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12篇 |
综合类 | 62篇 |
基础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12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态系统固碳服务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区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区域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和ReRSM(Remote Sensing Model for Ecosystem Respiration)评估其2015年的固碳服务,并阐明其固碳服务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2015年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以C计)为31.36×104 t/a,平均固碳量为644.86 g/(m2·a),其时间动态总体呈单峰曲线分布,但受台风影响该曲线波动较大.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西北边缘地区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较低,与DEM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且绝大部分区域为碳汇区.厦门市分区统计显示,同安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和固碳量均最大,分别占厦门市总量的52.58%和57.10%,其与翔安区、集美区的固碳量之和占厦门市总量的88.27%,是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主体;湖里区固碳量最少,平均固碳量仅为14.25 g/(m2·a),几乎为碳中性.研究显示,厦门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52.
以生物膜主要组分水铁矿和腐殖酸作为掺杂吸附剂,分析了掺杂前后黄河乌海段表层沉积物对重金属Cd^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吸附时间、Cd^2+初始浓度和pH对沉积物吸附Cd^2+的影响,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分配系数。结果表明:腐殖酸和水铁矿掺杂比例的提高增强了沉积物对cd^2+的吸附能力;掺杂生物膜主要组分对黄河乌海段水体Cd^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R^2≥0.99,P≤0.02,n=7);掺杂腐殖酸和水铁矿后沉积物对cd^2+的分配系数分别为:6.2959和2.7110,二者均高于未掺杂沉积物对Cd^2+的分配系数(0.8626),说明掺杂腐殖酸的吸附效果优于掺杂水铁矿的吸附效果;另外,溶液pH对沉积物吸附Cd^2+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3.
54.
以无锡市锡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NAS四步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锡山区棕(褐)地存在的环境风险(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锡山区棕(褐)地对附近居民中的成人产生的健康风险中致癌风险为7.06′10-8,非致癌风险为1.21′10-1,对儿童产生的健康风险中致癌风险为1.16′10-7,非致癌风险为5.67′10-2,已接近风险可接受水平,其中重金属Pb和Cr在非致癌风险评价中贡献率较大;棕(褐)地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生态风险已处于中度危害水平,重金属Cd产生的生态风险最为严重;在锡山区四大城市发展模块中,锡东新城存在的环境风险最大,安镇—羊尖新市镇和东港—锡北新市镇次之,存在的风险水平相近,鹅湖新市镇最小. 相似文献
55.
关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就业氛围和实践教学现状等方面入手,重点通过对专业实验课程占教学比例较小且综合性实验更少、专业实习受课程设置影响及毕业设计师资安排不合理等现状分析了该专业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升华和优化教学体系,适当增设应用型课程;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加大介绍先进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的力度;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实行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研究平台等措施对该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6.
土壤污染物运移轨迹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土壤污染物的运移轨迹,可以掌握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时空规律,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预测、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根据与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对流扩散传输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土壤环境下污染物运移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COMSOL对几种特定初始及边界条件下的对流扩散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稳定连续、指数变化、瞬时释放三种典型污染源排放模型,并探讨模型中的一些因子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最后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7.
以含锌废盐酸为原料制备磷酸锌[Zn3(PO4)2],探讨含锌废盐酸中Zn、Fe、Cr、Ni等重金属质量分数、TOC质量浓度、磷酸体积分数和反应时间等典型因素对Zn3(PO4)2纯度及化学组成结构的影响,并用XRD及SEM表征Zn3(PO4)2的物相结构。结果表明,含锌废盐酸可制备纯度较高、结构较为稳定的Zn3(PO4)2产品,制备过程中废盐酸中的Fe对Zn3(PO4)2产出纯度的影响较大;Zn3(PO4)2的产出纯度随TOC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当磷酸体积分数低于85%时,对Zn3(PO4)2产出纯度总体呈正相关趋势,而高于85%后,产出纯度则有所降低;反应时间为5 h时制备Zn3(PO4)2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8.
为解决管道补口热收缩带剥离强度人工抽检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大的问题,采用水浸法开展基于超声检测的补口热收缩带粘接性能的试验研究,根据回波信号、时域等效强度It和频域等效强度If,分析了2.25 MHz、5 MHz时接收信号与粘接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检测频率为2.25 MHz时,随着粘接质量的下降,回波信号R1-2呈增强趋势;当检测频率为5 MHz时,随着粘接质量的下降,有R1减弱、R2增强的趋势,发生脱粘时,R1异常增强,R2几乎减弱到零;同时,两种频率检测结果均表明时域等效强度It和频域等效强度If与粘接质量呈反比:粘接质量下降,It、If增强,可作为管道补口粘接质量定量评价的两项指标。此外,与2.25 MHz相比,5 MHz对于粘接质量的判别能力更强,更有利于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