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采用包埋法制备出一种复合生物填料,测其各项理化性质,并以NOx模拟废气验证其脱硝性能。填料主要由碳酸钙、牛粪堆肥腐殖质、菌剂载体、水泥、轻质珍珠岩、立体网状纤维及脱硝功能微生物等复合而成,粒径12 mm×20 mm,自然堆积密度(471±0.8)kg/m3,持水量(49±1.3)%,比表面积3.91 m2/g,平均机械强度(427.3±0.2)N,pH为10.5±0.2。填料能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粘结强度,并具有营养缓释及pH缓冲能力。包埋脱硝功能微生物复合填料中初期微生物数量5.3 ×105 CFU/g,运行60 d后微生物数量达到8.6×108 CFU/g,闲置停运30 d微生物有所减少,但重启后净化效率基本不变。当进气负荷低于1 878 mg/(m3·h),气体停留时间为14.47 s时,BF1的去除率高达93.15%。  相似文献   
72.
河北曹妃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曹妃甸项目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土壤基本性质和Zn、Cu、Pb、Cd含量,并依据有关标准和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总体偏碱性,属壤质和黏壤质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Cu的污染指数最大,Zn、Pb次之,Cd虽没超过国家标准但已出现污染累积现象。在单因子评价中,有76%的土样中Cd元素呈中等或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余元素均无潜在生态风险;在多因子评价中,有95%的土样属于无生态危害或一般生态危害,只有5%是强生态危害。项目区农田土壤质量虽总体良好,但个别区域存在严重生态危害问题,尤其是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十分突出。在今后的土地整理和污染修复工程中,应注意保护清洁农田,防止污染交叉转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研究高效除氮菌的加入对模拟潜流人工湿地除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氮菌提高了污水中COD、氨氮及总磷的去除率,对COD的去除率可以提高10%左右,总磷最高可提高20%,试验三天,对氨氮的去除率也提高20%-30%。  相似文献   
74.
75.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DOM的光谱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踪监测了城市污泥堆肥工厂好氧堆肥的一个发酵周期,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堆肥过程中DOM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表明,堆肥污泥中DOM主要由4种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色氨酸(C1:275nm/350 nm)、类富里酸(C2:240 nm、315/415 nm)、类酪氨酸(C3:275 nm/305 nm)和类胡敏酸(C4:265 nm、360 nm/480nm).随堆肥过程推进,组分C1、C3所占比例先增大后减小,而组分C2、组分CA所占比例升高,表明堆肥腐殖化程度不断增强;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发现,SUVA254、SUVA280、A240 ~400逐渐增大,E250/ E365逐渐减小,表明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逐渐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CA与吸收光谱参数在p <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表明CA可以作为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6.
针对中成药生产废水高COD(化学需氧量)、高SS(悬浮物)、高色度、可生化性较低等制约常规单一处理方法效力的问题,采用混凝预处理-厌氧水解-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反应器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中成药废水处理特性并探明此过程的污染物降解机理.首先,通过混凝参数正交试验以探明最佳工况:PAC(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800 mg/L,PAM(聚丙烯酰胺)质量浓度为3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搅拌1 min后以30 r/min连续搅拌30 min.该工况为有效降低后续废水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并保障其处理稳定性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通过耦合厌氧水解与SBR生物处理方法,使得中成药废水中COD、TP(总磷)、NH4-N、TN(总氮)、SS 去除率分别达90.24%、87.93%、93.94%、92.62%、97.30%.该耦合工艺通过各单元间的协同处理特性,实现了逐级高效污染物去除效力,为高浓度中成药废水的稳定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7.
中国特色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设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发达国家的实施模式及其效果;探讨了建立中国PRO机构的可行性;提出了虚拟企业利用规模化资源共享来为群体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设想;论述了“污染源”回收与无害化资源综合利用将成为下一轮投资热点的理由;简述了我国WEEE回收处理网络建设与推广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发起单位下一步工作部署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8.
河流底质是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污染物的主要归宿场所。重金属主要通过吸附、络合、生物吸收等过程进入河流底质中,河流底质粒径是影响重金属吸附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河流底质中,底质粒径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共同影响着重金属在底质上的吸附量。通过对苏北某城市河流底质进行粒径分级实验和有机质含量测定,研究了底质粒径与重金属(Cd、Cu、Pb、Zn、Cr)含量的关系以及底质中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为探索四川盆地裸土起尘中颗粒物及重金属的赋存特性,构建了"阳离子型污染物土壤表层运移行为研究系统",在系统模拟风速条件下进行裸土起尘试验,分析了起尘中各级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地面尘的沉降量随纵向的分布特征,并重点分析了起尘中颗粒物的尺寸效应与重金属含量、矿物组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裸土起尘初期1~5h内,颗粒物的浓度较高,污染较为严重;距起尘源1~2m区域内降尘质量最多,占地面尘总量的30%左右;铅(Pb)、铬(Cr)和砷(As)3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浓度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在试验粒径范围内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增加,呈现负相关关系;各级粒径颗粒物中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伊利石、石英、钠长石、绿泥石、方解石5种矿物组成,但颗粒物的粒径越细,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的含量越多,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0.
从旧货行业管理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树立资源节约理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旧货业要在全球化的废旧商品回收再利用产业链中定位并赢得市场所面临的某些问题;简述了加强二手服装流通管理政策体系研究需要理念创新促进制度创新的理由;强调了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促进旧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日本政府立法和规划引导,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等方面可资借鉴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