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绵城市建设正稳中推进,两批试点城市在径流排放总量、削减径流污染、控制城市内涝、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初见成效。国家层面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涵盖从治理目标、建设技术规范及优惠性财政支持方案等方面,研究也多围绕绿色基础设施、LD技术等具体技术层面,但在建设管理机制方面如何保障项目落地率及资金机制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梳理两批海绵城市试点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和难点,以公共管理研究视角构建"问题-主体-机制"分析框架,以外部性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及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规范分析明确收益模式的必要性和策略要点,并从海绵城市三种付费手段入手运用管制性政策工具及经济诱因性政策工具尝试实现内部化的技术手段,面对资金缺口应该及时机制创新并考虑社会资本方持续、足额、稳定的回报机制需求,以期为提高我国海绵城市的落地率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社区规划的角度出发,参考国际先进案例,探讨了如何在社区的设计和运营规划中建立有效的废弃物管理机制;通过人口规模等指标合理确定社区垃圾管理技术方案和实施策略;提出从规划层面预防"城市病",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砷污染水稻土的厌氧富集培养,探讨水稻土中潜在存在铁厌氧生物循环及其对氮和砷的耦合作用.富集培养直接证明了水稻土中铁的厌氧生物循环:三价铁(人工合成针铁矿)在厌氧条件下被逐渐还原成二价铁;铁还原过程结束并外源添加硝酸根时,培养基中新生的二价铁在依赖于硝酸根的铁氧化菌的作用下被氧化;当提供新的电子供体乙酸时,生物合成的铁矿重新被还原.在铁氧化还原循环过程中,随着铁的还原,培养基中砷的浓度不断增加,反之,当铁逐渐氧化的同时不断地吸附固定培养基中的砷.在铁的厌氧氧化阶段,铁氧化的同时硝酸根被还原,培养基中积累了NH4+和NO2-.因此,厌氧水稻土中可以进行完整的铁氧化还原循环,同时这个循环过程耦合了氮和砷的迁移转化.  相似文献   
14.
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用地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和RS技术,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地图叠加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辛庄镇域生态用地演变的时空特征,并引入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选择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到河流水系的距离、到村镇中心的距离、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为驱动因子,对研究区主要类型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辛庄镇生态用地空间结构和面积变化剧烈,总体上呈加速缩减趋势。其中,水田面积变化尤为明显,18a间累积减少1 806.61hm2;经济效益较高的水产养殖用地和园地规模有所增长,尤其是水产养殖用地,1991~2009年年均增长43.01hm2,长幅为93.26%。生态用地主要转移去向为水产养殖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生态用地总体上破碎化程度加剧,类型水平上,大体上呈现为破碎度加剧、景观形状日趋规则、优势度逐渐降低、聚集度日益增加的态势。各时段生态用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均为邻域因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因子对生态用地变化的解释效力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模型预测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4种预测模型的原理,并以新疆喀什市的城市用地预测为例,通过时间序列建立了4种预测模型,对城市用地实际值进行预测与分析,从而得出各种模型的特点。认为只有选择最适合的预测模型,才能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两种通气组织结构不同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农垦57)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吸收积累As的差异.结果表明,通气组织结构不同对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As的吸收积累有显著影响.通气组织结构发达的扬稻6号根表铁膜数量和铁膜中As含量均显著高于农垦57,扬稻6号根表铁膜量为431.53g·kg-1,铁膜中As含量达到220.2mg·kg-1,分别是农垦57的1.3和1.7倍.发达的通气组织结构显著抑制了As由水稻地下部到地上部的转运以及地上部对As的吸收:扬稻6号地上部As含量为10.77mg·kg-1,显著低于农垦57(12.85mg·kg-1);扬稻6号对As的转移系数(TF)为0.067,仅为农垦57的7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