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4篇 |
综合类 | 58篇 |
基础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以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生活垃圾焚烧企业》(DB 11/T 1416-2017),核算固定设施排放源的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避免排放,并分析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吨垃圾净CO2排放量为0.165 t,其中生活垃圾中矿物碳焚烧贡献量为0.375 t;燃烧产生的N2O贡献量为0.015 t;化石燃料燃烧贡献量为0.002 t;发电上网减排量为0.227 t。降低塑料类在入炉生活垃圾中的比例是减少垃圾焚烧发电厂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3.
宋健同志在1990年召开的全国自然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鉴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在人口对环境造成的灾难到达之前,千方百计地抢救一批自然生态保护区域,为后代留下一点大自然的痕迹。为完成这一科学预测而带来的不可推卸的任务,结合国情研究、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路子就显得十分紧迫、十分重要了。本文拟就笔者十几年来从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难点及一些工作思路撰写成文,供同行共同讨论。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1.发展速度快。1979年我国自然保护区仅59处,占国土面积的0.17%,到1989年发展到600多 相似文献
24.
水稻幼苗镉积累特征和离体叶片耐镉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根系对镉(Cd)的富集能力和向地上部的转运效率直接决定着水稻地上部的Cd积累量,是影响稻米中镉含量的关键因素。提高水稻根系对Cd的阻控能力有助于降低南方稻区大米镉含量超标的风险。以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中的高Cd积累品种‘齐头白谷’和低Cd积累品种‘27760’的幼苗和离体叶片为材料,对其Cd吸收转运特性和耐镉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吸收动力学特征都符合米氏方程,‘齐头白谷’的Cd最大吸收速率F_(max)显著大于‘27760’,Km值无显著差异。当根际环境中的Cd浓度高于0.89μmol·L~(-1)时,‘齐头白谷’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积累速率显著高于‘27760’。地上部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吸收速率与根系可溶性组分中的Cd浓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当根系可溶性组分中的Cd浓度相近时,‘齐头白谷’地上部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积累速率显著高于‘27760’。在0.89~8.9μmol·L~(-1)的Cd溶液中,‘齐头白谷’离体叶片的失绿速度明显低于‘27760’。‘齐头白谷’具有耐Cd能力强、Cd积累速率快和转运效率高的特点。水稻离体叶片的耐Cd能力和幼苗根系的Cd积累能力以及幼苗的Cd转运能力高度相关,它们都可作为快速鉴定低Cd积累品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5.
26.
27.
回流式无膜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高脱氮效率、降低MFC运行成本,设计了一种新构型回流式无PEM膜的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回收电能。研究了该系统的启动情况及稳定运行时的污水脱氮效果和产电性能。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输出电压0.53 V,反应器内阻406.8Ω,最大功率密度201.9 mW/m3。连续进水、停留时间12 h、回流比为1及阴极连续曝气条件下,COD去除率85%以上,氨氮去除率93.94%,总氮去除率44.96%,总氮去除较作参比的A2/O系统提高8.17%。 相似文献
28.
29.
在重庆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和简明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取评价因子,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及政府公开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对重庆市各评价单元灾害风险度进行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重庆市各区县灾害风险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使用GIS软件生成"重庆市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最后对评判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整体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较高;(2)全市存在两个灾害高风险等级中心;(3)沿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的各区县综合灾害风险等级高于其他各区县。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