2019~2020年的生态补水为例,通过室内混合实验和淋滤实验研究河水下渗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化学指标的种类与下渗前相比无变化,水-岩相互作用对指标浓度的改变作用也比较有限,指标的浓度水平总体上介于河水和地下水之间.下渗水对地下水质量的改变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河水与地下水的质量差异和河水的补给量...  相似文献   
35.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风险评价是风险论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地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以土壤生态系统为对象,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几类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包括概念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指数法、形态分析法、植物培养法等.指出根据研究目的与污染特性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可以为土壤生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36.
土壤/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生态风险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有关方法的探讨还很欠缺.本文详细介绍了灾害商法、酸性挥发性硫化物、生物-土壤/沉积物-累计-因数法、风险评估编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并讨论了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7.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是成矿流体在运移演化过程中 ,由于成矿流体周围环境的突变、成矿流体演化的不连续性和成矿流体 -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等内外因素突变所造成的成矿作用突变部位。本文简要介绍了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的由来、发展、含义、组成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8.
选取决策树作为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方法,选择径向基核函数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实现了惩罚因子、核函数参数的自适应优选,并运用建立的模型对我国主要省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9.
以拉林河流域作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实际条件对传统DRASTIC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应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获取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同时根据单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流域地下水以中等脆弱性和较高脆弱性为主,约占流域面积的85%.在选取的六个评价指标中,土地利用类型、地下水位埋深以及地形坡度这三个指标对流域地下水脆弱性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拉林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随着我国石油、石化、煤化、化工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的品种和数量日益剧增.我国危化品的产量已达14亿吨,从业单位总数量达31万家,其中生产单位25014家,仓储单位11071家,经营单位136735家,运输单位9796家,使用单位135310家,废弃物处理单位709家.其中大部分危化品涉及到异地运输的问题.由于危化品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等特点,因此危化品的运输具有巨大的危险性.由各种事故导致的泄漏、燃烧、爆炸等,不仅造成直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周边的大气、水、土壤环境造成次生污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因此,危化品的运输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