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01.
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针对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前后的4个典型年份,从工业污染源空间特征出发分析了东北三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并详细讨论了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哈大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以及辽宁省中部及沿海地区,且有不断集中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东北三省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CODCr,石油类及汞;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于无机污染物,其中挥发酚、石油类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很大,污染物排放区域转移趋势明显;CODCr和汞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不大,有新污染城市出现; 20年间东北三省废水排放量比例变化不大,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排名却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202.
水体各组分吸收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综述了水体水色组分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其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采用0.22 μm聚碳酸酯滤膜过滤后的过滤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换算得到.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采用定量滤膜技术得到,并总结了文献中各种光程放大因子β的校正方法.综合分析了甲醇浸泡提取法、次氯酸钠漂白法和数值分离法区分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优缺点.最后对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3.
温度对啤酒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鑫  冯玉杰  曲有鹏  李冬梅  李贺  任南琪 《环境科学》2008,29(11):3128-3132
以啤酒废水为底物,采用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加入50 mmol/L磷酸盐(PBS)作为缓冲溶液,考察了20℃和30℃下,MFC产电性能及生物相变化.当环境温度从30℃降低到20℃时,MFC最大输出功率从483 mW/m2降低到435 mW/m2,库伦效率和COD去除率变化不大.温度对阴阳两极的电位均有影响,且对阴极的影响大于对阳极的影响.以莫诺德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半饱和速率常数ks分别为228 mg/L(30℃)和293 mg/L(20℃).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表明,温度变化不仅影响了阳极的优势菌群,而且对阴极微生物种类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4.
205.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含固率、接种率和pH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量的影响,确定了考察因子的主次以及最优工艺条件,并针对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温度、接种率和pH)进行了单因素验证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5℃、pH值为7、接种率为30%、含固率为8%时,厌氧发酵产沼气的产率最大为633.8 mL/gVS...  相似文献   
206.
监测数据法在工业污染核算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监测数据法应用于污染核算的工作流程.指出了监测数据法使用中监测数据本身、环境统计中以及动态更新中监测数据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加强监测管理、钻研监测技术,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为污染核算奠定基础;修订、完善监测数据法的相关技术规定并督促严格执行;正确处理监测数据,从技术层面改进污染核算质量;加强监测数据法核算的...  相似文献   
207.
本研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几大煤矿区周围农田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煤矿区附近的24个农田土壤表层样,利用三酸消解法提取并测定土壤样品中Ni、Cu、Zn、As、Cd、Pb六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同时利用0.1 mol/L氯化钙和0.5 mol/L磷酸二氢钾浸提并测定Ni、Cu、Zn、Cd、Pb、As有效态含量。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所有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Ni、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高于四川省土壤背景值,其中部分点位As、Cd和Zn超过国家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管控标准,点位超标率分别为8.3%、41.7%和25%;Cd和Pb具有较高生物有效性,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为35.29%和20.1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d、Zn、As和Pb两两间存在互为显著相关,农田中这四种元素主要来源于煤矿开采和加工。三种评价结果均表明煤矿区附近农田中Cd处于显著污染水平,是农田土壤污染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花山矿区周围的农田是四大矿区中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或采取一定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8.
本文从监测人员、条件、仪器、方法、布点、数据处理、监测报告等方面,简要阐述了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对进一步做好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9.
王学江  王鑫  刘免  吴真  杨连珍  夏四清 《环境科学》2012,33(6):2090-2094
探讨了不同浓度Cu2+及Cu2+和Cd2+联合对活性污泥系统COD去除的影响,并采用ToxTell生物传感器,以活性污泥为指示微生物,分析了上述金属离子的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低于10 mg.L-1时,不会对该活性污泥系统带来明显的冲击作用,Cd2+的加入明显增强了对该活性污泥系统COD去除的抑制作用,上述金属离子在抑制时间为1.5 h时对系统COD去除抑制率达到最大,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COD去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ToxTell生物传感器的毒性分析结果与COD去除抑制率相近,初步证实该生物传感器能很好地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受Cu2+、Cd2+离子冲击的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210.
近20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发展、深化。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加之土壤污染监测也相对复杂等,人们对于土壤污染的认知相对较弱,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度被忽视。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国务院首次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于2014年7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公报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使公众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我国土壤的污染状况,加速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律的出台和实施进程。自然之友多次参与了环境治理的法律行动,承担起推动土壤污染类法律制度健全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