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405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排放贡献增加,已逐步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污染防治立法先行,《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为北京市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和排放监管,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法规支撑。本文从立法依据、出台的背景、制定的必要性、立法思路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该条例进行解读和梳理,为条例所涉及的相关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2.
矿山开采是造成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揭示重金属在污染区的富集特征及潜在生态效应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以粤西某硫铁矿区废水池沉积物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和分级提取法分析底泥中Tl、Cr、Ni、Co与Cd总量和各化学形态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结合矿物组成分析阐明富集及迁移机制。结果表明:底泥中Cd含量远超我国土壤背景值,且Cd主要以弱酸可交换态的形式存在;Tl含量同样远超我国土壤背景值,以残余态的形式为主;Cr和Ni含量均略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也主要以残余态的形式存在;Co含量小于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具有较大的弱酸可交换态比例。综合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指数分析,底泥中Cd具有很强的环境潜在危害性;Tl具有强的环境潜在危害性;Cr和Ni具有中等程度的环境潜在危害性;Co没有环境潜在的危害。硫铁矿区废水池底泥是重金属(Cd、Tl、Ni和Cr)重要的汇和潜在二次污染源。硫铁矿区废水池底泥中Cd和Tl高度富集,Ni和Cr具有低—中等程度的富集,废水池底泥的污染防治与资源回收同样值得思考关注。  相似文献   
683.
针对苏州市大气中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对苏州市大气中的气态元素汞(GEM)、气态氧化汞(GOM)和颗粒态汞(PBM)进行1 a的连续监测,并基于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和浓度玫瑰图法,研究2018年大气汞来源和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苏州市大气中GEM、GOM和PBM浓度分别在0~53.3 ng·m~(-3)、 0~256 pg·m~(-3)和0~5 208 pg·m~(-3),年均浓度分别为(2.57±2.09)ng·m~(-3)、(5.27±15.7)pg·m~(-3)和(16.0±157)pg·m~(-3).其中,GEM是苏州市大气汞的主要成分,约占99.2%.监测期间,苏州市大气中GEM季节平均浓度表现出冬季(3.17 ng·m~(-3))春季(3.09 ng·m~(-3))秋季(2.30 ng·m~(-3))夏季(1.98 ng·m~(-3))的规律.根据CWT分析结果,苏州大气中汞迁移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和冬季的含汞气团主要来自于内陆,夏季主要来自于苏州本地、黄海和东海,秋季的含汞气团来自于内陆、黄海和渤海.同时研究发现西北方向来自内陆的大气汞浓度较高,东方向来自海洋的大气汞浓度较低.苏州市大气中GEM和PBM平均浓度表现为昼间低夜间高,与大气参数进行相关性拟合,得出大气中GEM日变化规律与太阳总辐射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664,P0.001),与湿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859,P0.001),与气温呈显著的相关性(r=-0.866,P0.001); PBM与太阳总辐射呈一般相关性(r=-0.554,P0.01),与湿度呈显著的相关性(r=0.835,P0.001),与气温呈显著的相关性(r=-0.831,P0.001).苏州市大气中GOM平均浓度在1 d内出现多次峰值(05:00、 12:00、 18:00和23:00)和谷值(02:00、 10:00、 15:00和19:00).GOM浓度升高与早晚高峰燃料油燃烧排放正相关,亦与O_3浓度升高导致GEM氧化生成GOM正相关.  相似文献   
684.
餐厨垃圾水分和有机物含量高,极易腐败、发臭,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了不同保存方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灭菌保存外,其他3种保存方式下样品中大肠杆菌数量顺序为直接厌氧保存组<乳酸菌厌氧保存组<自然保存组,这与样品保存期间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羧酸和乙醇等)的浓度、乳酸+乙酸在水解产物中占比排序相反。为探究厌氧保存过程中有机酸的抑菌效果,选用大肠杆菌作为腐败菌,开展了牛津杯抑菌实验以及96孔板协同抑菌实验,结果证明,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主要为未电离的乳酸和乙酸分子而非H+;乳酸、乙酸和乙醇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1.25,35 g/L,且乳酸+乙酸、乳酸+乙醇和乙酸+乙醇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分别为0.12、0.03和0.22,证明这3种水解产物中两两之间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85.
为探讨颗粒物对金昌市高血压门急诊就诊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本文收集甘肃省金昌市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大气PM10、SO2、NO2数据及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大气PM2.5污染物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同时收集近年金昌市三家综合医院的高血压门急诊日就诊病例.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不同大气污染物与高血压门急诊日就诊人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单污染物模型中,滞后L07d时PM10平均浓度每升高一个IQR,高血压日门急诊人数增加2.30%(95% CI:1.30%~3.32%),L6d时PM2.5平均浓度每升高一个IQR,高血压日门急诊人数增加2.53%(95% CI:1.45%~3.62%).PM10和PM2.5对男性、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门急诊影响更高.SO2和NO2与颗粒物之间存在协同效应,沙尘天气下PM10对高血压门急诊人数的影响由2.30%增加到2.36%,PM2.5的影响由2.53%减少到2.39%.研究得出颗粒物污染对金昌市高血压门急诊就诊人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细颗粒物(PM2.5)的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686.
针对危险气体在存储、使用过程中存在意外泄漏的风险,引入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危险气体的安全状况,气体监测器存在误报警的问题,分析了气体监测系统报警原理,产生误报警种类,并提出预防误报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8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可视对讲门禁系统,说明了其结构、功能、硬件、软件及其实现.采用在同一信道中兼容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技术,节省了一套无线收发设备,降低了成本.系统实现了显示、对讲、开锁、报警等功能,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8.
加强环境与健康基础研究,是确保环境和健康得到有效保护,全面树立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继2007年卫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等18个部门联合制订《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年)》后,环保部又于2011年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表明了国家对环境与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89.
自动扶梯广泛应用于地铁、大型商场、超市、机场、宾馆等公共场合。由于自动扶梯的功率大,负载重,运行时间长,会消耗大量电能。然而,在大多数应用场合,客流量并不是平均分布在自动扶梯的整个运行时段。通过对某地铁站自动扶梯的实地测试发现,每当列车到站后,自动扶梯上的客流高峰只会持续45s左右,若按3min一班地铁计算,扶梯的“持续负载率”仅为25%左右。若在没有乘客时,自动扶梯仍以额定速度运行,将浪费大量电能,并且会产生严重的机械磨损、大幅度降低扶梯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些问题,变频器在自动扶梯系统中的应用发挥了核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0.
基于常规可获取的能源、交通、人口等统计资料,利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清单法,研究了2010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各类人为热排放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人为热排放总量为1.4′1019J/a,其中工业、交通、建筑、新陈代谢分别占75.1%、12.5%、9.9%和2.5%.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和南京五个城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约占研究区域总量的71%.长三角城市群的人为热年平均排放通量为5.3W/m2,大部分地区介于5~30W/m2,城市高值区一般介于20~70W/m2,上海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为方便有关环境气候模式的输入,本文提供了人为热排放的网格化空间分布和简单的时间变化廓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