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01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21.
王静  刘洪杰  雷禹  徐晶  宋立岩  李勇 《环境科学》2017,38(3):946-953
三峡库区是新形成的生态系统,沉积物特征较之成库前有显著改变;研究库区小江支流——南河沉积物的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可以为库区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反季节蓄水和泄水,沉积物-水界面硝化与反硝化速率特征鲜见报道.实验选取库区开县南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泄水期(8月)和蓄水期(11月)采集上、下游以及南河与小流域菁林溪交汇处沉积物样品,测定其理化指标;同时通过实验室模拟沉积物水环境,以乙炔抑制法测定泄水期与蓄水期沉积物的硝化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蓄水期沉积物总氮(total nitrogen,TN)、铵态氮(ammonium nitrogen,NH_4~+-N)、硝态氮(Nitrate nitrogen,NO_3~--N)及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等理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泄水期(P0.05),这说明蓄水期有外源物质入库;沉积物硝化速率在蓄水期[194.06μmol·(m~2·h)~(-1)]显著高于泄水期[16.52μmol·(m~2·h)~(-1)],且硝化速率与沉积物理化特征(TN、NH_4~+-N、NO_3~--N、TOC)存在显著正相关;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则与硝化速率相反,泄水期[647.20μmol·(m~2·h)~(-1)]高于蓄水期[24.04μmol·(m~2·h)~(-1)],其与沉积物理化指标(TN、NH_4~+-N、NO_3~--N)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2.
采用Dou的磷形态分级方法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板栗产区栗蓬栗叶-菌渣-秸秆-鸡粪混合堆肥(BYZ)、菌渣鸡粪堆肥(ZF)、栗蓬栗叶-菌渣-鸡粪堆肥(BZ1和BZ2)这4种有机物料中的磷形态特征及其对结果枝叶片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4种有机堆肥产物全磷含量表现为:BZ1(10.61 g·kg-1)ZF(9.03 g·kg-1)BYZ(8.56 g·kg-1)BZ2(7.68 g·kg-1),并均以无机磷为主,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在62.88%~73.62%之间;2 4种有机堆肥产物各形态总磷中除ZF以较稳定的HClP含量及其占回收全磷(Prt)比例最高以外,其他3种均以活性的H_2O-P含量及其占回收全磷(Prt)比例最高,Na OH-P含量均较低;3各形态中的无机磷以活性的H_2O-Pi或Na HCO3-Pi占形态总磷的比例最高(89.17%~96.00%),且在回收全磷中BZ2中的无机磷主要分布在H_2O-Pi和HCl-Pi,其他3种的无机磷主要分布在H_2O-Pi、HCl-Pi和Na HCO3-Pi,各形态有机磷主要分布于残留态磷,BZ2中比例最高;4等磷量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板栗结果枝叶片单位面积叶片磷含量整体表现为BZ2BZ1BYZZFCK,高峰期(7月)、平均每月叶片磷含量增值与堆肥产物中水溶性无机磷含量及其占回收全磷的比例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推测集中深施情况下有机堆肥产物中水溶性无机磷含量及占全磷的比例是当年板栗叶片磷吸收的重要影响因素.整体研究表明,栗蓬栗叶-菌渣-鸡粪堆肥(BZ2)具有高比例的水溶态无机磷和残留态有机磷库,使板栗叶片磷含量最高,且其原料中板栗产业废弃物配比高达80%(栗蓬栗叶60%+菌渣20%),是产区好氧堆肥原料体系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22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纵向迁移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研究城镇化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纵向迁移特征,在快速进行城镇化建设的沈阳东部地区选择了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城市用地、耕地及林地)的5个土壤剖面(0~1 m),分析了土壤剖面层中PAHs的残留特征,讨论了影响PAHs纵向分布和迁移的因素以及土壤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土壤表层ΣPAHs的含量为:城市1号点513. 19~12 689. 04μg·kg~(-1)、旱田点36. 18~7 196. 10μg·kg~(-1)、水田点70. 92~747. 53μg·kg~(-1)、城市2号点19. 39~636. 47μg·kg~(-1)和林地点4. 79~349. 24μg·kg~(-1). PAHs在城市用地和林地中主要被截留在0~30 cm浅层土壤中,在耕地可以迁移至较深的土壤层;高环数PAHs在浅层土壤层中所占比例较大,深层土壤低环数占比较高;土壤有机质与PAHs分布呈显著正相关,PAHs的理化属性对其迁移能力有一定影响;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域的PAHs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和交通等燃烧,部分低环数PAHs来自于石油产品输入.  相似文献   
224.
