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利用电磁场强化聚合硫酸铁(PFS),改变PFS的水解形态,进而提高PFS的混凝性能。采用自制交流变频磁化装置对PFS溶液进行磁化处理,以交流变频电磁场的频率、电压、电流和磁化时间为试验因素,对电磁场作用下的PFS溶液进行形态分析,并与非磁化的PFS溶液进行对比;以高炉煤气洗涤水为试验水样,通过混凝试验对比PFS溶液磁化前后的出水浊度和COD值。结果表明:电磁场作用下的PFS溶液形态分布发生了变化,与非磁化的PFS溶液相比,Feb质量分数增加了1倍,Fec质量分数减少了1/3,且当频率为300 Hz、电压为100 V、电流为0.8 A、磁化时间为2 min时Feb质量分数达到最大;电磁场能明显提高PFS的混凝性能,与非磁化的PFS溶液相比,高炉煤气洗涤水的出水浊度与COD值降低50%,投药量为原来的一半。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泥石流发生的机理和条件,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对泥石流发生的危险性进行科学的预见性评价,对减小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连北部水源地属泥石流高易发区,利用GIS技术,并结合RS技术处理遥感影像,通过综合加权评价法,分析评价了区域的泥石流危险性,并划分为泥石流高危险区、危险区、影响区和安全区。将评价结果与相关部门的泥石流灾害调查点进行了对比,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3.
物流量量纲的统一标准化是物流量研究的基础,影响到物流规划实施的准确性.针对目前物流量统计量纲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提出了物流标准当量这一物流量单位,统一了物流量统计口径,丰富了物流研究的相关于物流量的统计理论,使不同物流实现可加性,并可与市场容量挂钩,为更科学分析、研究和规划物流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铜合金、紫铜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具有代表性的港口海水环境中的污损、腐蚀行为.方法 依据GB 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和GB/T 5776—200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试验方法》,通过实海挂片研究ZQMnD12-8-3-2、铜镍合金B10/B30和紫铜T2在我国典型海域青岛港口、舟山港口、三亚港口的生物污损与腐蚀状况.结果 铜镍合金B10、B30和紫铜T2在三海域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污损生物附着的性能,其中紫铜抑制污损生物附着的性能最为突出,但其腐蚀严重,腐蚀速率为3.97×10–2~8.48×10–2 mm/a;铸造青铜ZQMnD12-8-3-2虽然含铜量略高于铜镍合金B30,但由于其腐蚀产物易附着于材料表面,其污损抑制性能较差.结论 铜镍合金B10、B30和紫铜T2均有抑制污损生物附着的性能,但受不同海域环境因素和材料表面腐蚀产物致密性的影响有所差异.受泥沙水质影响,舟山港口内铜合金的腐蚀速率较高,腐蚀显著,三亚港口内紫铜的腐蚀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光催经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水溶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祝万鹏  王利 《环境科学》1996,17(4):7-10
为了去除水中难氧化的有害染料中间体H酸,研究以TiO2,ZnO,CdS和Fe2O3为催化剂,采用低压汞灯为光源,对H酸水溶液进行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TiO2和CdS的催化效果最好。采用TiO2作催化剂,光催化氧化5h后,H酸分解率可达90%,反应速率遵大Langmuir-Hinshelwodd方程,K=12.3Lmmol,k=25.2×1-0^-6mol/h。  相似文献   
16.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的鉴定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武汉市郊稻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HS-03,对其反硝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HS-03在好氧条件下能有效去除人工废水中的NO3-(10mmol/L),去除率达90%以上,并且在反应过程中没有NO2-的积累.菌株HS-03与Pseudomonasstutzeri的16SrDNA序列具有99.1%的相似性.对该菌株的16SrDNA序列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表明,细菌HS-03是P.stutzeri的一个新分离种.实验采用ClastalW和PHYLIP程序对该菌株与报道菌进行了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图5表2参14  相似文献   
17.
王利 《环境保护》2012,(12):50-51
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1年的云南曲靖、河南义马铬渣事件,2012年春节前后的广西龙江镉污染等众多重金属污染事件反映出同一个问题:综合性监管机制的构建才是防止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的关键.从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的视角出发,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综合性监管机制的构建需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臭氧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和DSD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和DSD酸生产废水,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水溶性,提高混凝处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pH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7.5g/L时,DSD酸氧化母液脱色率大于90%,BOD_5/COD达到0.3。当臭氧投加量为6g/L时,1-氨基蒽醌废水的BOD_5/COD达到0.3。1-氨基蒽醌废水经投加量为2.5g/L的臭氧处理后,再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SO_4的投加量分别为5.0g/L和1.0g/L),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93%。  相似文献   
19.
H酸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萘的衍生物,对生物具有毒性,是目前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本研究采用亚铁-过氧化氢氧化法对该废液进行处理,以改善它的可生化性能,降低水中有机物的溶解性,提高混凝处理效率。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2~4,亚铁的适宜投加量为200mg/L,当H2O2投加量为30g/L时,COD去除率为50%,废水已具有可生化性。经亚铁-过氧化氢氧化处理(H2O2的投加量为3g/L)后的废液,再用FeCl3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Cl3的量分别为15和5g/L),COD的去除率达90%,H酸氧化过程中,HO先和萘环上的钝化基团发生置换反应,使萘环活化,进一步氧化,萘环裂解,最终转化为无机物。研究结果对提高该种废水生物处理效率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非点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治理非点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在讨论了各种污水治理技术的前提下,提出了自己关于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