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8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北京市城市污水雌激素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周海东  黄霞  王晓琳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09,30(12):3590-3595
采用重组酵母雌激素筛检法(YES法)对北京市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污水样品的雌激素活性进行了评价,并采用GC/MS分析了样品中8种内分泌干扰物(EDCs),以进一步阐明城市污水雌激素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能较好地降低污水雌激素活性,降低率为82.2%~97.0%,但出水仍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活性,雌二醇(E2)当量浓度(EEQ)为2.6~16.0 ng/L.GC/MS检测显示,污水处理厂并不能完全去除目标化合物,出水中平均浓度最低的是17α-E2,为13.5 ng/L,最高的是BPA,为106.4 ng/L;出水的雌激素活性主要来自类固醇雌激素.污水厂的出水排放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对类固醇雌激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312.
MUCT-MBR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行设计的双反应器MUCT-MBR简化了MUCT工艺,将反应池由5个简化到2个,减小了工艺占地面积,并且采用膜过滤取代二沉池出水,操作简单,出水安全可靠.针对MUCT-MBR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尤其是反硝化除磷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N/P比在33.3/5/1~25/5.5/1范围内,整个实验过程中COD、 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3%、 75.4%、 79.2%;且膜出水不受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缺氧段的反硝化吸磷是MUCT-MBR工艺除磷的关键,系统运行至第58 d,系统中反硝化除磷菌(DPAOs)所占比例达84.2%,反硝化除磷占系统总磷去除的67.07%.  相似文献   
313.
超声波提取-荧光法测定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超声波提取-荧光法测定贝类体内石油烃的快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提取溶剂、提取次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洗脱溶剂等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提取条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70×10-6,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6.5%~96.9%。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得青岛近海湖岛和沙子口两个区域扇贝体内石油烃含量分别为164.14×10-6dw和119.52×10-6dw,污染指数分别为1.3和0.95,表明湖岛海域贝类受石油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14.
本研究以实验室模拟的高浓度氮磷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折流式反应器,探讨了在动态条件下,pH、Mg:P、N:P及水力停留时间对鸟粪石法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氨氮的去除率,以上四个因素影响相当;对于磷的除率,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为:N:P〉pH〉Mg:P〉水力停留时间。当模拟水样中的TP浓度为310mg/l,pH为9.7,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Mg:N:P=1.2:1.2:l时,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可高迭85.8%和86.3%。  相似文献   
315.
微塑料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毒理学效应逐渐引起关注,但微塑料对植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仍十分匮乏.为探究微塑料对陆生高等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毒性作用,选用100 nm和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进行土培处理,结合水培生长试验,研究了PS-MPs对小麦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试验中,高浓度(200 mg·L-1) PS-MPs显著抑制小麦根、茎的伸长,5μm PS-MPs较100 nm PS-MPs表现出更大的毒性效应,小麦根和茎的长度抑制率分别为67. 15%和56. 45%.土培条件下,10 mg·kg-1PS-MPs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为显著.在试验含量范围内(0~100 mg·kg-1),随PS-MPs含量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提示PS-MPs对小麦叶片光合系统产生了损害,抑制其蛋白的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后升,表明PS-MPs对小麦毒性的可能机制涉及氧化应激.本研究结果将为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16.
目的 解决某产品箱体等复杂构件耐磨、减摩、抗烧蚀、残渣难清理引起的腐蚀等问题。方法 开展协合涂层工艺研究及应用试验验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SEM)、成分能谱分析(EDS)及厚度、硬度、附着强度(热震法)、中性盐雾试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等对涂层进行性能测试。结果 该涂层厚度均匀可控,与基体结合力强,在300~500 ℃共5个热震循环后,结合力未受影响。硬度高,超过800HV1.0,与铬镀层相当。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好,6 000次摩擦磨损试验后,无明显磨痕,中性盐雾1 200 h为评级为8级。通过涂层制备工艺对高频淬火部位性能影响研究分析,摸清了涂层制备对高频淬火部位的影响规律。通过箱体等复杂零件试生产,解决了涂层“发花”及“气馕袋”等制备问题。结论 经多轮产品试验验证,该涂层完全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17.
2020年11月,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及二者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湿地近地气层中主要含硫气体(H2S)浓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湿地不同高度的H2S浓度均呈现出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其值均在白天(9:00—18:00)较高且变幅较大,而在夜间(18:00—次日6:00)较低且变幅较小.芦苇湿地的H2S平均浓度最高((0.0013±0.0025)μL·L-1),交错带湿地次之((0.0011±0.0012)μL·L-1),短叶茳芏湿地最低((0.0009±0.0013)μL·L-1).不同湿地的H2S日平均浓度整体均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H2S主要集中在近地面0~0.5 m高度且其浓度的变异性最低.研究发现,潮汐及风速是影响不同湿地H2S浓度日变化特征的共性因素,其中,芦苇湿地还受温度、电导率(EC)及氧化还原电位(Eh)的显...  相似文献   
318.
为了解我国海上油田区域附近PFASs(多氟或全氟化合物)污染状况,本文针对我国渤海油田区所在海域采集了92个海水样品,并对其中19种PFASs及其新型替代品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油气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浓度范围为9.33~113ng/L,与中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油田区周边海水中总PFASs含量较高。传统PFASs中,全氟辛酸(PFOA)是大部分样品中的主要PFASs。新型替代品中,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的浓度相对较高,浓度中位数为1.82ng/L,而在所有样品中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Cl-PFESA)均未检出。从区域分布来看,总PFASs浓度较高的油田位于渤海西部。总PFASs含量与离岸距离等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渤海油气区附近海水中总PFASs含量与离岸距离显著相关,说明陆源是渤海油气区中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19.
碳交易作为一种碳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和政策工具,在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排放基准线是碳交易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标行业先进碳排放水平,是碳交易机制中使用基准线法计算碳配额的主要依据. 我国已发布了全国发电行业的碳排放基准线,随着碳交易市场的稳步推进和发展,对于其他行业碳排放基准线的研究和制定需求愈发迫切. 本文以水泥行业为例,概述了碳排放基准线的制定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碳排放基准线的应用实践及研究进展. 总体上,当前我国碳排放基准线工作滞后于欧美地区,面临覆盖行业少、行业内部标准不一、数据基础薄弱、区域及企业间差异未充分考虑等问题,难以保证碳配额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未来,建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尽快统一各行业内部基准线制定方案,优先考虑高碳行业;构建适用于我国碳市场的产品分类体系,完善不同主体的碳核算技术标准,明确不同产品的碳核算边界;加强对企业活动数据的监管力度,严格碳配额核算、分配过程,保证碳额分配的透明、公平;围绕地区或企业间的差异量化与配额修正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高基准线适用水平.   相似文献   
320.
植物组织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进程造成的重金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及社会对良好环境的需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植物修复的方法因其具有治理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原位修复等特点成为了研究热点。对植物修复而言,植物组织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修复研究是植物修复研究的基础。目前愈伤组织、细胞悬液、毛状根、畸状茎等多种植物组织类型已被作为植物系统的模型应用于植物修复的研究中。利用体外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作为植物修复的研究工具有很多优势:可将所需植物离体大量繁殖且不受季节限制、培育周期短、不携带病毒、易于诱导分化成所需器官如根或芽等。文章综述了目前植物组织在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组织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