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甘肃南部城镇PM2.5及水溶性离子(WSIIs)浓度水平,于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甘肃成县按季度进行PM2.5样品采集,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甘肃成县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57.2±26.9) μg·m-3,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质量浓度约为夏季的1.9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其中夏季达100%.WSIIs质量浓度呈现SO42->NO3->Na+>NH4+>Ca2+> K+>Cl->Mg2+的特征.SNA是浓度水平最高的3种水溶性离子,占8种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0.1%.ρ(NO3-)/ρ(SO42-)平均值为0.6,表明工农业生产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等固定源是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人员管控对PM2.5和水溶性离子中SNA质量浓度影响显著,PM2.5平均质量浓度降幅达44.2%.源解析表明,PM2.5中WSII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及二次源和道路建筑扬尘等.  相似文献   
22.
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特别是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仍为乡村发展的短板。2018年初,国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解析了农村人居环境及其整治的概念与内涵,阐释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运行模式,梳理了整治成效的评价方法与结果,并展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的重点领域。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基本理论、演化机理、质量评价、调控策略等方面有明显进展。但是,当前研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和支撑性仍存在明显不足,地方具体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认识上或实践上的误区。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新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要形成“八项共识”。在研究层面,应强化乡村地理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城乡规划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的交叉与融合,着力形成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机制剖析、成效评估、模式优化等于一体的系统性研究体系,可更好地支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地域功能显化和价值提升,进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3.
王鹏  赵微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9):2403-2417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明确其空间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的层级单一、结果针对性欠佳等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自然立地条件—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自然立地条件指标分析流域内地域分异规律,进而划定生态修复一级分区;基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供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生态修复二级分区;结合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及生态退化度等关键生态胁迫问题指标构建生态修复分区指数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进而开展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划分。最终,将猫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修复一级分区、10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及30个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猫跳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分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4.
基于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利用0~1整数规划算法,建立了排放量与污染物环境浓度的多情景快速反应决策模型,实现了大气污染管控目标下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调整方案的快速决策。以大气环境考核重点关注区域河北省沧州市高速合围区为例,采用AERMOD模拟分析了各排放源一次PM10对国控点贡献排名情况,利用0~1整数规划模型求解了在贡献浓度调整下各排放源组的最优控制方案。结果表明:沧州市高速合围区内颗粒物排放源对国控点的污染浓度贡献中,道路源排放占比最高,其次为非道路移动源;此外,在实现合围区内排放总量调整最小且对国控点(市环保局、沧县城建局、电视转播站站点)贡献浓度均降低至少1.5 μg/m3的目标下,对"新华区省道""运河区土壤扬尘"源组的管控方案达到最优,源组总排放量为791.30 t/a,下降幅度为15.66 t/a,对各国控点年均贡献浓度为7.80,10.09,7.87 μg/m3,分别下降了1.75,2.00,1.52 μg/m3。该方法可实现在既定的大气污染源调整方案下的快速效果评估,并提供最优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25.
特殊的水文节律导致鄱阳湖形成面积较大的周期性环湖消落带,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极易在消落带中发生沉积,选择鄱阳湖典型河口型消落带,沿湖向按照不同植被类型设置采样断面,采集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样品(不同组织),分析不同时空下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体中重金属(Cr、 Ni、 Cu、 Zn、 As、 Cd、 Sb和Pb)的含量特征及富集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换特征,揭示鄱阳湖典型消落带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沿湖向表现为明显的分布规律,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即季节性淹水带土壤/沉积物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地带,Cu、 Pb和Sb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富集水平较高,其中Cu和Sb为显著富集(EF>5);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季节性淹水带总体处于轻度生态危害水平(70≤RI<140),显著高于淹水带和未淹水带.消落带沿湖向带状分布的优势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表现为显著的季节差异,生长季(4月)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重金属不同介质和组织的分配大体遵循基质>根...  相似文献   
26.
传统聚落景观具有低碳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利用价值和其他潜在价值等。以湖南上甘棠村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CVM方法对其传统聚落低碳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以2011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为总人口样本,结合问卷调查获得的支付意愿率,上甘棠村传统聚落景观低碳总价值为108.89亿元,其中低碳景观存在价值为37.89亿元、低碳景观遗产价值为27.98亿元、低碳景观利用价值为30.16亿元、其他潜在低碳价值为12.85亿元。  相似文献   
27.
浅谈青岛市雨水径流污染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和匮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由此引出的对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和控制也已不是新鲜话题。尤其对于将要承办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青岛来说雨水的意义尤为重要。在对青岛市雨水水质实地调查后,结合国内外雨水研究的先进经验,对青岛市今后的雨水污染控制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8.
自动化压井是指计算机能够按照一定的控制原则独立完成压井的1种方法。为了验证自动化压井系统的可行性和平稳性,开展了多种不同程度的试验井气侵模拟,利用自动化压井系统进行司钻法自动化压井操作试验,成功实施了司钻法第1循环周压井。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化压井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和分析溢流参数,迅速准确生成压井施工单,对节流控制箱实施远程控制并完成节流阀开度的调整;在不同气侵程度下,自动化压井系统能够按照压井设计曲线将立压稳定控制在目标值附近;在气侵气体向上运移和排出井口的过程中,井底压力波动远小于人工压井所产生的压力波动。该项研究基本验证了自动化压井系统在钻井井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对环太湖丘陵地区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的输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TN浓度随径流量而变化,浓度峰值出现时间滞后于径流量峰值;径流发生前期,NH3 N和NO-3 N浓度水平相当,后期NO-3 N浓度缓慢抬升,而NH3 N含量缓慢下降;NO-2 N浓度相对较低,随时间快速下降;对于TN和NO-3 N而言,溶解态含量高于悬浮态,而溶解态和悬浮态NH3 N的浓度相当;无机氮平均浓度高于有机氮,有机氮尤其是悬浮态有机氮浓度表现出随径流量而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获取安全防护结构中细观多胞材料在高速冲击下的波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研究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通过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提取的位移场数据,结合局部应变梯度法得到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结果 冲击端和支撑端分别诱发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冲击端诱发右行冲击波阶段、支撑端诱发左行冲击波且未压缩区刚性向右运动阶段和右行冲击波压缩区域与未压缩区域一体刚性向右运动阶段.通过冲击波波速的演化规律研究,分别获取了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的拉氏位置和拉氏波速,通过严格理论推导解释了右行冲击波波阵面具有恒定减加速度的结论.最后对冲击波波阵面划分阶段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论 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可以获取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可为安全防护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