连续钢构桥成桥荷载试验实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连续钢构桥的质量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关键,因此,成桥后通过荷载试验对桥梁质量进行评定以评判桥梁的质量,确保桥梁安全运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对连续钢构桥成桥荷载试验实施方案进行研究,确定了此类桥梁的试验内容、提出了静载试验方案的加荷原则、控制截面、试验工况和测点布置原则以及动载试验方案的测试内容和脉冲试验、跑车试验、跳车试验、刹车试验的试验方法。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能够对新建桥梁的质量进行详细鉴定,以检验设计理论以及施工质量,为即将投入使用的桥梁的运营、养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5.
王静  郭素娟  马履一 《环境化学》2011,30(6):1096-1101
以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油葵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与鸡粪为原料,设置4种不同配比(F1、F2、F3、F4),于2009年秋末接种EM菌进行堆肥试验.通过对堆肥过程中堆体的温度、含水率、NH4+-N、NO3--N、pH值、C/N、T值的测定,研究了不同配比对堆肥腐熟度的影响.采用大白菜种子发芽指数(GI)评价了堆肥的腐熟度和...  相似文献   
226.
北京灰霾天气PM10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北京市2008年4月和5月不同采样点采集的灰霾天PM10样品中的1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Ti、Fe、Zn、Sn、Pb为全样样品中相对含量较高元素;Ti、Mn、Ni、Cu、Zn、Pb是水溶样样品中相对含量较高元素。与晴天相比,灰霾天样品中微量元素可溶性增强,对人体危害更严重。与2002年分析数据进行对比,因2002年缺少Cr、Cd元素的测试值,全样样品中除了Co、Ni、Cu、Mo元素外,其余测试元素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e和Sn元素的增幅最大。水溶样品中,参与对比元素的含量均下降。文中对含量相对较高的Cr、Mn、Fe、Cu、Zn、Cd、Sn和Pb元素进行了源解析,分析得出采样点附近的交通源及地面扬尘是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27.
228.
土地利用评价的尺度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其中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最适宜的候选中观尺度,在评价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县域经济的特点对县域土地利用的构成和动态变化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县域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程度。遵循FAO提出的土地利用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等准则,确立了适宜于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以锡山市为例,从锡山市的具体情况出发,确定了适宜于锡山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锡山市1985-1999年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指标按土地可持续评价的要求将指标分为增长型、递减型、控制性、平稳型。评价结果以诊断的形式表现,首先列出六大准则层,依据指标计算结果对其进行定性评价;其次列出各准则层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是确定问题发生影响的时点,这样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时,可以分出轻重缓急,所依据的是系统论的原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可能存在替代作用,但这种替代作用是暂时和相对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不可替代性是长久和绝对的。  相似文献   
229.
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采煤废弃物这3种典型多孔固体废料为原料,用低氧控温炭化法制成牛粪炭和秸秆炭以及用煅烧后的煤矸石炭对磺胺二甲嘧啶(SMZ)进行批处理吸附实验.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平衡研究牛粪炭、秸秆炭和煤矸石炭对SMZ的吸附特性,并结合FE-SEM、 FT-IR、 Boehm滴定、 BET及Zeta电位滴定分析表征手段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 3种炭材料对SMZ的吸附在24 h时基本达到平衡. 3种炭材料对SMZ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在0.996 8~0.999 9之间,吸附速率随着炭材料表面有效吸附位点的减少而减小.吸附过程主要由膜扩散、颗粒内扩散和平衡阶段这3个步骤组成,颗粒内扩散和膜扩散共同控制吸附速率.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R~2在0.987 4~0.999 7之间,主要为物理吸附,是自发的放热反应. 3种炭材料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牛粪炭(19.64 mg·g~(-1))煤矸石炭(12.06 mg·g~(-1))秸秆炭(9.16 mg·g~(-1)).SMZ在3种炭材料上的吸附机制主要有: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多分子层的表面静电吸附作用和孔隙填充等.其中,静电吸附为主要吸附机制.牛粪炭吸附性能最佳可能是由于其具有较为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较多的负电荷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  相似文献   
230.
余瀚  郭浩  王静爱 《灾害学》2022,(2):131-137
针对广东台风灾害人口与经济风险,基于区域灾害系统、地域分异和自然灾害区划相关理论,从“多尺度-多要素-多情景”的角度系统性开展了区域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构建了基于自下而上思想的G-BU-BZ定量综合区划工具,结合先验知识和广东台风风险分析结果,使用5个重现期情景(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的分区图,以5个重现期情景下的分区方案图谱形式形成系统的综合区划方案:一级区表达宏观上台风灾害风险形成的环境分异,所有重现期情景均划分为6个区域,包括沿海平原区、粤西平原区、粤西-中部平原丘陵区、粤北-粤东山地丘陵区、粤东平原区、珠三角平原区;二级区表达台风综合致灾因子强度分异,5个重现期情景下分别划分出13、16、18、14、12个二级分区;三级分区表达综合风险分异,5个重现期情景下分别划分出55、67、68、64、51个三级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