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比较APAM和HCA对给水厂污泥调理的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测定了污泥调理前后的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比阻(SRF)、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含量(DOC)、Zeta电位和絮体粒径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三维荧光谱图、液相-有机碳联用(LC-OCD)、热重差热法(TG-DTA)以及傅立叶红外(FTIR)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AM和HCA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05和0.10 g·L-1,与之对应的CST分别从71.0 s降到25.8 s和37.6 s,SRF从9.72×1012 m·kg-1降到4.18×1012 m·kg-1和5.70×1012 m·kg-1,APAM的调理效果占优.HCA仅可释放毛细水,而APAM可释放污泥的毛细水和表面吸附水.APAM通过氢键的吸附架桥形成大块絮体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Zeta电位的升高和有机物的变化显示出电中和及去水化作用是HCA的主要调理机制.本研究结果可为给水厂污泥脱水有机药剂的选择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2.
磷(P)在天然沉积物-水界面上的吸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考虑到已吸附在沉积物上的那部分可交换态P,从经典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出发,推导出适合描述P在已有P污染的沉积物上吸附定量数学模型,并用此模型对P在6个太湖沉积物样品上吸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得到最大吸附容量(Γmax),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k).利用所得的拟合参数通过公式计算方法得到原有易交换态P(NAP),临界磷平衡浓度(Cmp),以及固-液分配系数Kp值.最后通过线性回归数据分析方法发现分配系数Kp,吸附容量Γmax都与沉积物中活性态Fe和Al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太湖沉积物中活性Fe和Al是对P持留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3.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及治理对策山东建材学院社科系王东升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  相似文献   
194.
颗粒物微界面的物理化学过程在混凝工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有关界面过程化学的研究构成了混凝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础.本文仅以颗粒物/AOM-IPF-水溶液的相互作用为例,从水体颗粒物的稳定性、高效纳米絮凝剂的研究、微界面形态与过程以及混凝作用机理等诸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与进展加以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95.
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苔藓植物18种,隶属11科15属,约占全国药用苔藓植物总数的31%;记述了纳板河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的分布及药用功能,提出了合理性开发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6.
敌草隆在市售草木灰及生物质电厂灰上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种市售草木灰及3种生物质电厂灰的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研究了它们对农药敌草隆的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无论市售生物质灰还是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废灰,对敌草隆的吸附均为复杂的多反应过程,这与它们复杂的空洞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关.BET表面积标化吸附量显示,微孔和中孔较多的电厂灰1和电厂灰3,单位表面积的体积饱和吸附量较高,表明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是影响吸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机碳含量标化吸附系数显示,饱和烷烃及芳香烃类非极性化合物含量较高的电厂灰的标化吸附系数均大于羧基等极性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市售生物质灰,表明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尤其是非极性有机物的含量是影响疏水性有机化学品吸附容量的重要因素.以上结论暗示着生物质电厂灰在污染底质原位治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7.
总结了纳板河流域国家级保护区基本情况和社区经济现状及区域经济的特点,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建设的目标,提出了社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8.
河流磷含量是河流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河流磷的循环和含量的关系已经被广泛关注,但河流磷的来源及其对河流磷通量的贡献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近10年来,长江流域磷矿、磷化工和磷石膏(简称“三磷”)的陆源输入可能是河流磷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三磷”的入河量及其对长江关键断面磷通量的贡献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流域高分辨率(100 m×100 m)的土地利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收支、河流strahler分级理论、河道截留的“spiraling”理论等,模拟流域陆源磷的入河量、长江关键断面磷输送通量及“三磷”入河量对长江输送磷通量的贡献份额,并将模型结果与长江关键断面连续2年(2016—2017年)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2010—2017年多年总磷入河量约为52.0×107 kg,总磷入河模数为(285.19±23.38) kg·km-2·a-1.流域总磷入河量主要受到面源输入和“三磷”输入的控制, 其中,“三磷”入河量从9.23×107 kg增加到26.57×107 kg.长江流域“三磷”入河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金沙江下游、乌江流域、长江上游地区、岷沱江流域、汉江和长江中游等子流域“三磷”贡献了长江磷输送通量的32.8%,是长江磷的主要来源之一.模型情景分析揭示情景3、4、9减排效果显著且可以实现,建议作为当前长江水环境磷规划管理工作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9.
环糊精能够与多种有机污染物形成主-客体包合物,对去除水中种类复杂的染料分子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刚性交联剂交联制备出了环糊精多孔聚合物(P-CDP),借助FT-IR、XPS、SEM和BET等技术对P-CDP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实验研究P-CDP对染料的吸附过程,并通过竞争实验探究P-CDP对水中染料分子...  相似文献   
200.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不同pH(9.0、7.0、5.0)原水在45.89mg·L-1(以Fe3 计,原水pH=9.0)或28.41mg·L-1(以Fe3 计,原水pH=7.0、5.0)投药量下混凝后形成的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它们的表面微观形貌和孔表面分形特征.SEM图像表明,PFC-HA絮体具有不规则的块、片状形貌,而且在原水pH=9.0或pH=7.0时形成絮体也存在簇状结构.3种样品对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上均存在滞后圈,但样品3的形状不同.它们的吸附量、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与脱附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均为:样品3>样品2>样品1,即随原水pH的降低而升高,而且孔尺度分布曲线显示样品3的表面存在大孔.BET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它们不一致,且样品2的比样品3稍大,样品1的最小.基于分形FHH方程,采用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数据计算出样品1和样品2的孔表面分形维Ds数均在2.94左右,而样品3的均小于2.38.这些Ds值似乎不能完全表示出因孔表面粗糙性而导致的空间填充能力的大小,主要表达了3种样品的中孔甚至大孔的尺度分布引起的不规则性.本试验中采用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3个样品Ds值大都超过3,它们已经失去了维数的实际意义;但样品3因其吸附-脱附等温线上的滞后圈接近圆桶式的A类,如果缩小分形标度区间,可以得到与分形FHH方程计算出的Ds接近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