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海岛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数量的不断增加,海岛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也逐步完善,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针对性的运行维护对保障海岛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正常有效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海岛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现状分析,从维护角度出发,提出了结构件、设备等防腐蚀、防老化等针对性措施以及加强维护技术研究的建议,为促进海岛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有效运行、提升其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本文以尼日利亚为对象,着重论述了由于盲目,过快地发展经济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文章谈到经济发展、工业结构和环境污染的紧密关系,以及象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迅速发展经济过程中环境保护的一些问题和经验.编译此文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过猛所带来的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笔者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环境经济问题具有惊人的相同之  相似文献   
13.
至"十三五"末,我国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完成约500个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目标,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在我国核与辐射监管和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的现状和进展,总结分析了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经验,从完善标准体系、改革运行维护模式等方...  相似文献   
14.
Fe/C微电解法去除制药废水中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Fe/C微电解法处理制药废水中的含磷物质,并与加入直接铁屑对废水中总磷的去除方法加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铁碳微电解法经过4~6小时曝气后对总磷的去除率在80.0%~85.9%;再经过4小时曝气后调节至碱性情况下,总磷的去除率为96.0%~99.4%,铁碳微电解法的去磷效率远高于直接加入铁屑除磷,同时铁碳微电解法对废水中的COD也有一定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TiO2/SiO2催化剂可见光降解偶氮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孔硅胶作载体.通过酸性溶胶法制备了TiO2/Si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一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和BET等方法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偶氮染料酸性橙7(A07)的可见光降解作为探针反应,研究了TiO2/SiO2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TiO2的平均晶粒尺寸为5.1 nm,晶型为锐钛矿;TiO2/SiO2具有大的比表面积,比P-25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更好的沉降性能,便于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典型城市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雨水径流污染影响受纳水体水质,为掌握宁波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于2009~2019年开展了8场降雨调查,采用频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心城区的屋面、广场、绿地、小区道路、商业街道路和城市主干道等不同下垫面的雨水径流污染水平,径流污染来源,以及中小雨型径流水质的冲刷规律.结果表明,宁波市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和总悬浮固体(TSS)等污染指标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介于23.88~102.31、 0.40~1.69、 3.41~8.71、 0.09~0.50及37.6~323.4mg·L~(-1)之间.除广场外,其它各下垫面雨水径流的COD和总氮污染严重,屋面、商业街和小区雨水径流氨氮显著高于广场、绿地和主干道(P0.05),商业街、主干道和绿地雨水径流总磷浓度显著高于(P0.05)其它下垫面;屋面、广场、主干道及商业街雨水径流中的TSS与COD、氨氮、总磷具有同源性质,绿地和小区雨水径流的氨氮和总氮具有同源性质;在中小雨情景下屋面和绿地等下垫面的氨氮较易形成初始冲刷效应,而广场、小区和城市主干道等下垫面的总氮和总磷初始冲刷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化工事故发生机理,考虑事故链中因素的因果关系与事故网络的结构特性,基于复杂网络研究化工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以事故案例中因素与结果为网络节点,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为边,建立化工事故网络模型,分析网络中节点的度值、结构洞,构建化工事故凝聚网络,分析凝聚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在化工事故网络中存在8种致因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占比高达87.5%。通过结构洞分析可有效找出网络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潜在致因因素;通过凝聚网络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致使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连接比例高达29%,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点”,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日益受到公众关注,而辐射环境保护是其中敏感且热门的话题。如何应对辐射环境保护舆情,既是对生态环境部门工作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以某环境整治工程中舆情应对为例,分析了落实环保措施、开展辐射监测等方面的舆情应对措施,并从责任担当、制度完善等方面对新形势下辐射环境保护舆情应对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镇有机垃圾热解生物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解是一项极具前景的城镇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对热解产物的合理利用有助于热解技术的推广应用。以1套垃圾分选、热解工程设备产生的生物炭为原料,研究生物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分析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通过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孔径及微观形貌的表征方法阐释其吸附机理,并进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随生物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pH为9时达到最高。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35.7 mg·g~(-1)。生物炭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中,且亚甲基蓝与生物炭表面的O—H、NH~(3+)、NH_2、C—O等基团发生了作用,说明亚甲基蓝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受生物炭孔结构和化学性质2个方面的影响。生物炭的制备过程可产生446~708元·t~(-1)的经济效益,作为废水处理的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