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1.
颗粒污泥粒径的工程测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厌氧反应器污泥粒径分布的测试方法目前主要有激光粒度分析、照相、沉降法和筛分法.快速方便的实用方法是筛分法,但筛分时需用缓冲剂,考察了分别用缓冲液和自来水作为冲洗介质的筛分结果.结果表明,作为现场应用自来水替代缓冲液是可行的,能够准确反映出污泥颗粒粒径变化的趋势,同时给出了试验测定方法和原则,确定了最佳污泥取样量为20 mL.  相似文献   
22.
以我国北方某改良型A2/O工艺(设计规模6×104 m3·d-1)为例,基于一年的运行数据,考察碳源储存与生物脱氮除磷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碳源利用效率和能耗情况。结果表明:在7—9月,系统碳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53%~55%,这说明消耗的碳源中超过50%比例用于生物脱氮除磷;反硝化菌较聚磷菌对环境的变化更敏感;外加碳源的延伸成本占直接成本的20.5%。因此,污水处理厂应充分考虑进出水水质及环境条件变化对碳源有效利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背景下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及其他常规工艺的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以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诱晶载体的表面性质及表面负荷对诱导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工艺启动初期,白云石以及碱式碳酸铜为诱晶载体时,铜的去除率在90%以上,石英砂对铜的去除率较低,但石英砂经表面改性后对铜的去除效率亦可达90%以上。在运行稳定后,几类诱导载体对铜的去除率皆能稳定在95%,说明诱晶载体的表面性质对诱导结晶工艺的影响主要在于反应启动初期,选择与目标结晶产物结构、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诱晶载体有利于诱导结晶过程的进行。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诱晶载体表面负荷对结晶过程影响较大,诱导结晶除铜工艺中载体表面负荷不宜高于0.054gCu/(m2·d)。  相似文献   
24.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以含铜废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诱导条件改变对结晶系统运行效率及结晶产物形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200 mg/L,进药比([Cu2+]/[CO2-3])1∶1.2,p H为10.2的条件下,铜离子去除率可接近100%,诱导晶种表面平滑,诱导颗粒生长成致密杆状晶体结构,以碳酸盐为沉淀剂的诱导结晶系统依赖于体系的p H,高p H体系下发生的共结晶现象是影响系统运行的主要原因;随着进药摩尔比的增加,结晶产物由短杆状向球状转化,晶体机械强度显著降低大量破碎,影响出水水质;进药比1∶1.2,p H为11的条件下,含铜废水浓度为500 mg/L时,系统去除率可达95%以上,微晶产率低于5%。  相似文献   
25.
国外环境技术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管理指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传媒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Na型粉末树脂回收废水中低浓度氨氮的可行性,分别采用静态摇瓶与动态树脂柱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仅使粉末树脂吸附氨氮的能力降低了5%;在中性与酸性条件下,Na型粉末树脂对低浓度氨氮去除率均可达到99%;每增加2 g·L~(-1)树脂投加量,氨氮去除率会提高20%,但吸附容量下降2.85 mg·g~(-1);钙镁离子的存在会降低Na型粉末树脂对氨氮的吸附容量,最大降低量为3.5 mg·g~(-1);由于钾离子与氨氮为同价离子,其影响不显著。Na型粉末树脂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根据实验结果,Na型粉末树脂静态运行方式适用于低浓度氨氮的回收,但动态运行方式下粉末树脂达到吸附饱和时间更短,因此,需要对运行方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许晓鸣  王凯军 《环境科学》1991,12(4):35-39,40
为提高污水稳定塘在冬季的处理效果,用水解池作为预处理措施,以降低有机负荷并改善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因而提高了低温条件下的降解速率.通过对系统的热量平衡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研究采用塑料大棚减慢稳定塘热量散失的措施.结合研究其它一些强化措施,提出了能适合北方地区冬季气候特点的稳定塘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8.
COD/SO2-4值对硫酸盐还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利用UASB反应器考察了COD和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对COD的竞争情况.发现在HRT为3.8h,SO2-4负荷为6~7kg·(m3·d)-1,SO2-4浓度为1000mg·L-1条件下:①在COD不足时,SRB与MPB在竞争中占微弱优势;对于产甲烷活性比较好的厌氧污泥要经过较长的时间,SRB才能确立优势菌种的地位.②COD/SO2-4比值决定了SO2-4的去除率.比值等于2时,SO2-4的还原率在95%以上;当比值为1.5时,SO2-4还原率为75%;当比值为1时,SO2-4的还原率为60%.  相似文献   
29.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及利用途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本文指出必须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问题。比较了各种污泥处置方式和国内外的应用状况,考虑到污泥富含营养物质,结合我国耕地缺乏有机质的国情,认为污泥的根本出路应是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0.
为解决本国水资源极端匮乏的问题,新加坡在20世纪末提出新生水(NEWater)技术路线,经过处理的污水可达到饮用水标准,NEWater的成功不但解决了新加坡水资源问题,同时通过产业与科技联动,打造了完善的水科技及产业创新体系,新加坡也因此成为世界闻名的"水务枢纽"。本文对新加坡NEWater发展历程和关键决策进行了分析,认为完善的法规体系、科学的政府架构、重大工程整合多方资源、重视品牌与推广,是新加坡水务管理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