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51.
能源强度研究中能源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立新  刘晶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19-1524
利用索罗生产函数模型,构造出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的关系。并分别使用了全国和江苏省1990—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计量分析研究了能源相对价格对于能源强度的影响作用。将含时间参量的技术进步作为一个整体单独的参数来考虑,结果表明,最近几年来,全国和江苏省能源强度下降很明显,但总能源相对价格的上升对于能源强度降低的作用并不明显,电力相对价格的上升对于能源强度的下降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2.
利用寡毛纲蠕虫-水丝蚓(Limnodrilus sp.)的捕食实现污泥量的削减,并针对曝气强度对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的曝气强度所引起的蠕虫活性、泥水性质和污泥减量效能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蠕虫对曝气强度的耐受能力有限,其受损程度与曝气强度和时间正相关,低强度的间歇曝气下蠕虫受损数量较低,为总数的1.7%.蠕虫的组织乳酸脱氢酶活力在2.8~9.5m3/(m2·h)的曝气强度下明显升高,表现了较高的物质代谢和能量消耗水平.较低的曝气强度下污泥上清液中硝酸盐氮的累积较轻.蠕虫对污泥的捕食能够抑制低曝气强度下溶氧缺乏所引起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增加,改善污泥的沉降性.在2.8m3/(m2·h)的间歇曝气下,污泥减量效率比连续曝气的污泥减量效率更稳定.  相似文献   
553.
苯酚-次氯酸钠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苯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亚硝基铁氰化钾存在下 ,苯胺在磷酸盐介质 ( p H=1 1 .4 )中与次氯酸钠、苯酚反应形成靛酚。苯胺在 0 .0 6~6 .4 0 mg/ L内服从比耳定律 ,用于环境水中微量苯胺的测定 ,结果与标准方法吻合。  相似文献   
554.
比较了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上升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的启动时间比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缩短近一半。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率无显著差异。对COD和总磷的去除率大小均表现为:复合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上升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3种人工湿地对COD和总磷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而升高。HRT为3d时,上升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和复合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的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9.06、19.86mg/L,总磷分别为0.46、0.39mg/L,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要求。由于复合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结构复杂、造价高,相比上升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对COD和总磷的去除率提高又不明显,故推荐使用上升垂直流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555.
通过烟雾箱实验,研究了仲丁醇对苯乙烯臭氧化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烟雾箱实验中,过量仲丁醇的加入导致生成SOA的产率明显下降.同时,结合MCM气相机理和气-粒分配理论,将Criegee中间体与醛类的双分子反应添加到箱式模型中模拟烟雾箱中SOA的生成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没有仲丁醇存在的情况下,次级臭氧化物在SOA组分中占1/2左右的比例.仲丁醇的加入消耗了大量的·OH,同时使得[HO_2]/[RO_2]比值升高,影响自由基相关的反应机制,使得SOA产率下降.另外,研究发现,Criegee中间体与醛类反应的速率常数也是影响SOA生成模拟的一个重要参数,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动力学实验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56.
优化污水处理的一项实用新技术──曝气池溶解氧的自动监测仪器的改进鹿利中,王光华,刘斌,窦雪梅,迟连光,李洪来(济南炼油厂仪表车间)谷春荣,李百灵,田宝丰(吉林田平市分析仪器厂136000)1.曝气池溶解氧自动监测和适量控制的重要意义由于各种原因,国内...  相似文献   
557.
烟尘、汽车尾气颗粒物中有机质的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烟尘、汽车尾气排放颗粒物、尘土中的有机质经提取分离得饱和烃、芳香烃、菲烃、沥青四个馏分.四个溜分的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并将其饱和烃、芳香烃,经GC-MS分析,其特征明显不同.这种特征的不同可算得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的来源.  相似文献   
558.
为了解热辐射与灰分耦合对矿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As、Cu、Zn赋存和浸出毒性的影响,采用锥量仪在不同热辐射温度(400℃、600℃、750℃)及生物质负载量(1 kg/m2、3 kg/m2、5 kg/m2)下开展室内燃烧试验,对样品理化性质、Cr、As、Cu、Zn质量比和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TCLP法对重金属潜在的浸出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热辐射与灰分耦合作用显著改变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其次,耦合作用使得表层土壤Cr、As、Cu和Zn的总质量比增加,说明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辐射与灰分是影响矿区林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浓度的重要因素。此外,耦合作用使得Cr有效态的比例由50%下降到40%,As有效态的比例由14%增加到22%,对Cu和Zn有效态的作用则不明显,说明其对表层土壤Cr、As的迁移性分别起到了抑制和促进作用。TCLP试验结果表明,仅土壤受热或生物质与土壤共同燃烧都会使土壤中Cr、As、Cu和Zn的浸出水平增大;Cr、As、Cu和Zn浸出质量比最高分别为0.88 mg/kg、0.81 mg/kg、654.1...  相似文献   
559.
耦合InVEST与GeoSOS-FLUS模型的桂林市碳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量化桂林市碳储量并快速评估分级保护措施对区域碳储功能的影响,耦合InVEST模型碳储存模块和GeoSOS-FLUS模型,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不同情景未来土地预测结果,对2000~2040年桂林市域范围六区十一县市内的碳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总碳储量分别为554.02×106t,553.58×106t,550.21×106t,呈现“逐年下降”的变化态势.同时,受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桂林市域各区县的碳储水平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碳储量整体表现为“西北、西南及东部较高,东北、东南及中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将桂林市碳储量高值区确定为碳储资源的优先保护区域,与自然变化情景相比,资源保护情景下桂林市林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受到限制.采取资源保护措施后,桂林市2040年总碳储量达到552.16×106t,较2020年增加了1.95×106t,中低密度碳储区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区域固碳能力大大增强.该研究结果可为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提供指导,也可为碳储资源精准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60.
主要针对纳入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治理现状进行研究。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破坏的主要来源,也是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纳入综合治理重点的41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现状进行了现场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改进生产工艺或末端治理控制VOCs排放的企业占51.2%,2018~2020年使用低(无)VOCs清洁原辅材料替代在37.99%~47.4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意见建议。为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以及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