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对羽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设定0.005、0.010和0.020g·L-1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试验,分别于试验24、48、72和96h时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Cu2+对羽摇蚊幼虫体组织CAT和SOD有明显影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GST活性在暴露72h后表现为受诱导作用(P<0.05),并在96h时达到最高值(P<0.01).对经0.005、0.010和0.020g·L-1 3个Cu2+浓度梯度刺激7d后摇蚊幼虫的口器致畸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致畸率与Cu2+暴露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2.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Cu^2+对羽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设定0.005、0.010和0.020g·L^-1 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试验,分别于试验24、48、72和96h时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Cu^2+对羽摇蚊幼虫体组织CAT和SOD有明显影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GST活性在暴露72h后表现为受诱导作用(P<0.05),并在96h时达到最高值(P<0.01)。对经0.005、0.010和0.020g·L^-1 3个Cu^2+浓度梯度刺激7d后摇蚊幼虫的口器致畸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致畸率与Cu“暴露浓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3.
主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之一,其安全监测亦是矿山企业安全监测的重点。基于主提升设备的安全监测现状,在充分调研国内主提升设备安全监测系统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需求分析,利用MCGS组态软件设计了金属矿山主提升设备安全监测系统,首次较全面地实现了主提升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现场监测要求,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34.
为明确某石化工业区VOCs浓度特征及活性物种,利用法国Chromatotec公司生产的airmo VOC expert C2-C6和airmo VOC expert C6-C12分析仪联用系统在2018年夏季对该工业区VOCs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石化工业区φ(TVOCs)(57种VOCs物种体积分数之和)为93.7×10-9±87.5×10-9,其中烯烃占比最高,达44.9%,当φ(TVOCs)日均值越高时烯烃占比越高.体积分数较高的物种主要为低碳烯烃、低碳烷烃、正己烷、甲苯和苯.②石化工业区φ(TVOCs)呈显著的夜高昼低变化特征,且各组分变化趋势相近,其中烯烃变幅高于其他组分.③各排放物质中对O3生成贡献较大的主要是乙烯、丙烯、顺-2-丁烯、甲苯等物质,而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甲苯、异丙苯、间/对二甲苯等物质.④通过PMF解析发现,石化工业区内催化裂化及裂解、催化重整及废水废液处理、油储设施溢散的贡献率分别为51.7%、34.8%、13.5%.⑤降低石化工业区VOCs活性可以明显降低O3超标率,若同时降低VOCs活性与φ(NOx)可更有效地降低O3超标率.研究显示,石化工业区VOCs排放强度较大,应对催化裂化及裂解等重点排放单元,以及乙烯、丙烯和甲苯等活性物质的排放进行控制,降低VOCs整体活性,并协同控制区域内NOx排放,从而减少O3污染.   相似文献   
35.
模糊综合评价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施工现场的高危险性,使其安全综合评价成为必须.本文在综合考虑了建筑施工现场条件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建立了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将8位专家的主观评判转化为客观数据,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判,找出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  相似文献   
36.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羰基化合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琴  邵敏  魏强  陈文泰  陆思华  赵越 《环境科学》2011,32(12):3522-3530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HPLC方法,于2010年6月24日、7月22日、8月24日、9月14日(夏季)和2011年1月13日(冬季),在北京及周边地区38个采样点组织5次同步观测,测定了大气中23种羰基化合物的浓度水平.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市各类站点夏季和冬季的总羰基化合物体积分数分别为(16.38±6.03)×10-9,(8.50±5.27)×10-9;周边城市夏季和冬季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3.19±5.71)×10-9,(13.05±2.44)×10-9.区域大气中最主要的羰基化合物是甲醛、乙醛和丙酮,三者约占总羰基化合物浓度的78%~91%.夏季羰基化合物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冬季,并且上午09:00~12:00时段的浓度高于下午13:00~16:00时段的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北京市夏季羰基化合物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交通密集的主城区,而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夏季,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羰基化合物有显著的一次和二次贡献,同时在不利的气象条件影响下,造成城市地区羰基化合物的污染现象.冬季,大气羰基化合物以一次排放为主,燃煤和机动车可能是主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37.
