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报告由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共同发布,在前两次的评价报告中,宁波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宁波,日常环境监管信息全部上网,环境信息走在了阳光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OMI大气甲醛产品,探讨了浙江省2006-2017年对流层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土地覆被情况、气象、地形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多角度定量化分析了大气甲醛浓度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7年浙江省大气甲醛浓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大气甲醛浓度急剧上升阶段(2006-2010年)和大气甲醛浓度平缓下降阶段(2011-2017年);空间上,大气甲醛浓度自东南至西北呈阶梯式增长,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浙北平原;时间上,大气甲醛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季均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大气甲醛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2个方面。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其中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是主要的甲醛排放环节,交通运输对甲醛浓度的升高也有一定的贡献。温度、降雨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山脉阻拦作用也是形成浙江省大气甲醛时空分布特征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PCR-TGGE技术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负荷下单相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特征,在单相厌氧消化反应器负荷为2.0~8.5kg·m-·3d-1(以VS计)的不同负荷条件下取样,运用16SrDNA的PCR-TGGE技术对反应器内微生物进行动态追踪.同时,运用Dice系统和NMDS软件对PCR-TGGE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负荷为4.0~6.0kg·m-·3d-1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不大;负荷为6.0~7.0kg·m-·3d-1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较为明显;负荷分别为7.0~8.0kg·m-·3d-1及8.5kg·m-·3d-1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为明显.纵观整个过程,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器有机负荷在2.0~8.5kg·m-·3d-1下厌氧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演替;负荷为7.0kg·m-·3d-1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丰富度最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学混凝法对高COD和高浊度的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首先,比较了硫酸铝(AS)、氯化铝(AC)、氯化铁(FC)、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对制药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混凝剂(PAC)及其最优混凝条件;其次,研究了PAM对PAC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9.0、慢搅拌速度和时间分别为60r/min和15min时,150mg/L PAC和6.0mg/L PAM配合使用对制药废水的混凝效果最佳,此时COD、T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3.6%、76.7%、85.1%和96.0%;制药废水原水中主要含有芳香族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溶解性微生物分泌物3类荧光性物质,混凝剂种类对其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其中PAC效果最佳,且PAM可强化PAC混凝对荧光物质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赵二劳  王璐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5):209-211,221
为提高有机染料废水的降解效率,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处理有机染料废水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其中,芬顿(Fenton)氧化,尤其是光助芬顿氧化法(Photo—Fenton)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阐述了光助芬顿氧化法的产生与发展.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其降解染料废水的几方面因素。对光助芬顿氧化法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为实验装置,探讨了利用新型发酵产氢菌R3的生物制氢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情况.实验表明,维持反应器内pH在4.5左右、COD启动值为6000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等条件,可在30 d内完成反应器内菌种对环境的适应并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此时系统氧化还原电位(HRT)稳定在-400mV左右.系统内的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中乙醇含量最大,占发酵产物总含量的65%,乙醇和乙酸所占比例为95%,系统呈现明显的乙醇型发酵特性.启动和运行阶段的积累产氢量为399.33 L,最大产氢量达15768.8 mL·d-1,最大氢气产率为49.94%.有机氮源可被微生物利用而无机氮源对产氢并无太大影响.使用有机氮源和磷源时积累产气量、积累产氢量和发酵液相末端产物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制定合理检验测试策略,提高安全仪表系统(SIS)在低要求运行模式下的安全性,提出要求平均失效概率(PFDavg)通用计算模型,引入检验测试分布因子和共因失效修正因子,表征部分和完全检验测试对SIS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所有同构koon架构系统,可应用于周期性、非周期性部分检验测试及共因失效影响较大的场景,可以为企业制定检验测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汾渭平原城市近5a(2017~2021年)大气污染演变及典型污染过程特征,以宝鸡市为例,综合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6参数)、气象数据及污染期间颗粒物化学组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宝鸡市2017~2021年空气质量改善较为显著,CO-95per (CO日均值第95%分位数)和SO2浓度分别下降了47%和36%,表明宝鸡市近年来控煤效果明显;PM2.5浓度下降了24%,O3-8h-90per浓度(O3日最大8h平均值第90%分位数)年际差异不大,2021年O3-8h-90per浓度与2017年持平,且为近5a最高值,随着PM2.5污染的逐步改善,O3污染开始凸显.PM2.5与Ox浓度的相关性在夏半年明显强于冬半年,归因于夏半年较高的O3浓度增强了大气氧化性,促进了二次颗粒物的生成.结合气象要素对冬半年和夏半年污染天分析发现,冬半年低温、高湿、低风速静稳天气最容易导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弹性滑移支座的原理、构造和特点;通过对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试验,研究了竖向荷载、位移幅值以及加载频率对弹性滑移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滑移支座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强;竖向荷载和加载频率对弹性滑移支座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而位移幅值对其影响较小;弹性滑移支座的恢复力模型,可以用考虑速度的指数摩擦力模型来描述,并且模拟得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0.
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与曝气生物滤池(BAF)联用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二级出水,进行长期连续实验,考察pH、O3/KMnO4投加顺序和投加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在pH为7.2~7.6的条件下,当O3和KMnO4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时,ρ(BOD)/ρ(COD)由0.13提升至0.26,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0.90%和31.97%。在此基础上采用O3/KMnO4/BAF联用工艺,COD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至71.30%和74.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