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31.
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在Cd污染土壤上生长及其吸收Cd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Cd污染土壤上旱作、不同生育期烤田和全生育期淹水等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及其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栽培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水稻产量较低,与全生育期淹水栽培相比,产量下降了28.74%.全生育期淹水栽培具有一定的产量水平,但不是最高,分蘖期和灌浆期烤田比其产量提高14.58%和10.27%.在全生育期淹水栽培方式下,水稻糙米中Cd含量最低,旱作和不同生育期烤田,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会增加,其中水稻旱作的增加最多,达166.31%,而灌浆乳熟期增加较少.研究表明,被Cd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水稻,采用旱作方式应慎重,以避免水稻旱作所带来的粮食品质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2.
淀山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由文辉 《环境科学》1999,20(5):59-62
在1993~1997-06间对淀山湖5种沉水植物及人工基质上的着生藻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上着生藻类群落由37属39种藻类组成,其中硅藻门13属13种,绿藻门12属13种,蓝藻门6属7种。5种沉水植物上着生藻类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均以黑藻最高,金鱼藻次之,菹草居第3,人工基质(塑料板)介于金鱼藻和菹草之间;并于冬季达全年最高峰,夏季为全年最低。着生藻类生长与沉水植物生长间呈负相关,并限  相似文献   
133.
上海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金凤  由文辉 《生态环境》2007,16(4):1238-1243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具有一定影响,为了解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春季对包括学校、居住区、公园、工厂、垃圾填埋场和道路等绿地中的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采样研究。研究表明,9种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62653只,分别隶属于3门16个类群,优势类群为线虫纲(Nematoda)、蜱螨目(Acarina),常见类群为弹尾目(Collembola)、近孔寡毛目(Oligochaeta plesiopora)、涡虫纲(Turbellaria)和轮虫纲(Rotatoria),它们共占了总捕获量的98.27%。不同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以及个体数不同,群落复杂性指数(Cj)比其它多样性指数更能体现群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群落聚类以及排序的结果显示,9种生境中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可以分为6大类:即浦东路旁绿化、工业区乔木及草地类型、植物园草地及废弃地乔木类型、校园乔木及居住区草地类型、校园草地类型、植物园乔木类型。  相似文献   
134.
基于前置反硝化部分亚硝化耦合部分亚硝化(PN)/厌氧氨氧化(A)垃圾渗滤液中试处理系统,研究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维持PN/A单元低负荷运行保持ANAMMOX微生物活性的可行性,并探究了系统性能恢复特征。结果表明,低负荷运行10 d后PN/A单元总无机氮去除负荷(TINRRPN/A)仍有0.227 kg·(m3·d)−1,达到稳定运行阶段的43.3%,氨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都达到89.5%以上,说明低负荷运行可以有效缓解ANAMMOX污泥活性的衰减。采用逐步提高进水氨氮负荷结合控制DO的恢复策略,经过9 d系统性能得到完全恢复。TINRRPN/A恢复到0.513 kg·(m3·d)−1,达到稳定运行阶段的97.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a_Anammoxoglobus菌属更能适应老龄垃圾渗滤液水质,其稳定运行阶段和恢复后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2.41%和11.19%。以上研究结果有望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5.
采用光谱学技术分析邻苯二甲酸酯与DNA互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增塑剂被广泛使用,易渗透到环境中产生环境毒性,多种PAEs已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和中国环境监测中心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其生态毒理学机制被广泛关注。本试验以小牛胸腺DNA(ct DNA)为供试材料,旨在通过光谱学技术探究PAEs与DNA的相互作用机制。在紫外可见光谱试验中,随着PAEs浓度的增加,DNA紫外光谱出现增色效应,证明DNA的部分碱基对被PAEs破坏,且PAEs与DNA通过嵌插作用结合。荧光光谱试验中,随着PAEs浓度的增加,EBct DNA体系荧光强度逐渐降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最大荧光抑制率分别为55%、50%和36%;KI荧光猝灭试验中,在加入DNA之后KI对DMP、DEP和DBP的荧光猝灭常数Ksv分别从7.992(R2=0.9970)、10.270(R2=0.9960)和13.52(R2=0.9806)降低到6.721(R2=0.9963)、7.047(R2=0.9599)和11.03(R2=0.9803),荧光猝灭常数均降低,实验结果证明PAEs与DNA通过嵌插作用结合。盐离子试验中,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PAEsct DNA的荧光强度没有发生变化。试验结果排除了PAEs与DNA分子之间沟槽作用的可能,确定了其结合方式为嵌插作用,随着PAEs侧链的逐渐增长,嵌插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6.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点多面广、工艺复杂、地质灾害众多,HSE风险管控难度很大。分析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与运营中HSE主要风险,制定与实施了系列HSE对策措施,有力保证和提升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规避HSE风险的能力,有效减少了事故发生,保证了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简要介绍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的一些HSE管理成果与经验,对HSE管理、油气管道工程和石油工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污染整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亦是目前仅见的土壤污染治理的环境友好技术,主要评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的原理、类型与技术植物修复的优点,微生物修复等进展情况。并对今珀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8.
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特征与反应机理,分析了基质浓度、有机物、温度、溶解氧等因素对工艺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应用实例展望了应用前景。分析表明:低浓度COD和适量NH4+-N/NO2--N比有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在实际应用中,需保持低温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AAOB)活性;溶解氧和填料流化状态的精准控制可以促进AAOB在MBBR生物膜中富集,从而促进厌氧氨氧化工艺稳定脱氮。  相似文献   
139.
采用正压罐采样预浓缩GC/MS法同时测定空气中16种卤代烃,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16种痕量卤代烃在30min内实现分离,目标物分别在40 pmol/mol~200 pmol/mol和5 pmol/mol~100 pmol/mo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4 pmol/mol~55 pmol/mol。标准气体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0%~7.2%,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2.5%~125%。  相似文献   
140.
为实现污水厂低碳氮比尾水深度脱氮除磷,考察以玉米芯为外碳源满足反硝化除磷最佳碳氮比要求时有机物及氮、磷的去除效果。在DO-1条件下,SBR系统最佳进水C/N为6,此时出水TN和TP分别为3.57 mg·L-1和1.24 mg·L-1;投加玉米芯作为外碳源和生物载体构建SBBR系统,可将进水C/N从3.5提升至6,同时出水COD保持在40 mg·L-1左右,出水TN和TP分别降至3.04 mg·L-1和0.54 mg·L-1。研究表明,以玉米芯为固体碳源和生物载体的SBB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优于相同C/N条件下的SBR系统,玉米芯的粗糙表面和纤维结构为反硝化除磷菌提供了良好的缺氧环境和载体基础,使得SBBR系统的生物量及活性整体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