在pH=10条件下,研究了连续流反应器中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生产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SRT在一定范围内延长有利于SCFAs产量的提高.不同SRT对乙酸和丙酸在SCFAs中所占比例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他脂肪酸影响甚微.在pH=10和SRT=12 d条件下,SCFAs的产量约为空白试验(不调节pH,SRT为12 d)的3.6倍;丙酸在SCFAs中的质量分数由11.7%上升到16.0%.对碱性条件下SRT影响剩余污泥生产SCFAs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8.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有效的监控各企业污染物实时排放情况、治理设施运行状态及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结合企业排污权信息,通过先购买再消费刷卡排污、阀门控制实现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完善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督手段,极大地提高执法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39.
2015年北京市两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2015年北京市两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变化特征并初步评估了减排措施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次红色预警期间,北京市PM2.5平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12月9日19:00,为282μg·m-3,单站最高小时值出现在京东南市界永乐店站,浓度达496μg·m-3.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全市平均最高小时浓度出现在12月22日20:00,为421μg·m-3;单站最高小时值出现在京西南市界琉璃河站,浓度达831μg·m-3.两次红色预警累积持续时间均呈现出南部站 > 城区站 > 北部站的特征,且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PM2.5浓度南北差异明显大于第1次,PM2.5平均浓度在150μg·m-3以上的面积明显大于第1次,第2次红色预警期间重污染面积可达总面积的93%.两次预警期间气象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转化和区域输送现象,极端气象条件是重污染形成的外因,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导致重污染形成的内因.初步评估结果显示红色预警应急措施实施后,北京市PM2.5环境浓度下降约20%~25%,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0.
北京市黑碳气溶胶浓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阳  安欣欣  刘保献  景宽  王琴  罗霄旭 《环境科学》2021,42(12):5633-5643
为探究北京市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4个站点2019年的ρ(BC)、ρ(PM2.5)、ρ(CO)和φ(NOx)及同期气象因子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背景区(BA)、城区(UA)、城区路边(UR)和外环路边(HR)的平均 ρ(BC)分别为(1.58±1.15)、(2.27±1.67)、(3.35±2.13)和(3.57±2.40)μg·m-3,o(BC/PM2.5)分别为(5.3±1.6)%、(6.0±2.3)%、(9.0±3.6)%和(8.1±3.5)%;除 UR 站点 ρ(CO)高于 HR 站点以外,4个站点的ρ(BC)、ρ(PM2.5)、ρ(CO)和ψ(NOx)由低到高排序均为:背景区<城区<城区路边<外环路边,且采暖季是非采暖季的1.1~1.7倍;用最大频率法估算各站本底ρ(BC),UR站点最高,BA站点最低,分别为0.56 μg·m-3和0.19 μg·m-3;交通排放导致路边站点本底ρ(BC)、平均ρ(BC)和ω(BC/PM2.5)均高于其他站点.ρ(BC)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结构,非采暖季早高峰时段(07:00~08:00)峰值较高,采暖季全天浓度高于非采暖季且凌晨时段(00:00~02:00)峰值较高,谷值均在午后(14:00~16:00)出现.4个站点的平均吸收埃斯特朗指数(AAE)为1.38、1.34、1.26和1.26,表明全市BC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采暖季平均AAE为1.46,高于非采暖季的1.23,主要是由于采暖季生物质燃烧排放占比增加;非采暖季各站点AAE日变化曲线主要受机动车活动时间影响,一致呈凌晨低、午后高的分布特点,采暖季曲线各异.BC与PM2 5、CO、NOx、风速和相对湿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6、0.81、0.69、-0.37和0.34;由于燃煤源作为4种污染物的共同来源贡献增加,采暖季较非采暖季| r |更高.4个站点的△BC/△CO值分别为3.1×10-3、3.5×10-3、3.9×10-3和4.1×10-3.一次污染过程中,城区站点BC以区域传输为主要来源,路边站点局地排放BC积累过程较明显,易发生颗粒物二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