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一、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目的 土壤质量标准是以土壤生态为中心,以维持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发挥长期稳定的生产效能为目的。土壤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然而土壤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后,一旦超过系统本身的恢复能力,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重金属污染,造成土壤生态的破坏并危及人体健康的实例,提醒我们对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必须实行数量上的限制,而限制的衡量尺度,就是土壤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2.
应用15N研究土壤-植物系统中氮素淋失动态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七十年代以来,氮污染问题在国外有所重视,并进行了系统研究.Kohl等人(1971)认为河流中硝酸盐主要是以地下水渗滤方式进入的,氮肥是水体中氮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据报道,美国伊利诺斯州25英尺或更浅的水井中有25% 水中硝态氮超过  相似文献   
83.
熊国柱  蔡惠君 《环境》2004,(3):12-1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莞凭借优越的地缘优势及“敢为天下先”的开创意识,迅速发展成为以IT产业为龙头的制造业基地,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明确提出要把东莞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目标。然而,东莞市仍存在较多技术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的水泥生产企业,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84.
分别从省、市、地(市)和企业角度分析危化品安全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对危险源、事故隐患和危险化工工艺等的监管流程和报表.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系统数据库,并提出该系统应该具有事故隐患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危险化工工艺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和企业基本信息这5个主要功能模块.危化品安全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可为政府和危化企业等单位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理解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过程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采用ASBR反应器进行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考察了不同培养时间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物种网络关系.结果表明,通过逐步提高基质浓度,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菌富集,NH4+-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7.6%和95.4%,总氮去除率为84.9%.高通量测序发现,整个培养过程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富集培养获得的主要厌氧氨氧化菌为Candidatus Brocadia,相对丰度从1.42%增长到24.66%;培养过程,微生物群落优势菌群组成未发生变化,但相对丰度呈现显著差异(P<0.05).富集培养过程不同时间,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群落β多样性在富集培养过程发生明显空间分异特征,且存在显著差异(R=0.5672,P<0.01).培养过程不同时间,物种网络密度分别为0.188、0.068、0.059、0.18和0.0735;虽然富集培养过程导致微生物间的关联作用变弱,但浮霉菌门相关类群的物种成为网络中的主要节点.  相似文献   
86.
吡虫啉和啶虫脒是目前使用较广的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它们在环境、食品和人体样品中的普遍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但目前关于其对人的神经毒性仍知之甚少.本文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为模型,采用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吡虫啉和啶虫脒暴露对细胞活力、细胞形态、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α7亚基的mRNA和蛋白表达、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为这2种杀虫剂的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依据.实验中,先将SK-N-SH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和啶虫脒24 h,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确定2种杀虫剂的10%抑制浓度(IC10)值.在此基础上,设定3个梯度的低暴露浓度(0.01、0.1和1 mmol· L-1)和溶剂对照,研究吡虫啉和啶虫脒对SK-N-SH细胞其他指标的影响(暴露24 h后).细胞活力、氧化损伤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别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细胞形态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nAChRs α7亚基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结果 表明,吡虫啉和啶虫脒的IC10值分别约为1.5 mmol· L-1和2.0 mmol· L-1.1 mmo1·L-1吡虫啉对nAChR α7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提高,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显著抑制,并引起细胞显著的氧化应激(P<0.05).0.1 mmol· L-1吡虫啉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显著抑制(P<0.05).1 mmol· L-1啶虫脒对nAChR α7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提高(P<0.05).为进一步揭示吡虫啉的影响,对0.1 mmol· L-1吡虫啉暴露组和溶剂对照组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发现吡虫啉暴露对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基因及其他一些重要通路相关基因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证明,吡虫啉和啶虫脒在非致死浓度条件下会对细胞产生一系列显著影响,吡虫啉的影响大于啶虫脒.  相似文献   
87.
以纤维素为原料,在Na OH/尿素/H2O溶解体系中通过交联作用将橡椀单宁固化在纤维素基体上,制得固化橡椀单宁纤维素基气凝胶(VTCA).通过SEM-EDS、FT-IR、XRD等对VTCA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Ag(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VTCA具有明显的三维网格多孔结构,孔隙率达到97.95%,在较宽的p H范围内(1~8)对Ag(I)均保持较高的吸附效率(>7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最高理论吸附量为147.2mg/g.吸附还原研究机理表明,VTCA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和螯合作用将Ag(I)吸附到其表面,并通过单宁结构上的酚羟基将其原位还原为Ag0,证明VTCA具有良好的吸附还原性能,能够实现对水体中Ag(I)的回收.  相似文献   
88.
以同时模拟未来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田间开放式气候变化平台为依托,研究CO2浓度升高(CE)、升温(WA)以及两者同时升高(CW)对麦田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E对土壤基础呼吸没有影响,但是WA显著提高了土壤基础呼吸,在抽穗和成熟期分别增加了51.6%和38.5%.在分蘖期,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没有显著变化;而在抽穗和成熟期,CW和WA处理显著降低了真菌丰度,降低幅度分别达到32.1%~50.2%和32.0%~37.4%.通过对T-RFLP数据分析发现,CE、CW和WA处理对麦田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古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CE处理真菌多样性提高了7.1%~8.2%,CW和WA处理真菌多样性分别降低了5.3%~13.5%和22.1%~33.6%;在分蘖和抽穗期,CE、CW和WA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比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9.
采用不同起爆能量的激波管、等效静爆试验和30mm杀爆燃弹炮击试验模拟实际应用中球形阻隔抑爆材料的防爆性能。试验表明:激波管内球形阻隔抑爆材料(Q-EPM)比金属铝合金抑爆材料(J-EPM)的防爆效果高28%;等效静爆试验中Q-EPM可阻止弹药爆炸引燃燃料,不会形成高温场及地面池火;30mm杀爆燃弹炮击试验中Q-EPM阻止了燃料的燃烧或爆炸,与空白燃料和装填J-EPM的油箱相比,保持了油箱的完整性。球形阻隔抑爆材料能有效阻止燃料燃烧与爆炸等"二次效应"带来的危害,适用于用油设备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90.
周期换向电絮凝法用于处理含铬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铁作为极板,采用周期换向电絮凝法处理含铬废水,考察了初始pH值,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初始质量浓度及周期换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8.0~9.0,电流密度为16.37A/m2,处理时间为3.0min,初始浓度为40mg/l时,总铬和六价铬的去除效果理想,去除率均在99.5%以上;10~15min的换向周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极板钝化问题,可降低10%~20%的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周期换向电絮凝法处理含铬废水效果好,且可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