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2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24篇 |
综合类 | 162篇 |
基础理论 | 17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i/SnO2-Sb2O3/β-PbO2阳极消毒处理医院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分解+电沉积法制备Ti/SnO2-Sb2O3/β-PbO2作为阳极消毒处理医院污水,初步探讨其杀菌基本原理,并研究了阳极材料、电流密度、电极间距、NaCl电解质浓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Ti/SnO2-Sb2O3/β-PbO2作为阳极,碳纤维作为阴极,在电流密度为80 A/m2,消毒时间为12 min,电极间距为5 mm,不添加电解质的实验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粪大群肠菌数小于500 cfu/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02.
103.
计量供热系统的节能主要包括热源供热量的减少和热网输配能耗的降低两部分,水泵变频调速技术成为后者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本文从水泵变频调速的不同控制方式入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各自节能潜力,得到水泵变频调速方式对输配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105.
博贺港及领近海域浮游藻类叶绿素a及氧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博贺港、水东港、鸡打港及水东湾以及其30m外海海域进行四个典型潮期的浮游藻类叶绿素的调查,得到海域浮游藻类叶绿素a含量大小的区域性及潮汐性差异;同时在四个水层进行连续24小时的原位挂瓶培养,得到以氧计的浮游藻类光合作用毛光合产氧率(GOP)及净光合产氧率(NOP)大小,以及生物体呼吸、有机物分解耗氧率(R)的大小。计算水域以碳计的总碳生产力(GCP),从而推出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硅藻完整性指数的辽河上游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年9月对辽河上游12个采样点的着生硅藻进行了生物调查,同时测定了ρ(DO)、pH、ρ(TP)、ρ(TN)、ρ(NH3-N)、ρ(CODCr)和ρ(BOD5)等水质参数. 共检测到硅藻16属,以针杆藻属(Synedrasp.)、舟形藻属(Naviculasp.)、异极藻属(Gomphonema sp.)、桥弯藻属(Cymbella sp.)为优势种. 根据硅藻香农多样性指数确定了5个相对清洁采样点和7个受污染采样点,对10个硅藻生物指数进行了辨别力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硅藻香农多样性指数、敏感性硅藻百分比和IDP硅藻指数最适合辽河上游的水质生物学评价. 采用5、3、1生物指数记分法统一量纲后,获得变化范围在3~15的D-IBI(硅藻完整性指数). 利用四分法划分辽河流域水质级别的标准,13~15为较好,10~12为一般,7~9为较差,3~6为差,并对12个采样点进行了重新评价,评价结果与水质参数的评价结果一致. 总体看来,该D-IBI基本适宜于评价辽河上游的水质状况. 收稿日期:┣┣(中)收稿日期┫┫2011-12-08修订日期:2012-03-08┣┣(中)修回日期┫┫基金项目:┣┣(中)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528-002)作者简介:┣┣(中)作者简介┫┫李国忱(1985-),男,辽宁阜新人,liguochen1001@126.com.*责任作者,┣┣(中)通信作者┫┫ 刘录三(1975-),男,山东莒县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面研究,liuls@craes.org.cn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环境审计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是环境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比之这一环境管理手段必将给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利好的环境治理远景而言,这一手段在我国的运用和普及尚停留干较浅层次,某种程度上说,它处于实验产品阶段的属性更浓烈得多。 相似文献
110.
渤海湾近岸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8年4月下旬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了2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9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24科45种,软体动物15科19种,棘皮动物3科3种,甲壳动物18科25种,其他类群7种.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7种,分别为黄海埃刺梳鳞虫、深钩毛虫、不倒翁虫、豆形胡桃蛤、长尾虫、绒毛细足蟹和纽虫.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栖息密度平均值为228.81 m-2,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6.03 g/m2,其中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71.43 m-2,生物量为2.95 g/m2;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76.19 m-2,生物量为8.28 g/m2;棘皮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90 m-2,生物量为16.69 g/m2;甲壳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53.10 m-2,生物量为4.53 g/m2. 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4.18,平均值为2.99;丰富度指数为0~2.97,平均值为1.71;均匀度指数为0.51~1.00,平均值为0.84. 与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渤海底栖生物调查结果比较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显著升高,群落结构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