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硫素对水稻吸收砷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土壤中形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外源砷污染水稻土进行水稻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形态硫肥(单质硫和石膏)对水稻吸收砷的有效性及其在土壤中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土壤溶液pH平均值范围为7.38~7.45,且AsS0和AsS1处理的高于AsS2处理;土壤溶液氧化还原电位Eh值变化在200 mV左右,且AsS0处理高于AsS1和AsS2处理;从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地上部茎叶及籽粒干物重来看,施用S肥(单质硫及石膏)能提高水稻的干物质质量,单质硫和石膏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水稻根表胶膜以Fe膜为主,含量达到10~30 g·kg-1,Mn膜相对较少,含量仅为0.1~1.3 g·kg-1,根系吸附的铁锰胶膜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分蘖期,单质硫处理能比石膏硫处理的能促进水稻根系表面铁锰胶膜的形成;水稻根表胶膜吸附As量分蘖期为583~719 mg·kg-1,孕穗期为466~621 mg·kg-1,扬花期和成熟期为310~384 mg·kg-1,这与铁锰胶膜形成厚度一致;施用S肥能明显降低水稻根系、地上部茎叶以及籽粒中As的含量,且施用石膏硫效果更好,这可能与孕穗期铁锰胶膜吸附As有关.根据土壤砷的赋存形态,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As是最有活性的,在分蘖期AsS1处理它们之和显著低于AsS2处理的As含量2.85 mg·kg-1,而在扬花期AsS1处理Asnea+Asea之和高于AsS2处理的As含量0.77 mg·kg-1,或许有更多的As溶解于土壤溶液中,造成处理AsS1的生物有效性高于处理AsS2.  相似文献   
82.
根据Ensembl、Genbank登录的鱼类cat、gapdh和gst基因的CDS序列设计普通PCR扩增引物,寻找食蚊鱼的cat、gapdh和gst基因的c DNA片段,并根据定量引物设计要求设计出相应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引物,建立了食蚊鱼cat、gapdh和gst基因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方法。该方法在104~108数量级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1.000);熔解曲线显示扩增产物特异性良好,均为单一峰值;质粒标准品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的批内试验变异系数与批间试验变异系数均低于2%。利用该方法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选择了水体中常见典型药物污染物——双氯芬酸,研究其对食蚊鱼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食蚊鱼暴露在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0.005、0.05、0.5和5 mg·L-1)24 h后,其肝脏cat、gapdh和gst的mRNA呈现显著变化,相对于对照组,在低浓度0.005 mg·L-1时,cat与gst mRNA的表达量均有极显著上升(p0.01),而其它浓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精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为利用该类小型鱼类的原位污染物的生物监测和生态毒理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3.
张国顺  龙培 《劳动保护》1996,(10):33-35
现代静电防治的新概念张国顺,龙培静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对其危害工业生产和影响工作生活的程度,却是近代才开始认识和研究的。随着现代工业化和高科技的发展,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和有关设施对静电防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这方面的技术也随之得到...  相似文献   
84.
以水稻秸秆和杉木凋落物为原料,选择不同热解温度(350、500和650℃)制备生物炭,研究原料与热解温度对生物炭中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含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两类生物炭pH值分别从8.10和6.56上升至10.53和8.23;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全碳(TC)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原料及其与温度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0.05).两类生物炭中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同热解温度下水稻生物炭的显著高于杉木生物炭的(P<0.05).原料对DOM芳香化指数(SUVA254值)无显著影响,但温度及其与原料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0.05),在500℃时该值最大,芳香化程度最高.三维荧光光谱表明,DOM组分以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为主,但这两种物质对热解温度的响应不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两类生物炭DOM在5个区域的相似位置存在吸收峰,其中,脂肪族C-H的伸缩振动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弱.因此,高温(500℃和650℃)与低温(350℃)制备的生物炭相比,DOC含量降低,但其芳香化和腐殖化程度升高,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85.
土壤强还原处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可以有效地修复设施蔬菜土壤的连作障碍,但实施过程中亦会引起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数量和质量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培养实验,设置未修复对照(CK)、RSD修复(RSD)、生物炭修复(BC)及RSD与生物炭联合修复(RSD+BC)4个处理,对比研究不同修复处理对土壤DOM含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RSD、BC和RSD+BC修复后土壤的DOC含量分别增加了142.9%、24.6%和127.0%;相较于RSD处理,RSD+BC处理的DOC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DOM组分以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为主,RSD处理增加了类腐殖酸组分,而RSD+BC处理更有利于类富里酸物质的增加.RSD、BC及二者联合修复显著增强了土壤DOM的芳香化和腐殖化程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pH对DOC含量和腐殖化指数(HIXem)产生直接正效应,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对DOC含量具有直接负效应,pH亦可通过影响DOC含量间接影响微生物量碳(MBC)和荧光指数(FI).  相似文献   
86.
香薷为常用中药,有发表解暑、行水利湿作用,临床用以治疗夏季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由于香薷的品种和分布不同,其挥发油的成分各不相同. 藤田等报道日本大板附近产香薷(Elsholtzia ciliata hylander)挥发油的成分以β-去氢薷酮(35.3~66%)、异戊烯酸(8.1~19.4%)、香薷酮(1.7~7.6%)等为主;Nave YR等证明E.Oldhami Hemsi含香薷酮和β-去氢香薷酮.  相似文献   
87.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Ⅰ:理论部分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本文在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成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最小空间单位——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的概念体系,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研究中的最小空间均质单位问题。进而提出了应用GIS技术划分不同空间尺度下基本单元、提取与基本单元相匹配的不同类型的属性数据的方法,使不同来源的数据在基本单元中得到统一的表达,解决了区域自然灾害研究中以自然单元为基础的数据与以行政单元数据相匹配的问题,为区域自然灾害研究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天然色素生产废水是一种色度大、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了寻找该废水的有效处理方法,本文作者采用由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生物接触氧化、混凝吸附组成的废水处理工艺,对该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稀释4倍的原水,当进水COD为14900mg/L左右时,UASB经过36h的水力停留时间,COD的去除率为58.2%~60.2%、出水色度为180~270倍,SS为119~126mg/L,pH值为6.5~6.8;UASB出水经过24h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COD的去除率超过90%,SS〈70mg/L;最终经过Ca(CIO)2氧化和煤渣吸附深度处理,脱色可至无色,出水COD为200mg/L以下。UASB-生物接触氧化-氧化吸附组合处理工艺处理该类天然色素生产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90.
本文应用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理论,以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为例,在地理信息支持下,将湖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系统 分为32524个基本单元。进而,以民政部1978-1993年农业灾害情统计数据为标准,通过多因子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反映湖南省多年平均状况的五种主要农业灾害灾情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